查看原文
其他

济宁春秋||济宁城沦陷 -张培安济宁抗战纪实小说《运河水长流》节选(一)

2018-01-30 济宁看点

《济宁文学》栏目

由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济宁城沦陷

-张培安济宁抗战纪实小说《运河水长流》节选(一)

□张培安

1938年元旦过后,正当人们喜迎新年春节而忙碌的时候,日寇的铁蹄沿津浦铁路踏入济宁境内。4日,日军前锋占领兖州、曲阜;5日,占领邹县;11日(农历腊月初十)凌晨,日军兵临济宁城下,虽经中国抗日军民激烈抵抗,但终被日军第十师第八旅团攻陷。 

卢沟桥的枪声,这惊天巨响,撕碎了中国人民的心和魂魄。

这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八年噩梦,也是中国人民八年醍醐灌顶的觉醒,也是中国人民八年的浴血抗争,也是中国人民八年正义和邪恶的较量。

1937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实际上这名士兵没有失踪,而是迷了路,后来返回营地),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早对中国有着全面侵略野心的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发难,开枪射击,继而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被迫奋起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如果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侵华战争开端的话。那么“七七事变”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至此,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华北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铁路大举进攻,长驱直入,势不可挡。1937年12月,沿津浦铁路南侵的日军,分两路突过黄河,一路进犯济南,一路攻占泰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保存自己的实力,率10万大军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即不遵命令而擅自撤退南逃,这也是后来蒋介石借开会之际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枪杀韩复榘的缘由。12月27日日军占领了济南,31日占领了泰安。1938年初,日军兵临济宁城下。

济宁是个历史文化古城,早在唐朝时期,济宁不仅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城阙,而且是万商往来的繁华闹市。公元1150年,也就是金天德二年,驻在巨野的济州迁居济宁,从此济宁由一个县城升格为府一级的州城,当时在 “地势高亢”的“渔山”所建州城是以土筑的城墙,一发大水,土筑的城墙就有浸泡坍塌的危险,为了不被河水淹没,确保济宁的平安,公元1370年,也就是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安定天下后,为了巩固他的江山,在全国大筑砖城的盛风中,济宁也将土城改为砖城。负责建城的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组织大批民工在济宁城南王母阁处取土烧砖(每块城砖约30公斤左右),砖窑设在原济宁糖果食品厂院内,这就是城南关老户人被称为“窑头”的原因。

建成后的砖城(外砖内土,俗称砖包皮),高三丈八尺,顶阔两丈,基宽四丈,周长九里三十步。外砖内土。四面各二里九十七步有奇,东三百七十丈六尺,南四百三十八丈二尺,西四百三十三丈八尺,北三百九十二丈四尺,共长一千六百三十五丈。符合“三里为城”的古制。是个不大正规的正方形成。该城的四门,均系双重门,内四门两侧筑有军、马道。城上筑有城楼、炮台、女墙、垛口,下有护城河,四门外各有“吊桥”,城墙内四角各有修城墙挖土形成的坑塘--“海子”。此外,还有外城(土圩子)和外壕。可见,这座城堡气派不凡,非同一般县城和州城。所以,在全国“古名城”榜上有名,誉满全国。在没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的冷兵器时代,这座融入古人智慧和心血的古城可谓安如磐石,坚不可摧。几百年来,它阻挡过洪水的泛滥,吓退过攻城的捻军,无数次阻挡过土匪对城内百姓的抢劫骚扰,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晨钟暮鼓,门开门关,护卫着城内的百姓的安居乐业。 

然而,这个号称“安如磐石,坚不可摧”的护卫济宁百姓的古城,面对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飞机大炮,那坚硬的砖石和巍巍然的城墙失去了屏障抵挡作用。

日军在没有侵占济宁之前,已有飞机前来侦察并轰炸了济宁的军事目标济宁东关大教场演武厅,一时间,济宁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大兵压境,局势紧张,这时城里逃反的人能走的走了,全城居民走了几近一半,没有走的大约3万居民,无私地支援守城爱国官兵的抗日行动,保家卫国,出工出力,劝募捐赠,抢修工事、坉堵城门,挖壕掏洞,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

1938年元月3日,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兵临城下的济宁家家大门紧闭,户户落锁,商店关门,市面停顿,犹如一个空城。这时日军观察到济宁城高池深,巍然难犯,又见城头驻军井然,不知道城内驻扎多少兵力,一时望而却步,不敢攻城。便在城外三义庙一带集结炮火,不断向城墙西北角进行定点轰击,天上有野鸽子似的飞机在盘旋侦察,观察炮弹轰炸点,炮弹不时落入城西北角郭家花园居民区,大炮轰鸣,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墙倒屋塌,居民死伤无数,惨叫声、哭喊声,哀号声乱成一片。

