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济宁故事】藏书鲁壁

2017-11-02 汪林 济宁民进


在孔庙诗礼堂的北院,立着一堵高3米,宽15米的断墙,“鲁壁藏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堵断墙里。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字同形,他还想让人的头脑思想也统一。于是采纳了宰相李斯的建议,烧光了当时流传广泛的儒家著作,又将反对秦王暴政的六百多名儒生活活埋掉,至今西安东南还有“坑儒谷”遗址哩。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又带着人马直奔曲阜,他要亲自灭孔。消息传来,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急中生智,和弟子伏胜一起趁夜在院墙上挖了个洞,又掏空墙心,把《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籍藏了进去,接着把墙洞封死,泥成一色。随后两人逃离曲阜,隐居到河南嵩山。

孔鲋和伏胜在嵩山靠打猎捕鱼为生。这天,伏胜捉到一条灰色的大鱼,鱼脊上有两排骨甲。孔鲋和伏胜都是头一次见这种鱼,就向当地的渔夫询问吃法,渔夫说:“这叫鳇鱼,是秦始皇的先祖所变,今人可吃不得。”孔鲋心说,秦始皇罪大恶极,我正无法报仇雪恨哩,于是让伏胜用火把鳇鱼烧着吃。孔鲋一边吃一边对伏胜说:“咱这是衔恨吃‘烧秦皇(鳇)遗(鱼)骨’,卧薪传衍儒家经书。”于是,后世孔府菜中就多了一道“烧秦皇遗骨”的名菜。

话说到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一年后,义军路过嵩山,孔鲋和伏胜便投奔了陈胜,参加了义军。陈胜建立“张楚”农民政权后,将孔鲋封为博士。过了六年,孔鲋病死在军营里。

秦王朝被推翻后,汉高祖刘邦尊孔,四处搜寻儒家著作。特别到了惠帝非常重视儒家经典,派人四处寻找经书都没有找不到。只好请来一些老儒,请他们口述背诵,有专人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比如,从济南请来孔鲋的弟子伏胜凭记忆背诵儒家经典。这时伏胜已九十多岁,无力拿笔书写,只好由他孙女边听边记。据说“书”出自于伏生,“礼”出自于高堂生,“春秋公羊传”出于公羊氏和胡毋生。书成后,由汉代大儒董仲舒进行了删改定稿。因为这些经典都是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写下来的,故称为今文经并流行于后世。

到了汉景帝年间,景帝的儿子刘余到曲阜做鲁王,刘余嫌自己的殿堂太小,派人拆除王宫附近的民房,以扩建他的王室。

这天,民工拆除孔子旧宅的院墙时,忽听阵阵悦耳的丝竹之声传来,接着从断墙里淌出许多书籍。书是用竹片写成,用丝绳穿起来的,所谓“丝竹之声”是拆墙时因竹简互相碰撞而发出的响声,民工们见鲁壁现书,纷纷传扬是老圣人显圣了。

刘余闻讯赶来,下令留下这堵墙,又派人从墙里慢慢扒出一束束竹简。打开一看,原来是《尚书》、《礼》、《论语》、《孝经》等数十篇,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当年的著作,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篆文)。因这批书籍时间久远,内容准确,与之后在河间献王等处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一并称做《古文经》。

《古文经》和《今文经》,从篇目到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别,人说《今文经》是董仲舒删改整理的,加进了他的思想主张,因而后人模仿孔子的口气说:“董仲舒乱我书。”从“鲁壁”保存下来的这批古籍,极大地丰富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内容,对于准确地研究孔子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微信号:济宁民进
长按关注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