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是苏轼熬夜的缘由
在人们的日常行止中
花朵看起来似乎没有实际用途
但几乎所有人都天然地喜欢花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 我们已经想通了 😳 )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2092n3e1&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闹事集 之 看花
出品人_林曦 | 策划_余非
编辑_鳝鱼 | 制作_离地影像
❀
有一年冬天在上海,我去参加一个演讲的活动,去的路上是我一位在上海的姐姐来接我。那天下着雨,特别冷,上车之后就觉得闻到一股幽香,发现平时我们在车上放杯子的那个位置还放了一个玻璃瓶,玻璃瓶里面插了一枝小小的腊梅,特别特别香。
我看到那枝花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另外一年。更早的时候在北京,我在一个出租车上,忽然听到蝈蝈的叫声,而且是车厢里面的声音。我就问师傅是什么在叫。那师傅就说着“你看!”,然后就把衣服撩开,发现里面有四个蝈蝈笼,他手上还戴了好多各种各样的橄榄核和不同质地的手串。我就坐在车上感慨,你觉得他过得很开心,可见一个人想要过得快乐,想要哄自己开心,和他的条件其实是关系不大的。
晚明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袁宏道,他写了一本《瓶史》,是插花界的经典著作。他在里面说,他很想在岩石和流水间归隐,却又被俗世间的事物所羁绊,于是把花朵插在瓶中供养自己,也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
我想,《瓶史》到如今依然是一部经典之作,是因为当下的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俗事和对世界的无可奈何,但是如果可以把花朵这种自然中最美丽的生命,放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是对我们这个功利世界,和美好缺失了一点的世界的一种平衡和补充。
我有本喜欢的书叫《新世界》,它里面说,花朵有可能是人所诊视的事物当中,第一件与生存无关,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庄子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人对天地之间所保有的无为的爱与生存的功利性,应该是平衡的。
还有一个荷兰的园林设计师piet oudolf,他一生都在打造一种荒野中的园林之美。他认为花盛开的时候很美,凋谢了也很美,花的美没有高下,盛开和凋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他所在意的是生命的这一循环。所以人对花的爱,除了出于对美的欣赏以外,其实是一种对自然的心意,也是对自己的心意。
清代的生活美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写了一段生活里的故事。他和他的太太去扫墓的时候,捡了一些石头回来,他们想用这些石头做漂亮的假山盆景。于是两个人费了很多工夫来商量,怎么能够把这个盆景做漂亮。他们在石头上种了红色的茑萝,在旁边铺河泥的地方种了白萍。到了秋天的时候,茑萝一片红,白萍一片白,非常美。
他们俩人很陶醉,就像过家家一样商量,哪里可以修亭子,哪里可以登高远眺、哪里可以钓鱼,自己住在哪。好像他们在山水间要策划自己的生活,非常非常开心。结果有一天两只小猫打架,不小心就把这个假山给打碎了,他们就哭了,生活得好认真。
宋代有很多花痴,比如像苏东坡,他给自己的海棠写诗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花开的时候,他也说, “每岁开时,必为置酒” ,花开就像一个节日,对他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为它专门置酒吟诗,然后来赏花。
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富有情意,而且是对当下特别郑重的。这会让我想起张岱说的那一句,“人无癖不可以交,以其无深情也” 。其实人有癖好的时候,是因为有深情,有符合自己天性的感情。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真正的所爱的时候,他的性情是显露的,他不是被外界的那个价值体系牵引着走的。当人可以看到真心的时候,才可以交往,不然,大家如果都奔着目的往来的话,人会活得好累的。
春天的时候,往往都比较忙,要赶着各地的花期去赏各种花。我经常说,樱花、桃花、牡丹花、油菜花,这些花都看一遍,其实整个春天就过去了。虽然跑来跑去很辛苦,但依然觉得,人一辈子能看到春花的次数是有限的,我们一生不会看到那么多,或者无限量的春天开的花朵。所以袁宏道在《瓶史》里面也说,案头的花其实是在有条件限制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的小快乐,但是也不要忘了天地之间春花开遍的大快乐。
我们今天随便打开手机,点开一个买花或送花的APP,就能看到好多漂亮的花的图片,并且可以把它们带回家。今天人很幸福,我们很轻易便捷就能得到那些我们喜欢的美好事物。“得到”的勇气和“珍赏”的能力,是两个很重要的品质。这样的获取和欣赏才是一个完满的过程,而且它们之间是彼此成就的。
花道的起源,最早都说是被用来供神佛或者取悦权威
但我觉得求人不求己,我们在用花来供佛之前
可以先供供自己,其实供供自己就 好 开 心
叙述 by 林曦
- 林曦 & Lstudio -
【 闹事集 】六集系列短片
2016 年 8 月
下周六早上10:00,首发于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