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氏父子的“拆想”: 可以十年饮冰,千万不要凉了热血

2017-12-19 冷月 我在抱柱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w0520tlew8y&auto=0王氏父子: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时代的特殊使命

(时长4'54'',建议Wi-Fi下打开)

编者按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寻找法律的印迹。

我们希望能找到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律人,逐一做贴近访谈,聊业务,话学养,侃人生,谈理想……

成功者的经验虽不可复制,却可以借鉴;虽无法模仿,却可以汲取。

听大咖们分享快意人生,与所有爱学习的法律人共同进步!

本期推出王氏父子专访——《王氏父子的“拆想”: 可以十年饮冰,千万不要凉了热血》,以飨读者。


—本文长约6100字—

—阅读需时12分钟—

——————————————————


—— 王才亮 ——

北京才亮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拆迁法专家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航法学院、人大律师学院兼职教授


—— 王令 ——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王才亮先生之子,著名拆迁专业律师


 “拆迁律师”,这个称谓怎么听都怪怪的吧?律师界也没有这种分类法。但论起北京专注拆迁案件,为被拆迁户提供法律服务的,就绕不开由王才亮律师与王令律师父子共同创办的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

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法律专家王才亮认为,在地产市场膨胀的开端阶段,因为有多年处理纠纷类案件的经验和储备,他恰好在特定的时候参与了相关法律实践。他是因缘际会从三线城市来到北京创立新事业,一头扎进了为被拆迁群体服务的大潮。一方面市场足够大,一方面草根情结赋予了他们父子执着的原发力。在王才亮的带领下,无论在法律层面的理论探索,还是在执业实践积累,他们父子俩与合伙人及律师团队成为国内在拆迁案件方面独树开篇的重镇。

父慈子孝,难得的休闲时刻


父子俩收获的无奈知名度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专注于行政征收方面,也就是城市房屋拆迁款和农村征地专业的律师事务所。业界公认王才亮一直走在拆迁领域的法律与实务造诣前沿的原因,是他于2001年国务院公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后就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房屋拆迁实务》一书,该书被誉为拆迁实务的教科书。但为大众所熟知,却是因为其子王令律师被打引发的王才亮愤而立遗嘱事件。

2006年4月初,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3月28日,律师王令代理李开娟等11人起诉天津市南开区建委违法拆迁公告一案,到南开区法院立案。王令被该院行政庭庭长王某某辱骂和殴打。”这名被法官打的律师王令是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王才亮的儿子。王才亮得知此事后,希望通过律协交涉讨个说法。然而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天接到若干恐吓电话,甚至被反诬“律师扰乱法庭秩序”。于是他愤怒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遗嘱。遗书中提到:“我是王才亮,也是才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感谢这位网友讲出少数人的希望——让才良律师变为‘菜凉律师’,但这种话威胁不了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生命都是有限的。我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国、为民尽力,为社会公平与正义尽力,此生足矣!至于是否‘菜凉’,恐怕不是个别人说了算!一个王才亮倒下去,千万个法律人将奋勇向前!依法治国和执政为民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至于我的一点家产自然是为家人之生活所需,我授权我爱人提取其中的五万元人民币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设立律师救助基金,为今后因公牺牲的其他律师遗属之扶助之需。”

后来的情况是,当这份遗嘱公布出去后,他再也没有接到恐吓电话,王才亮律师说:“这件事能得到完满的解决,非常感谢媒体,是媒体监督的力量让对方不再狂妄、嚣张,最终打人的庭长被调离了岗位,案件也得到了解决,矛盾得到了化解。”

事隔10年以后,王才亮面对采访说出了当时的一些细节。由于不断的电话骚扰称,“让你那才亮材料不亮”,王才亮想,不亮就不亮,灭就灭吧,一定要表明一种决心,一个态度,面对这种邪恶的时候,我们是有勇气站出来抗争的。他说:“这个事件最后没有出现那么最危险的情况,但是有备无患,有了这个决心,反而就简单了”。