当时济宁驻军是国民党第三陆军二十九师师长曹福林,曹是河北景县人, 1894年生人。曹福林系行伍出身,早年在冯玉祥的部队效力时作战很勇敢。他本人很自律,没有军阀常有的那种乱七八糟的诸如一大帮小老婆玩女人的毛病,他很讲兄弟义气,对部下关心体贴,这就使他的部队内部十分的团结。他1912年当兵,干得顺风顺水,三年后即当了军官,十二年后又当上了师长,冯玉祥垮台后,曹福林的部队被迫跟着韩复榘投靠了中央。抗战爆发后,曹福林被提拔为55军军长兼任第29师师长。他手下有两个师,一个是29师,一个是74师。在这两师中,29师是他的嫡系,这个军从将军到士兵,有一大半是他的家乡景县人,因此对这个师他格外地珍惜和看重,要说此人还是有爱国心的,抗战爆发以来他一直带着部队艰苦抗日,这次他的部下守卫济宁,以济州城墙为屏障,曾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在天寒地冻中这些守军将士用血肉之躯连续抵抗了八天,终因敌人炮火密集,来势凶猛,城上的守军渐渐力量不支,但是他们中不乏热血男儿,历史应该记住城东南角国民党守军的一个连长,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面对攻上城的日寇,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扒了棉袄,抡起大刀片,带领全连士兵与敌人展开了血拚肉搏战,一时杀声震天,声吼如雷,一连砍杀了十几个鬼子,只杀得血肉横飞,血流成河,尸堆如山,最后壮烈殉躯,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躺倒了冰冷的城墙上。元月10日下午太阳压山的时候,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无援,不得不顺着西城墙根出南门弃城撤离,部分守军撤离运河南岸后,仍然架起机枪继续向城墙上的日军还击,表现出不放弃消灭鬼子的任何机会,至元月11日数百年的济州城墙被日军大炮炸开了三个缺口,日军嗷嗷叫着狼群似的登城而入,于时,有着悠久历史的济宁古城沦陷了。

其实,1938年1月11日济宁沦陷这天,蒋介石正在开封忙着召开军事会议,韩复渠、孙桐萱、曹福林等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蒋介石以“韩复榘目无中央,违抗命令,大敌当前,擅自撤退,为民众所不容,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逮捕了韩复榘。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毫无思想准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与会人员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倒是仗义的孙桐萱有些胆大,站起来向蒋介石求情说,委座,韩复榘是个粗人,多有不对,希望能予以宽大处理。早就打算除掉韩复渠的蒋介石冷冷地把手一挥,不要说了,韩复榘罪有应得,他的军政职务已被革除,交军法总监部组织会审。第三路军总指挥由你代理,另委任曹福林为津浦铁路前敌总指挥,希望你们要安定军心,共同抗敌。

重情重义的孙桐萱会上碰壁后并未死心,散会后又多方求助,甚至命手下人带着6万大洋去武汉求见何应钦,何成浚等人,设法营救韩复渠,但最终无果。1月24日晚7时,韩复渠在汉口一楼梯边被枪杀,身中7弹气绝身亡。

就这样,这个独霸山东8年之久,又拱手把齐鲁大好山河奉送给日本人的一代军阀韩复榘,生命就此划上了句号。

其实,韩复榘早就预感到这次抗战的残酷性,在历经山东德州防御战、黄河北岸拉锯战、济阳之战后,他曾派副官专程到曹县给夫人高艺珍送去一封亲笔信:

  大姐(韩妻长韩两岁,故常称之为大姐):

  我部这次与日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为我从军以来历次战斗所未有。眼见官兵如此伤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后战斗会更加严重,生死存亡,难以预卜。请大姐再勿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们照顾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现派人送去伍千元作为今后之家用,望查收。

从他给夫人的信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粗人”的情感细腻的另外一面:亲情、爱情的情真意切,彼时他已感到抗战的艰难、残酷,生死存亡,难以预卜,虽然是一封家信,但似乎是一封遗书。果然,在给夫人这封信后的两个月后,他的人生走向了尽头,也许,他没有想到他的生命会是这样一种方式完结。当时射杀他的人向他开第一枪时,他惊愕地回头看了看射击者说,你怎么开枪打我?没等他继续说话,又是连续啪啪几枪,他张了张口,已说不出话来了,他惊奇、惊愕而又惊恐的俩眼直勾勾地望着射击者,他抬了抬手似想怒指怒骂射击者,怎奈此时连中7弹,他两手已经抬不起来了,更不能说话了,他要说什么,骂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开枪打我?就这样他倒下了,倒在地上的他两眼仍旧怒涨着, 变成一对血葡萄而久久不闭,身上的鲜血顺着楼梯流成了一条血的溪流……

虽然韩复榘因保存实力,违抗中央命令,擅自撤退被枪杀。但是作为一支杂牌军,他的第三集团军广大官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与其他中国军队一样,历经多次战火,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次次浴血搏杀,曾给予侵略者以一定的打击,并付出了极大的伤亡,韩复榘本人也多多少少为抗战作过积极的努力,济阳之战他曾亲自率领特务队渡河到济阳县城关北一个小村指挥作战,鬼子得到韩复榘在此的消息,兴奋得不得了,将小村团团包围,妄想活捉韩复榘,双方展开激战,一直打到傍晚时分,韩的卫队几乎损失殆尽,借着夜幕的掩护,韩的卫兵杀出一条血路, 在卫兵拼死保护下骑摩托车方得以冲出包围,渡河回到济南时,他身边只剩下7个人,其余全部阵亡,他本人也差点丢了性命。

韩的悲剧告诉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难家仇,唯有抗战御敌才是民族大义,那些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与牺牲的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队伍,将会被人们铭记心怀而载入历史的史册。




     张培安   

zhangpeian

作者简介:张培安,原济宁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主任、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多年来致力于济宁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创作和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济宁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的作品和文艺作品。出版著作有《图说老济宁》、《济宁地名探源》、《运河之都――济宁》等,其近期创作的济宁抗战纪实小说《运河水长流》现正在《济宁晚报》周日版连载。作品曾获济宁市乔羽文艺艺术奖。



为了鼓励小编

点击最下面的商家宣传吧!

谢谢您么么哒!

❤❤❤

更多热点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