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花园2.0进行中——微花园示范中心社区微更新营造
朝阳门微花园2.0地图及示范中心点位图
2021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十七工作室侯晓蕾团队与朝阳门街道、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社基金会联合发起,基于过去七年对微花园1.0的总结与延伸,启动朝阳门微花园2.0项目。项目以“1+N+∞”为工作路线,即打造一个微花园示范中心,辐射带动落地N个高品质微花园样板,通过公众参与式营造活动激发公众热情,同时为热心居民赋能,带动无穷的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微花园建设,探索东四南历史保护街区微花园绿色微更新社会治理的提升路径与模式。
微花园示范中心以渐进式、参与式的“社区微更新”为更新方式,发起全新的的北京老城微更新理念。微花园示范中心的更新理念主要集中在“集约”和“参与”两个方面:以不妨碍社区居民正常生活,不破坏历史风貌和城市肌理的前提下,用设计去介入,以“小而微”、“低造价”、“可持续”的方式去完善和提升社区的空间环境,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增加社区自豪感,自主营造社区环境。
A
朝阳门微花园示范中心
此次项目的微花园示范中心的设计建造包括多个北京老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微花园。
“疗愈微花园”运用植物和景观装置调动五感,让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调整与放松,‘可食微花园’中种植了既可以食用又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通过有机种植的方式,丰富城市物种多样性,传播健康饮食的理念。“胡同生活微花园”则是利用生活旧物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场景,展示胡同中的微花园生活美学。
同时,微花园示范中心中还运用了很多生态设计元素,比如香草螺旋花园、昆虫旅馆和蚯蚓塔,帮助提升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包括立体攀援花园等多种花园营造方式。
🔺生态疗愈微花园
🔺微花园示范中心参与式共建
B
生态疗愈微花园
“疗愈微花园”运用植物和景观装置调动五感,让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调整与放松。
视觉体验:通过色彩与形状的差别提升视觉感知能力。触觉体验:通过触摸不同的景观材质、不同质地的植物,提升对事物的敏锐性。嗅觉体验:种植具有香气的植物对嗅觉产生刺激。味觉体验:种植各类可食植物,在栽种、收获、品尝中得以放松。听觉体验:流水之声昆虫之鸣、鸟类之歌为城市增添自然色彩。人性关怀:提供所有人自由通行得道路,使用防滑并容易区别的铺装。
🔺生机勃勃的疗愈微花园
C
可食微花园
“可食微花园”中种植了既可食用又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通过有机种植的方式,丰富城市物种多样性,传播健康饮食的理念。
D
胡同生活微花园
“胡同生活微花园”则是利用居民们的生活旧物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场景,展示胡同中的微花园生活美学,设置种子交换站帮助居民开展种子交换活动,沟通邻里感情,进去社区共建,居民可以带着自家多余的种子来这边交换,节约种子的同事获得更多种植灵感和乐趣。
🔺种子交换站
E
参与式营造与长效维护机制
微花园是一个绿色微更新的过程,从参与式设计、参与式共建再到后期养护机制,微花园示范中心探索了一系列工作实施路径。成立了朝阳门街巷物业党员便民服务队,并征集了多名新鲜社区微花园志愿者参与到认领认养和后期维护中,从点滴做起美化身边的环境,逐步实现老城绿色环境的整体保护和针灸式渐进微更新,最终打造生态和谐,老年友好的绿色微空间。
🔺共设、共建、共享的微花园示范中心
微花园志愿者小队,承担起日常养护工作,定期喷洒自制的橘皮水、烟蒂水控制害虫,使用酵素水和堆肥作为肥料,利用自然生态的方式进行种植,居民的认领认养和志愿者值守保障了微花园示范中心的可持续维护。
参加示范中心开幕式的的专家和领导还与志愿者们,一起体验喷洒DIY防虫橘皮水,共同体验了园艺的乐趣。
微花园示范中心通过微花园参与式设计共建的绿色微更新方式增加居民介入社区事务和共享社区资源的途径,是北京老城胡同居住社区渐进式更新方式的探索,也探讨了风景园林在老城区社区更新介入可能性。该设计被人民网、光明网、中青网、北京日版、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老城区居民中形成广泛影响和传播。
未完待续·微花园示范中心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综合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党建服务中心、新鲜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人
朝阳门街道物业:天诺物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李志新,副总经理 许小舟,天诺物业东城服务中心朝阳门项目经理 任飞,天诺支部办公室主任高沙沙
新鲜社区居民志愿者:侯佑兰团队
图文编辑 :姚莉莎以上为十七工设计团队绘制与拍摄,请勿随意转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