这一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王令律师面对采访时,明显能感觉到他并不愿意去回忆。但最终他还是讲了他的一些心结:“我们办案中可能会有一些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挨打,还是挨打之后被诬告妨碍法院秩序,要被抓。但这些都不是我觉得特别困难和惊险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很难接受的是一种无奈感。你会觉得你面对的好像是一个实体,但是你一拳打出去的时候,他又好像是个空气,这个是让我觉得最沮丧最为难的。其他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如果说律师付出一点风险,就像我们开玩笑的挨一顿揍可以像越南裔美国人一样,找美国航空拿到10个亿,我想很多律师愿意去挨顿揍,挨顿揍案子能办成了,那就挨顿揍。”这是王令律师典型的务实风格。

“面对邪恶,我们有勇气站出来。”


草根情结:你没办法不同情

众所周知,常年专注不懈地以拆迁案件为主要办案业务是一件很吃苦头的坚持,人身受到伤害,办案受到阻挠都是家常便饭,上述事件便是例证。

然而,对王氏父子来说似乎是心灵交通的情结。在采访王才亮时,用他的话说“对于拆迁来说,很多人是切肤之痛,我的每一个拆迁的当事人告诉我的都是通过拆迁改变了他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都改变了。这个跟我们个人性格有关,和家庭出身有关,我们草根出身。看到被拆迁人那么苦的样子,你没办法不同情,有同情找上门来,你就得做,自然而然的你的工作重心就只能放在这一方面。

说到底,还是跟他自身的草根经历有关系。

1988年,34岁的王才亮通过律师资格考试。那时他是江西景德镇的干部,当然属于体制内的。扎实能干又肯钻研的他,4年后被提拔为国办所景德镇第二律师事务所的副主任。此时的王才亮却困扰于国办所在机制上的弊端,即一名执业律师被 “国家干部”的光环笼罩是很难做到“客户至上”的。好在不久司法部关于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下发,合伙所的优越性促使王才亮进行了身份改变。1995年,经过多方努力,江西才亮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由于王才亮一直倡导做专业品牌,他领导的“律所”律师的素质提高也非常快,在房地产和医疗事故处理方面形成了专业特色。

2002年,江西才亮律师事务所派出以王令为首的3名律师赴京,组成了北京分所,探索北京市场的规律。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自己的执照调换到北京分所,这一不经意的执照变更,却对王才亮日后的“举家北迁”,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实早在1995年,王才亮就已经成为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的一员,因为经常要参加各类会议,那时还在江西景德镇的王才亮经常疲于奔波。2004年,在分所基础上设立的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获得批准,在很短的时间里,王才亮律师带领的团队就在北京众多的律师和“律所”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以征地与拆迁法律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律师事务所。

采访中,王才亮、王令两位律师把立稳北京,并形成突出专长的成功经验分别总结了一个点。

王才亮说的是“专业化储备”。他说:“在江西的时候,我们两块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一个是医疗医患纠纷处理。我当时是中国卫生法常务理事,《医患纠纷处理事务》那本书是我的,是教材信息最早的,在律师界,处理医疗纠纷,我的研究当时大概要领先个两到三年。尽管在江西,面对医患纠纷处理,我们早走了一步。另一个是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305号例,就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1991年出台的那个进行了修改。当时住建部需要在全国进行培训,没有教材。正好我参加了这个条例的修改和研究。2002年出版了《房屋拆迁事务》这本书,那本书成为教材型的书籍。

王令律师则重点说了“商业化机遇”。他说:“商业化是律师的发展方向,这是毫无问题的,我们从江西的一个律所来到北京,除了靠专业化,当然也和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有关系,庞大的拆迁户群体,导致我们的专业能不断的发展。我们成全国成立最早的专注于城市房屋拆迁款和农村征地专业的律师事务所。”

“与被拆迁人的悲惨遭遇相比,律师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拆迁案件的解决之匙:替政府算清账

把拆迁作为主业,并且总是代理被拆迁户一方,是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一直以来的坚持,或者说坚守。

对此,王才亮说:“我们所律师包括我父子两个,都有一个战略性共识,有一个自己的底线。我们对律师这个职业的把握就是认为,律师天然就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我们老是讲法律天平,当一方重得很明显,天平是倾斜的。那么这就需要为弱势的这一方服务,加重砝码,才能维护社会的基本平等。”

