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 | 生命科学学院:青春助力脱贫,科技振兴乡村

砚园青年 2022-10-09


为积极响应我校团委2020年“青春助力脱贫,共奔幸福小康”的三下乡活动号召,生命科学学院扶贫支农实践队怀着满腔的热忱来到了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在这里,实践队队员们紧密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属于青春的力量。同时,队员们也在这里收获了满满的喜悦和幸福,为人生增添了一份宝贵的阅历财富。接下来,让我们一睹其风采吧!

1

线上部署工作

根据校团委的三下乡活动总体部署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线上开展了关于活动筹备的前期工作安排会议。



2掌握基本情况盛夏七月,鸟语蝉鸣,万物葱茏绕过绥江河,穿过葱郁竹林,生命科学学院的实践队伍来到了景色迷人,民风淳朴的横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横山镇政府,与镇村干部开展座谈,了解当地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了解“稻鱼306生态工程”推进情况。



3

推广稻渔共生模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会议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便来到美丽的村庄实地考察。稻渔306生态工程是肇庆学院在横山镇开展的特色扶贫项目,一块水田优质水稻、优质水产品、有机硒三种有机农产品共生,零污染,六种种养模式,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生态模式,可有效提高稻渔产量和品质,实现水田高效增收。稻渔共生模式对水田有特别的条件要求。在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郭玉娟副教授、陈华副教授的指导下,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的队员们对横山当地的水田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发现这里的水田较多为集中连片的低洼田,进水方便、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光照好,是稻渔养殖的理想环境。同时,项目负责人及当地村民告诉实践队队员们,这里气候适宜,稻田旱不干、雨不涝,养的鱼虾不会跑掉。因此,在当地推行稻渔共生种养模式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精准脱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与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中,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稻渔共生种养过程中遇到的虫害及其他技术问题,两位专家都及时给予提出解决措施。通过考察学习,“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稻渔共生”项目,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向家乡村民们积极宣传稻渔共生模式的好处,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稻田养鱼绿色产品。


4

推动茶叶产业发展

广宁县四面环山,有良好的山地资源,除了利用耕地资源来脱贫致富外,也应该充分发挥山林资源优势,实现产业与生态共发展。于是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广宁县黄连山清桂茶园。


在茶园里,农村科技特派员郭玉娟、陈华两位专家仔细察看茶树茶叶的生长情况,认真分析茶农提出的病虫害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办法。跟着茶农的脚步,队员们与茶农深入交流,学习和体验茶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刚刚采摘的鲜嫩茶叶经过晾晒、摇青、烘干,变得更加清香。茶园的劳作体验与调研,让队员们了解了茶叶生产工艺,也了解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与效益状况,触发了进一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以及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思考。


5

青春助力脱贫 收获欢声笑语

在稻渔基地,有订单急着要出货,受农户的邀请,队员们参与了小龙虾捕捞作业。在太阳炙烤下,水田反射着耀眼的阳光,但是队员们始终热情高涨,水田上回荡着欢声笑语,很快就收获了几箱生猛的龙虾。



农户要和队员们分享丰收的喜悦,邀请队员们一起品尝稻渔模式下生长的小龙虾。队员们在农户的帮助下亲自下厨,可惜厨艺生疏,过程中也闹出了许多笑话。好在食材鲜嫩,手艺还不错,最终做出了一道非常美味的“炒龙虾”。


三下乡活动,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的队员们,忘不了农户们在蔚蓝天空下蜂蜜般甜美的笑脸,亦忘不了美丽乡村中的点点温暖记忆。故事终将落幕,但热情永不消退,奋斗永远在路上,脱贫攻坚,科技支农,党和国家在行动,肇庆学院在行动,生科院学子亦在行动!

END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编辑时略有改动)
编辑:谢龙浩
初审:朱伟杰
复审:巫燕娜 黄思华
终审:马舒洁

三下乡,我们来了!


回顾丨还记得去年的夏天吗?


2020年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第二波招募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