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诊断会议笔记(一)|梅根·尼德瓦德教授:饲料中的非瘟病毒的稳定性及检测
2023年3月29日,第四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暨亚洲兽医诊疗器械及药品展览会(AVDC)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冠牧精准诊断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并为广大养殖朋友带来了针对动物疫病的精准诊断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兽医检测诊断领域的专业会议,AVDC一直切实关注行业热点话题,以严谨的科学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共话兽医检测诊断新未来,助力兽医检测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共建兽医检测研发创新生态圈。
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进行授课分享,专家们围绕疫病诊断等方方面面进行了精彩的前沿、实用知识分享。
冠牧精准诊断学习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授课内容并进行整理,在此分享给大家。
会议笔记(一)报告人:美国猪健康信息中心 梅根·尼德瓦德教授
报告主题:饲料中的非瘟病毒的稳定性及检测
2023年3月29日,第四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美国猪健康信息中心的梅根·尼德瓦德教授在线分享了《饲料中的非瘟病毒的稳定性及检测》。
为什么要研究和调查饲料?
PEDV自2013年传入美国,导致了10%的美国猪群在一年内死亡,最终调查揭示了饲料作为PEDV传播载体以及随后的跨界传播媒介的风险点。
一、饲料作为跨界病毒传播媒介有哪些呢?
梅根·尼德瓦德教授例举了包括长距离的远洋运输、陆运转运、饲料成分加工、猪舍内饲料悬浮颗粒以及野猪等传播途径、媒介。
二、ASF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猪只的直接接触;
与野猪的直接接触;
猪群摄入受污染的猪肉或泔水;
钝蜱的传播;
摄入受污染的植物源或动物源性饲料。
三、饲料作为ASFV传播风险点,我们如何降低风险?
尼德瓦德教授就如何降低饲料传播ASFV的风险点做了三个方面的阐述和报告,包括:
ASFV在运输饲料成分中的稳定性;
污染饲料中的ASFV检测;
降低受污染饲料中的ASFV风险。
首先该研究团队制定了远洋运输的模型,通过往饲料原料里添加105 TCID50 ASFV基因组,在经过30天的运输过程中,连续对污染后的饲料原料采样4个批次,进行PCR的诊断,结果显示,经过长距离的运输之后,在豆粕(传统和有机)、豆粕渣饼、湿猫粮、湿狗粮、全价饲料等ASFV检测呈阳性,证实了受污染的饲料或饲料成分经远距离运输之后依然能够检出ASFV,表明ASFV在运输饲料成分中非常稳定。同时在豆粕和猪肉肠衣中还分别检出了PRRSV和CSFV,表明PRRSV和猪瘟等RNA病毒也能够残留。
其次是饲料样本的检测,饲料样本相对比较复杂,包括代表性取样、异质性污染、样本容量、样本稀释、基因组VS活病毒、测定抑制及毒性等挑战。
梅根·尼德瓦德教授分享了饲料粉尘作为ASFV诊断样品的方法,饲料中掺入ASFV,经过不同的时长,使用湿润的拭子采集饲料粉尘,采用qPCR的方法测定饲料中ASFV 的Ct值,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3.1 TCID50/g ,添加时间660分钟后,无法在饲料粉尘中检出ASFV。但添加量扩大到5.1 TCID50/g-5.4 TCID50/g,采集时间在30min-480min内,均能够检出ASFV,并且添加时间越短,饲料粉尘中的病毒滴度越高。
如何减少饲料中的ASFV,有什么途径呢?
梅根·尼德瓦德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一是往饲料中添加抗病毒化学物质,比如中链脂肪酸(MCFA)、有机酸或甲醛等。通过添加ASFV前使用1%MCFA基添加剂处理、添加ASFV前使用0.33%甲醛基添加剂处理、添加30天再次使用1%MCFA基添加剂处理和添加30天再次使用0.33%甲醛基添加剂处理等测试,发现只有1头猪接触处理后的饲料感染ASFV,其余均为阴性。
二是改变饲料的储存温度。分别测定了4度(40°F)、20度(68°F)和37度(95°F)条件下,添加ASFV于不同的饲料原料中,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提升,ASFV在饲料原料中存活时间逐渐缩短。
三是增强饲料生物安全,包括饲料及原料可追溯性、人员、车辆及原料流动、饲料原料处理、饲料安全员工培训、供应商批准程序、减少饲料添加剂、原料储存时间、热缓解、饲料原料原产国以及饲料厂害虫防治等方面进行提升,全面保障饲料的生物安全。
冠牧学习心得
饲料因其成分的复杂性,给实验室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包括很多动物源性成分的添加,比如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鱼粉,需要在核酸检测系统的提取环节把握核酸提取质量,以减少动物源性或植物源性杂质对提取的干扰。
同时,有必要开展动物源性比如猪源或鸡源性成分的检测,以评估饲料的质量。
对于需远距离运输的饲料,有必要开展ASFV、PRRSV、CSFV和PEDV等病原的检测,严把猪只口粮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业务垂询|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