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港,失业,被劳教,一个中国拳王的60年

2016-11-07 小码哥 有马体育

他是中国第一代职业拳赛的拳王

当兵,逃港,失业,被劳教

最终为争取一份退休金上下奔走

他是1951年的中国拳王余吉利

没有人知道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他活着




在拉斯维加斯拿下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35岁的邹市明已经缔造了奇迹:职业金腰带、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全运会、全锦赛……所有他能拿到的冠军他都拿了。 邹市明当之无愧可以称为中国拳王,很多人也因为他开始关注中国职业拳赛。其实在57年前,中国已经诞生了一位职业拳王。 然而与邹市明现下的风光相比,他的人生可谓暗淡。他叫余吉利,从一个爱好拳击的上海滩少年,到暮年孑然一身与一条狗相伴,拳王的经历,就是60年现代中国。
▲年轻时的余吉利(中),照片拍摄者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

距离上海270多公里的白茅岭农场,是上海人谈起来时心里会有些微微发寒的地方。1963年,余吉利33岁,跟邹市明一样,仍然处在一个职业拳击手生涯的黄金时期,但他在这里开始了16年漫长的劳教生涯。当时他的拳击梦想几经沉浮,正欲寻求出路,却猝不及防被阻断。 余吉利出生在上海拳击运动正要进入白热化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父亲在一家比利时房产公司就职,因此余吉利一出生就生活在外国人聚集的法租界——当时的霞飞路霞飞坊(后改名为淮海路淮海坊)。 19世纪末拳击进入上海,先在租界流行,国外士兵、水手和商人成为主要参与者,中国人很少。但当时美国的舰队就驻扎在上海,和外国人接触多了,很容易参与进去。 长到十五六岁,余吉利精力过剩,顽皮捣蛋远近闻名,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在余家附近的汾金坊,住着大同大学外语系的学生黄晓阳。他比余吉利大五六岁,从黄家窗台望出去,就可以看到余吉利家。黄晓阳是业余拳击爱好者,在西侨青年会教打拳,余吉利跟着他入了行,一下找到人生目标。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霞飞路
当时专门练拳击的中国年轻人有几百个,爱好者数不胜数。比余吉利小三岁的李正廷住陕西北路的太平花园,生活的圈子里也有很多外国人。他练拳击的动机则是不想被其他小孩欺负,另外,学校附近常有小流氓敲诈勒索学生,学拳能防身。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拳击在当时还是像高尔夫一样的高尚玩意儿,来自西洋,又是外国人在玩,年轻人觉得去学,感觉很有派头。 李正廷当年学拳的地方是位于八仙桥的基督教青年会,教拳的是一个名叫D.B.Reich的法国籍犹太人。李正廷父亲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有生意往来,对儿子学拳是支持的,母亲却坚决反对。
和自认玩票的李正廷不同,余吉利却是一头钻进了拳击里。他没有闲钱请教练,在青年会也主要是给外国人当陪练。但他身体条件好,也很刻苦,因此进步神速,很快在比赛中冒尖。当时青年会每隔两周会举行一次内部邀请赛,参赛的有西侨青年会、法国总会、俄罗斯总会、犹太总会的一些拳击手。拳击赛没有奖金,余吉利有时候获得的奖品是一把银勺,有时候是一个皮带头,这些都令少年很满足。
▲2013年年初,李正廷(前排右三)、余吉利(前排右一)等老拳击手合照。他们经常在周三相聚