但是,为弱势一方服务,并不是政府来找就不接。王才亮说:“政府找来我做咨询,我就告诉他你应该怎样来化解矛盾,减少矛盾。其实现在,确实有很多地方政府不错,有法律意识,也希望和谐。但更多的拆迁领域,是政府手段过激,开发商千方百计要降低成本,我们的执业资源导向我们的理念就跟他不相同。”

王令律师接过这个话题补充说:“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替他进行服务,我们想我们可能是要帮助他算清一个账。就是我们在减少房屋拆迁或者说征收成本的时候,是不是增大了其他成本,比如维稳成本。有时维稳成本会远远的大于所减少的在折扣上的成本。”

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很多人看过韩国电影《辩护人》。很多人很欣赏里面的一句话,就说是石头再硬它也是死的,但鸡蛋再弱它也是活的。可是我个人欣赏片子里另外一句话,就是说我们法务人员(他们叫法务人员)的责任,就是在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法律人走在前面。这个中国律师为政府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我是很希望我们的律师为政府服务好,把这块市场发展起来。但律师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你是社会的一个平衡力量,你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法制建设重要力量,职业道德底线是帮助政府依法行政,而不是帮助政府去损害群众利益。律师需要养正气,支持政府依法行政,让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的政府。”

“拆迁律师”的风险,对于选择了这条道路的王才亮有清楚的认识。做拆迁的律师,特别是为被拆迁服务者的律师,职业当中都有一种风险,官商勾结,没有底线的情况下,代理律师的人身安全也是有风险的。但是相较于被拆迁人的那种苦难,那种悲惨遭遇,律师受点委屈,真的不算是什么,对吧?想一想,睡在家里房子被扒下来了,今年又出现了数起。人在家里,家里住的房子扒塌了,砸死在里面。还有的你可能不在家里,你虽然逃过了生命安全有了,你出去遛个弯回来了,家里房子没了,找不到谁拆的,我想律师与这些被拆迁人的这些悲惨遭遇相比,受点委屈是必须承受的。

王才亮说:“我开始也帮忙讲律师维权,后来想通了,当整个民众生命财产都没有安全的时候,你不要指望你律师是安全的,只有民众安全了,律师才真正的安全”。

“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法律人要走在前面。”


子承父业的传承:一致的价值取向

无须讳言,律师在中国是一个危险职业之一,前一段有“黑五类”之首一说。一般的来说长辈不希望子女从事危险职业,对此做为父亲的王才亮给出的解答既有现实成分又有理想考量。而做为儿子的王令律师则特别看重传承。

王才亮在起初的考虑很现实,原本在体制内的他,父子共一个单位是不行的,有回避原则。在律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王才亮说:“父子同在一个单位不好的一面,是我当主任的容易施展家长作风,把家里那种熊儿子的态度带到单位来,但我尽量注意,尊重他们。但它好处在志同道合,包括其他合伙人,大家首先是一个价值取向要一致,这样在生活上、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照顾。只是父子来讲就更方便一点。”

而王令律师则面对采访讲了一段经历:“前几年我们去法国访问,是法国司法部的邀请,有一个所非常小,一栋别墅在它的正街上,但它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中国有这样的律师所吗?当然跟我们的环境有关系,我们80年代才恢复律师制度。但是我们就看从80年代到干到现在的又有几个律师所呢?”

王令特别强调,才良不能是一个家族所。“怎么避免这个所成为一个家族所,你不要看我们俩在一个单位,我也是合伙人。其实我经常跟他抱怨,我说我在这个单位都没有取得一个普通合伙人的待遇,所以我也会有抱怨。但有时候就会考虑,在这个年代你抛开现实去谈理想可能有些奢侈,但是你要做一个百年律所的话,恐怕你既要避免成为一个家族的所又要考虑怎么把它保留传承下去,我觉得这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王才亮这时接过传承的话题:“一个所的价值,要看所里的律师怎么做。不但是专业上要精益求精,而且在思想品德上,你还得为社会做点什么,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现在比较欣慰的就是,所里绝大多数人,在这方面认同我这个价值取向,有不认同的,我们打开大门,这几年我们前后走了五六个人,但相比来讲还是很少了。”

