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说】莘庄不如七宝是因为一只白鹤?听听这些有趣的莘庄传说

2016-08-12 马丁 天袁地访
点击标题下「天袁地访」可以快速关注我们哦


写在前面

Introduction


重发启事:

万分抱歉!昨天因为操作失误,不小心将未经最终修改的版本发了出来,觉得各方面都不如意就删除了,但是微信公众号有每天只能群发一条的限制,故而只能今天再发一次,非常对不起!



前文《莘庄1988》是一篇80后莘庄小囡的点滴感想,其实无论父辈所说还是史书方志记载,莘庄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而且早在明清就已经兴盛起来了。关于莘庄的过去有着不少的传说,但是不只因为莘庄道路建设将水乡面貌一一抹去,许多历史建筑如会真道院、三茅殿等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毁于上世纪60年代大家都知道的那次运动,因此对着这样一座小镇——一半是苏联式现代主义的公房小区,一半是后现代的欧式或文艺复兴式的新式公房小区——说说老底子的事情,实在有些滑稽,不过既然这些故事流传下来了,也可以读来一笑,或者略作思考。本文参考了1986年版的《莘庄镇志》中记载的传说故事,挑选出三则最有趣的,与大家分享,我们将原文挑出重点,简短截说,伴您渡过漫漫夏日的五分钟。


  86版《莘庄镇志》扉页,膜拜一下(来源:WF*)

*万方网络平台付费阅读,笔者自掏腰包,支持正版!下同

另,上期预告的袁童鞋的新作本周日就会和大家见面哦。

1三茅殿上的白鹤

  下面的故事会涉及一些莘庄老地名,为了方便大家的认识,特附上一张1933年的莘庄形势图,目前莘庄的街道规划已经和八十年前完全不同,唯一可以推导的是莘建路上的“现存银杏”,可知下文所及三茅殿(在原上海县实小莘东路校址内)、会真道院(约相当于今闵行公安分局)、城隍庙(约相当于今莘庄邮局)的大致位置。

  以下为1933年莘庄形势图局部(WF)


下面就是故事时间了,开始咯......

   莘庄长期以来在经济水平上不如北边的七宝,这是至今未曾改变的事实。今天的人们会说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重心的原因;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经济学,却笃信是三茅殿的白鹤做的孽。话说这三茅殿其实一直到上个世纪中叶也还是存在的,当时屋顶中央有一只白鹤,按《莘庄镇志》记载,“面向南方,昂头翘尾,独脚而立,形态逼真。”当时还有传说它晚上会去附近的小河浜洗澡。有人说看见过它在月光下的鹤影。但是当七宝和莘庄产生竞争关系之后,人们就开始说白鹤的造型是“口吃南朝饭,心向北番人。,说它吃在莘庄,而蛋生在七宝,所以莘庄就穷了。看到这些,我作为一个莘庄人简直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吃里扒外呢?没错,当时的愤青就真信了这么一说,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伙镇民冲上三茅殿把白鹤拆了下来……现实和传说就是这么紧密相随。不过约一百年后,莘庄的经济真的赶上了七宝吗?


仙鹤是中国古代象征吉祥的动物(天袁地访作品)


2格思堂与林宫保

莘庄原有一座城隍庙,在其大殿之东有一座格思堂,堂上的匾额据说是林则徐书写的。但是堂堂禁烟名臣,当过封疆大吏的林则徐奈何要为这座小镇的城隍庙来题款呢?

据说,林则徐青年时代穷困潦倒,竟然一路流落,因为无力维持生活,只能卖字为生。1811年夏天,他流落到了莘庄,在城隍庙戏台下寄居。他在此早出卖字,晚归露宿,勉强糊口,竟然有半年之久。一天,在城隍庙西边的会真道院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家法师做梦梦到了城隍老爷对他说“住在城隍庙门口的林宫保,我每天早上恭送,每晚恭迎,实在是累死小神了。”道师在就问城隍老爷,“这林宫保是哪位?我们小镇小庙的,哪有这号人物?”城隍老爷说“是那个卖字的林则徐,将来要当封疆大吏,我这个地方小神怎么敢不巴结他?”醒来后,道师真的找到了林则徐,给了他第二年参加会试的盘缠,果然,这个林则徐高中进士。后来,林则徐平步青云,任江苏布政使期间,途径莘庄,回想起往事,就在他当年留宿处附近造起一座格思堂,追思往日,勉励来后。


禁烟名臣林则徐(网络图片)

格思堂后来被作为莘庄小学(今实验小学、莘庄镇小学共同的前身)幼稚班的课堂,毁于抗战后期。


图为尚在莘东路校址的上海县实验小学(WF)