与此同时,优秀拳手纷纷涌现,林忠孚(后成为台湾拳王)、蒋惠廉、黄亨利(后成为香港拳王)等就是从德义大楼后弄堂里打出来的职业拳王,而七届全运会的拳击冠军黄曾修、费妙龙、胡寿澄则是茂名北路蕃祉里路灯下拼搏出来的一群少年。随着年龄增长,余吉利的脚步跨出了青年会,他开始在著名的大世界(位于今天西藏南路、延安东路)打拳,奖金也成为他重要的经济来源。 当时的大世界拳击台比标准的20英尺拳击台小4英尺,拳手相互攻击频率较高,这也提高了拳赛的精彩和刺激程度,深受观众的欢迎。曾有过这样的说法:“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而不看‘大世界拳赛’,则枉来‘大世界’!”。
▲上海大世界的比赛,赛前门口都会有宣传海报,为了不给家人知晓,很多中国拳手打拳都用了假名字
1949年解放,紧接着又是抗美援朝,余吉利去参加表演赛,比赛的门票收入都用来捐款支援买飞机。外国选手都有奖金,但和同行们觉得这是为国家,不好意思拿钱。 他不停地练拳,参赛,甚至没察觉到身边的变化:犹太教练消失了,青年会逐渐式微,拳击比赛变成官方举办的。到了1951年,余吉利已经成为上海市次中量级拳击冠军。这次夺冠也成为他拳击生涯中唯一的痕迹。 又过了一年,几个军人找到刚经历丧父之痛的余吉利,问他是否愿意加入解放军军事学院体工队成立的拳击队。余吉利痛快地参了军。次年11月,天津举办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相当于全运会前身),余吉利以全军第一名成绩代表解放军队参赛,击败所有同级对手,成为次中量级全国冠军,军衔也升到了连长。那一年,余吉利23岁。 当了三年兵,余吉利复员,顺利进入曹杨二中,成为一名体育老师。由于区教育局调动,他在1961年转到甘泉中学,仍然教体育。他娶了一位当过篮球运动员的体育老师,生下两个女儿。 看似平静的人生,正在酝酿剧变。
▲1953年,余吉利在比赛中
1958年,上海机床厂一名青年工人,在拳击比赛中被击伤头部又缺乏恰当护理,不治死亡。第一届全运会拳击项目仓促叫停,全国开始禁赛。拳击比赛一早收归官办,个人也只能苦等官方恢复。 余吉利等了五年,心中热望未灭,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1963年,余吉利利用学校假期跑到广州。因为他的朋友圈子里开始流传起广东人朝香港大迁徙的消息。学校薪资微薄并不足以支持余吉利养家,加之始终还对拳击心心念念,又正好香港方面邀请他去打职业拳击赛,余吉利想借着广东地区因饥荒而放宽出港政策,寻到一点转机。
▲六七十年代,偷渡香港被抓的年轻人
那年的5月,广东人民呈井喷式涌入香港,政策由此很快收紧。6月14日,广东开始制止和坚决收容非法迁徙。余吉利迟了一步,等他赶到广州时,新政策已经将迁徙香港列为罪行。不过当时消息传播缓慢,余吉利并不知道。因为走漏了偷渡的风声,余吉利还没行动就被抓回了上海。事后公安人员告诉他,考虑他是全国拳击冠军,抓他时布置了超常警力,要是抵抗就对他不客气。 议论偷渡被归作企图策划“叛国投敌”,余吉利被处以三年劳教,先送收容所,然后,武装押解下,被大卡车送往白茅岭监狱。
▲白茅岭监狱位于皖南山区
余吉利如坠深渊。他仅存一点勇气,跟妻子离婚,交代说:“我要倒霉的,你再嫁个人家吧,跟着我没有好结果,反革命家属会受牵连,孩子你要带就带,不带就给我母亲。” 三年劳教生涯结束之后,余吉利再次坠入深渊:妻子已经带着孩子改嫁美国;上海户口没法迁回去。 1979年,苦等儿子16年的母亲去世。余吉利和上海的悉数被掐断,他当时49岁,眼看着要在白茅岭的山中把余生消磨掉。
▲余吉利与妻女。在这张照片的背面,余吉利写道:“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可是,好朋友啊,可知道我忧心忡忡?65.3.16.灯下”
绝处逢生,局势竟然开始有了松动,只要有单位接收,余吉利就可以结束劳教。但他不敢跟用人单位说实情,从不求人的他请求组织让他为母亲奔丧期间在上海多呆一周,随后他寄信去青岛,想去教拳击。幸运的是,青岛方面接收了他。 也是那一年,世界拳王阿里访华,邓小平在接见他时说了一句:“拳击运动也可以成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的渠道。在中华大地整整消失了20年的拳击运动,随着阿里后面的两次访华,正式恢复。只是中国最早一批拳坛高手们,已经在禁赛的年月中雨打风吹去。 而早在1920年就开始聘请华侨教练培训拳击的精武体育会,在阿里访华的第二年做了先行者。它举办拳击表演赛,特意邀请了当年的会员余吉利。50岁重新登台,余吉利已经过了一定要赢的年纪。但这场赛事,却成为他余生最大的一点火花:他重获尊严,仍是个拳击手,而且是个自由的拳击手。
▲精武体育会由霍元甲牵头成立,起初叫“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
恢复拳击运动的那年,余吉利也拿到了他奔走多年的一纸“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分局复查决定”:“余吉利,男,1930年10月生,浙江省定海人,无业。原住襄阳南路510弄21号,现住蒙自西路41号。余因企图偷渡问题,于1963年2月17日被拘留审查,同年4月20日被收容劳动教养。经复查,余曾与他人议论具体偷渡去香港的办法,是事实。但在留审期间已作了交代,原对其收容教养不当,应予纠正。据此撤销1963年4月29日对余吉利收容劳动教养的处分决定。” 1997年,香港回归,67岁的余吉利结束了自己最后一份体育代课老师的工作,开始为退休金奔走。他独自住在女儿位于川沙的家里,养着一条京巴做伴,平反前生活费都由女儿支援。两个女儿每年轮流从美国回来看他一次。
上海某媒体记者在2007年上门采访余吉利,问道:“现在开放‘香港自由行’,你后来去过香港吗?”“没有。”余吉利平静回答,眼中没有波澜。
采访结束前,老人要求记者为他拍张正装照,“年纪大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拍,拍一张,留个纪念吧。”
▲这就是那张正装照
获知这个故事,有马体育联系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对方告知,余吉利已于2015年9月去世。而网上除了一则“一代拳王余吉利先生追思会在沪举行”的短消息,再无其他报道。




【这里有一个互动】

请问:中国拳击运动恢复之前,阿里几次访华?

后台回复答案,有奖哦~❤



本文资料及图片来源 | 网易、南方周末等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