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期这四种谣言和骗局在宁夏传播作乱,已有多人被蛊惑!

2017-06-12 固原发布

警方

提醒

近期这四种谣言和骗局在宁夏传播作乱,已有多人被蛊惑

1


“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要孩子回家?
新型电信诈骗现身固原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复制了小学生父母的通讯号码,获取手机内的联系人信息,给学校老师打电话,让学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行至预先设定的作案地点,犯罪嫌疑人便可伺机作案。”6月10日,固原市原州区公安分局发布预警信息:有犯罪分子实施新的电信诈骗,本月初原州区一居民差点被犯罪分子通过电信诈骗拐走了孩子。

6月初,居民马先生向警方报警,称其儿子被人从学校骗走,要求解救。原州区公安分局民警立即处警。经调查,当天下午3时许,马先生儿子所在班级的江老师,接到一位自称马先生妻子“苏某”的电话,对方称家中有事,请求江老师安排小马自行离开学校,搭乘班车到某医院门口下车。“苏某”在电话中告诉江老师,小马的家人都在该医院门口等待。

按照“苏某”的要求,江老师将小马带出学校,将其送上过路班车,并记下车牌号和司机电话号码。当天下午4时许,马先生给江老师打电话,称儿子还未回家,通话中马先生说其妻子苏女士从未给江老师打过电话,更没有让孩子坐车到医院一事。此时大家都惊觉有人实施诈骗,马先生夫妇边打电话报警,边驾车追赶小马乘坐的班车,还好有惊无险,从班车上及时将孩子接回。

而此时,事情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就在马先生夫妇和江老师谈论“苏某”来电时,江老师再次接到自称“苏某”的电话。在电话中,“苏某”询问小马是否已到医院门口,还说家里人等得很着急。而让江老师诧异的是,实施诈骗的“苏某”声音和语气与真的苏女士非常相似,让人难以分辨。

原州区警方立即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民警在用电话稳住“苏某”的同时,派遣警力赶赴指定医院门口蹲守抓捕,但狡猾的嫌疑人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即隐匿遁逃,侦查工作暂时陷入僵局。

针对这起典型案件,原州区公安分局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各派出所与学区联系,组织各中小学召开预防电信诈骗会议,为学校预防电信诈骗积极支招,通过警校协作,预防此类案件再次发生。(记者剡文鑫)

2


一伙外地人到银川偷小孩?
网络正在传播 警方正式辟谣

“ 有孩子的家长都看好了,银川来了100 多名外地人,专门偷小孩!目前已经丢了20 多个小孩,有7 个小孩已经被解剖拿走器官……”这几天,不少银川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和学生家长群都在转发这则消息,其恐怖的内容让人惴惴不安。6 月11 日,记者从银川警方了解到让人宽心的答复:这则消息是网络谣言!

记者在银川某书法培训微信群看到:“紧急通知:下午公安(部门)上学校了解情况了,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要看好。来了100 多个外地人,现已经到宁夏银川,(孩子)已丢了20 多个。凡是在街上转来转去的陌生人,开面包车的,收旧家电的,修平房漏水的,收粮食的车,说不完整普通话的人,其中还有一些年轻妇女,若有问路,脚步千万别停下,不要理答他们。收到的人都要传下,这是几个幼儿园老师发过来的,群多的都转一下!为了孩子转发吧。”

随后记者从网上查询发现,外地多个城市也出现这类消息,只不过地点不一样。“很明显,这又是个不折不扣的谣言。”银川市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谣言近期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谣言内容几乎一致,只是换了事发地点,是一则每年都会出现的“千年老谣”。银川市公安局已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辟谣。

据民警介绍,银川警方已经多次表示未出现过任何类似的警情,请广大市民朋友们切勿信谣、传谣。《刑法》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记者张磊)

3


买氨基酸系列保健酒能领酒还能赚钱?

银川上百人被这样的“好事”坑了

“ 只要投资15000 元,不仅能拿到等价的保健酒,每周还能领到380 元,一直可以领24000元!”去年以来,街头上一些销售人员,打着这样“诱人”的口号,向过往路人宣传。然而,一些人钱投进去后却不见回报。6 月11 日,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发布通报,披露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016年12月23日,兴庆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到报案,不少受害人与银川市氨基酸系列酒馆法人刘某某签订返利协议,但没领几个月,刘某某就失联了。据受害人介绍,对方给自己承诺每单需要投入15000元,除了领到同等价值的保健酒外,投资人每周还能领到380元。

据民警调查,2016年2月,嫌疑人刘某某通过江苏汝康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在宁夏中心代理人王某的介绍,成立了银川市兴庆区氨基酸系列酒馆,专门代理江苏汝康食品有限公司白酒保健品,承诺消费者只要投资达到一定数额便可以获得返利。一段时间内,刘某某通过门店联系和微信群宣传的方式,与134 名受害人签订了《消费回馈协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8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保健酒价格较高,开始产品销售并不好,后来推出返利的模式,投资者投一单后不仅可以获得等价的产品,而且还能享受每周380 元、一共16周的返利。自从推广这种营销模式后,其客户骤然增加。据调查,刘某共签订1427 单协议,但实际只返利了66单。

目前,刘某某已被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记者张磊)

4


投资后能按月获取高额回报?

上百名投资人血本无归

当年的战友组建公司后,以各种方式拉拢亲戚朋友等人进行投资,结果大家的钱打了水漂,受害人共120 多人,涉案资金达4000 多万元。6 月11 日,银川兴庆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披露了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据市民柳女士介绍,她和嫌疑人是熟人,当初嫌疑人创办公司时,承诺柳女士投资后其将按月给予额度不低的利息。柳女士便试着投了部分资金,后来见按月能领到利息,便又加大了投资,前后共投进去40 万元。然而,柳女士的利息仅仅拿了一年,之后却再也没有领到,而本金也难以追回。

据民警介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宁夏中海联、银德盛投资有限公司的上级公司是河南恒野农牧有限公司,河南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宁夏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是曾经的战友。出于对战友的信任,宁夏的两个战友在银川组建公司帮助在河南的战友吸收资金,用于河南项目的投资。但后来由于项目资金链断裂,导致百余投资人血本无归。

民警分析,相比单纯的非吸案件,该案件利用熟人关系并借助实体产业,更容易让人相信。对于借助实体产业进行融资的,一定要到实地去了解项目或产品的真实性,还要核查该公司是否具有人民银行和金融办颁发的融资许可证,不可贪图高额回报,避免上当受骗。(记者张磊)

来源:宁夏新闻网公众号

大家都在看↓↓↓

监制:孙建军/主编:刘纪/编辑:马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