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不可信的,因为根据史料记载,林则徐在中进士之前,都在老家当幕僚,怎会不小心来到莘庄;况且明清两代,能参加会试的都是过了乡试的举人,可称老爷(范进、杨乃武皆是例子),在老家很有地位,县太爷也要敬畏三分,更何况林则徐这样的人才呢?所谓流落街头,所谓会真道院道长赞助赶考,故而是不足为信的。至于后来是不是真的题字,就真的不知道了。因为见过格思堂的人恐怕也没有很多了。不过,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故事,实在是比故事本身更有趣的事情了。


3一捧雪与黑牡丹


在1933年莘庄形势图的西角,西街上的确有条莫家弄(WF)

莘庄老早有一条莫家弄,也有一条汤家弄,这样的地名全国各地没有几万也有几千,可是据说名剧《一捧雪》中的主人公莫怀古,以及大反派汤勤就都分别是莘庄这两条巷弄里出身的。在剧中,莫怀古家中藏有国宝白玉杯,也称“一捧雪”。此杯被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所看中,汤勤早年因调戏莫怀古的爱妾雪艳得罪了莫家,于是就和严世蕃勾结,一个夺杯一个夺妾,向皇帝告发莫怀古私藏国宝,把莫怀古打入大牢,而莫怀古早早令妻儿带着宝贝就走,仆人莫成替主人入狱,莫怀古的儿子后来伸冤让冤案得雪严世蕃没有得到一捧雪,但雪艳却自投落网,正当汤勤得意之时,被雪艳结果了性命。而莫氏父子也在莫成的墓前重逢了。这桩奇案故事,有人说确有其事,有人说纯属杜撰,反正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莫怀古这个人多半是不存在的。


莘庄公园的荷花池(天袁地访作品,2007)

而随着一捧雪的故事,在莘庄还有一个魏紫牡丹的传说。最早是宋人魏某育出了紫色牡丹,得了魏紫牡丹的名号;这个珍稀品种一直传到明代,嘉靖皇帝将其赏赐给宠臣莫怀古,因而魏紫牡丹也就来到了莘庄;就在一捧雪案发之际,莫怀古将这盆牡丹委托给了莘庄镇西,路昌庙的老和尚。后来,命运多舛的牡丹几百年来开枝散叶,最终花落莘庄公园,因为紫色略深也被俗称为“黑牡丹”。这魏紫牡丹屡次遭偷盗,或转手,或育新,总算是保存完好。不过,我似乎从未在莘庄公园见过这样的牡丹花,可能是时机不对,也可能花已经香消玉殒了吧。
   不过,故事虽然有鼻子有眼,“莫怀古”这个名字是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李玉笔下的杜撰人物,是劝人莫要留恋身外之物,这才应该是“莫怀古”的由来。后世都为穿凿附会,只可听不可信也。网上还流传说河南新野的莫李营村非说自己是莫家逃难的去处
……不管这么多,莘庄人最后给一捧雪的故事接了个尾巴,说莫怀古的后人为了避祸改了姓朱,据说莘庄人有个“莫易朱”的说法;但是这户改姓的朱家,为了白玉杯终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所幸砸了白玉杯,从此大家就和和气气再也不起争执了。

哈哈,原来每个故事都有大团圆的版本,都是一个道理。

结语


莘庄的传说故事其实还有很多,这里只是《莘庄镇志》中记载过的,也在不同地方听到过一些的,算是个中代表;这些故事,要么是拿本地的人和地方去套现成的故事,仅“一捧雪”的故事就有很多地方认领,莘庄老底子是有一家书场的,大家喝喝茶磕磕瓜子,听听书,久而久之就分不清现实生活和书场里听来的有什么分别;再加上莘庄也是一座水陆交通还算发达的小镇,来往客商不断,带来些新奇故事,多一点想象力都不值得太过奇怪。

            -完-


这是读者互动的分割线



上图是读者S先生——本公众号前一阵子转载的百年前的上海炒楼史的作者——提供的图片:犀牛书店丽园路新址。

感谢S先生的照片提供,也感谢犀牛书店在莘庄存在过。



下期提要:莘庄系列的继续

《地图上的莘庄变迁》袁童鞋实力奉献,敬请期待!


从地图上看到莘庄的千年沧桑、百年转变!

往期精彩回顾【沪说】莘庄1988
【后续】大家最怀念的莘庄“老地方”,第一名竟然是它?
【沪说】百年前的上海炒楼史——从哈同说起

【规划】好消息!机场九线开通,莘庄与两大机场三大火车站无缝衔接

【规划】从一封莘闵地区居民呼唤地铁延伸段的来信说起



题图为1945年《松江县明细图》局部,载于《松江县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