看得出来,父子俩虽然风格不同,但对底线的坚持是传承的关键。在同一个国度,拥有同一套法律体系,没有一个律师是靠祖传秘方立住脚的,他们的父子传承,是思想的传承,理念的传承,精神力的传承。

“我们愿意帮政府算清一个账——减少的征收成本和维稳成本哪个大。”


36本著述:坚持走在拆迁案法律实践的最前沿

王氏父子到了北京,感觉到房屋拆迁矛盾加剧,开始专注于拆迁案。王才亮在不断参与不断研究的同时,根据实际经验不断著述。其中有一些是与儿子王令律师共同写的。比如《房屋征收与拆迁》,是北大的教材。始终执着于超前意识和领先意识。在别人还在看法律文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借助研究进行后续事务了。然后到法律文本出来的过程当中,他们已在形成实操的研究。

王才亮对于这一点颇有成就感,但他更在意的是尽早与同行分享。他说:“我能够问心无愧的就是,我们的专业研究成果从来不敢隐瞒,一有成就就赶快告诉大家,让同行们分享。”

至今已经出版了36本著述,是王才亮引以为豪的:“目前来讲,不吹牛,我是中国律师写书最多的。”而他也自认为写的深度不够是缺憾。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直通过自学进行碎片化学习,加上实践的积累。他办案之余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基本上都要花两个小时来写作,把多年潜心研究和办案经验编辑成册,很多书籍影响了后来诸多的青年一代学子和青年律师。

王令一直坚信: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可以十年饮冰,千万不要凉了热血

对于年轻律师的业务提升和传承忠告,王才亮和王令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方法上的分享。

王才亮作为一个资深的业界成就者,他的希望和理想是整个社会和平发展,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暴力。眼前的社会矛盾激化的预防机制和化解机制不足,没有及时化解而导致矛盾激化,律师的工作就是为推动社会有序进步尽最大努力。

他感慨地说:“我已经60多了,转眼70多80多,你干不了活的时候总是会来的。那么你在你能干活能够发声的时候你就要努力发声,为社会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仅此而已。”

王令律师的表达更加具象和进取:“我其实更多的不想谈阻力,中纪委的报纸上有这么一句话,叫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个国家要进步,执政党要实现它的执政目标,最终你不能靠千夫之诺诺,而要靠一士之谔谔。要靠我们共产党的法宝里面就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哪怕是有批评与建议也是善意的,那么归根结底是希望中国的社会能够良性的运转。”

王令律师对使命感特别看重。他说和朋友聊天时曾表达:“古人强调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对于社会和祖国而言,我们这一代人是有使命的。法律人的职责就是市民或者公民遭到侵害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前面。但这不是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使命就在于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面临一些问题。很多年轻的律师觉得我能够一战成名,可真的能一战成名吗?你一战是你获得了名声,可是你要守住这个名民声你需要一百战,1000战,你要不断地战下去。律师某种程度上和现在的媒体人一样,需要一种精神,可以十年饮冰,但是千万不要凉了热血。”

他说:“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你能不能守护好自己那一点精神家园,你的内心的那种善的追求,你能不能坚持,逃跑容易,人变坏很难,很容易,要不变坏则很难。一个律师也好,一个媒体人也好,工作一辈子,很可能轰轰烈烈一段时间,很多人成名了,但我们不指望一个人24小时都是战士,但是你要回到社会公众空间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良知,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你要通过宣传善的一面,要把通过自己的这种学习,把自己这种,也非人心里都有丑恶,你要把你的丑恶把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那你要把你的圣人放出来,这个坚持比逃跑更难,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进来,我想整个局面还是非常可观的。”





本文为抱柱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编辑:石心  版式:阿聪儿   视频:蜗牛就是牛

特别申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抱柱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抱柱联系       


>>>往期大咖专访

田文昌(上) (下)丨钱列阳(上) (下)朱明勇(上) (下)

易延友(上) (下)丨韩嘉毅(上) (下)丨邹佳铭(上) (下)

张青松(上) (下)丨娄秋琴(上) (下)丨杨玉圣(上) (下)

许兰亭(上) (下)常铮(上) (下)丨徐宗新(上) (下)

徐建(上) (下)丨杨照东() (下)

高  树 丨莫少平满运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