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扔掉刻板印象吧,中国游客境外形象正“华丽转身”

2017-06-28 海闻社 海闻社


说起“中国游客”,这个词组犹如魔咒,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负面印象。但随着国人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逐渐增强,中国游客的形象也在慢慢得到改善。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游客境外形象正在提升。



 固有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出国旅游成为很多中国人休闲放松、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选择。但在媒体报道中,似乎中国游客所到之处都发生过插队、抢货、公众场合里大声说话、在禁止拍照的地方拍照等等,诸如此类“中国游客搞事”的新闻屡见不鲜。不得不承认,中国游客的在外媒眼中形象有点糟糕。


中国游客在国外排队购物(资料图)


甚至网上有热帖总结出40个建议,教大家如何装得不像一个“中国游客”,比如“在名牌店镇定自若,保持仪态,坚守朴素美德”“行李中坚决不装老干妈和泡面”“人不是景点,请别用相机强奸他们,拍照请询问”等等。


显然很多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旅行社往往也会提醒大家出国在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中国人的形象。尽管国人作出努力,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


外媒认为中国游客热衷拍照(资料图)


 中国游客境外形象正在提升


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境外形象正在提升。


该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上有两条热点新闻: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马桶盖以及泰国铲虾事件。虽然最后都被证实与事实不符,甚至是虚假新闻,但可以看出不仅是媒体,中国人民对出境游客的素质认知也普遍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民族自信心不强,另一方面是媒体负面报道居多造成的内省式、代入式的群体感知。


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形象日渐提升(资料图)


报告也用数据佐证,指出境外受访者普遍认可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素质较5年前有所提升,其中46.2%的受访者表示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普遍有了提高,印度尼西亚、法国、新加坡、英国、美国五国受访者对此感知尤为明显。


媒体的导向作用也不容小觑,在媒体负面报道为主的国家或地区中,民众对中国出境游游客的素质评价也相对较低。不过,2016年外媒对中国游客的报道多以赞扬为主,例如美国《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出境游市场日渐火爆,尽管一些中国游客不够文明,但在一亿多名中国出境游客中,绝大多数人并非如此。”


 中国游客海外获赞二三事


事实上,只要大家多加留意,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积极报道也有不少。


今年5月,来自中国河南的女护士任双双与朋友结伴到日本旅游。在东京浅草寺游玩时,正好碰上日本中学生在此春游。一名日本女学生倒地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危急时刻,任双双毫不犹豫地上前查看患者情况,并立即开始急救。女生苏醒过来后,想坐起来表示感谢,被任双双阻止。直到急救车到达,任双双才离开。


任双双急救日本昏迷女学生(资料图)


同行友人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她的行为让日本网友非常感动。短短几天,这则推文已获得5000余条转发,6800多个点赞。不少日本网友都用中文“谢谢”回复这条推文。


去年4月份,在一架从上海浦东机场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也上演过一场有惊无险的“高空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万米高空的赴美航班上紧急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衰合并房颤的美国乘客,并一路护航至飞行目的地。


葛均波机上救人(资料图)


飞机起飞后4小时,一名有心脏病史的美国乘客突感不适。飞机广播呼唤寻求医生帮助,葛均波即刻来到该名乘客身边。经了解,该乘客1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4小时 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


当时,空乘人员拿出机上医药急救箱,然而听诊器没有振动膜,血压计也无法使用,这位专家凭他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救治。此事引来坊间众多关注和“点赞”。美国乘务员们事后才得知救人者是中国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并对同行的人说:“It was so nice to have him on the plane.We really appreciate it.It'sawesome.”(幸好有他在飞机上,我们真的很感激,真了不起。)


诸如此类的例子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出境游为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带来消费、就业和投资的同时,也接受着世界各地人民对于中国游客文明行为的评价。中国游客的一言一行,既承载着国家的形象,也体现了文明程度和素质修养。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文明旅游的大力宣传和中国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赴海外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言行,形象也开始改善。我们终将看到,“中国游客”不再被贴上“素质低”“不文明”的标签。


本文文字来源:美国《侨报》



好文推荐:


毕业典礼新姿势:中国留学生的登台方式赢得满堂彩


我眼中的古巴(下)——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金融博士生太听话美国名校不爱招?耶鲁教授和华尔街从业人士这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