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德国博士六年旅居体验:整个德国一半人都在租房,历史上也是雾霾酸雨各种污染

2016-12-18 周孟博 造一座灯塔



周孟博

德国 耶拿大学 磁性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 博士

瑞典吕勒奥和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 AMASE 材料学 硕士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专业 学士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 东德分会会长


来到德国第六个年头了。

来德国的理由,不只是因为这里的知识,技术,空气。

在高中的时候,偶然读了一些关于德国的书籍,心中萌生出了对德国的好感。六年渐渐过去,才感到书上的德国不完全真实,而真实的德国不那么完美。只有自己体会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将现实生活填补进书中的理想国度。才发现其实以前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关于德国的书籍,理解了德国。

归根结底,语言是最大的障碍。

我在德国的学业大部分是德语授课的,只有少量英语授课的国际课程。

即使在五六年之后的今天,对我来说,语言问题依然存在。我能听得懂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能够越来越熟练地进行日常沟通,但是一旦主题跨专业,就难免头疼。一些深层次的德国梗还是无法理解,看脱口秀,却笑不出来。

我只学过一年的德语,语言掌握的程度还远不及英语,因为词汇量少,最初经常听不懂。

这就好像是很多年前故事的翻回调转版。在北京化工大学读大学的时候,我见到一个非洲的留学生在上完高数课后用中文问老师问题。数学老师用中文很慢很慢地给她讲解,最后还问,你听懂了吗?

相同的事情在德国,也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德国学制的设置上,和国内也不太一样。

每个大学的考试安排都不同,通常来说会有一个考试期,在一个月左右。老师会给学生几个时间选择,来选出一个时间进行考试。这样,就会导致最后假期里会有很多分散的考试。

工业实习是德国和国内很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你可能会有 3 到 6 个月,一周 40 个工作时在工厂中度过。这类工业实习需要自己联系企业,并且同企业签下实习合同。

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一个月会有少量的实习工资,而文科学生,多数就是免费劳动了。

在德国,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硕士毕业后的 8 个月。我找到了一家粘合剂公司,成为公司的培训生,当时我准备一年之后,得到机会派回上海。

在之后,就是读博士。在德国,博士生拿的是“工作合同”,还需要交“五险一金”,所以当然也就被划归到了工作的范畴。

德国同事之间的关系,几乎仅限于工作关系,晚上聚会吃饭要比中国少很多。一两个月,说不定才会有一次去外面吃晚餐。

并不是德国人不重视人际交往,而是这个时间主要在上班时间进行了,偶尔会去外面一起吃饭,圣诞节前课题组搞个聚餐,春游,但一定不会出现同事一起打麻将,周末一起逛街,去参加同事孩子婚礼这类事。

过去我曾经看到许多国内关于欧洲工作的描述:工资高,税收高,假期多。其实这就好像在德国的学习一样,看每个人适应能力的不同,才可以判断是否在德国工作更好。

我在德国的四个不同的联邦州住过。8200 万的人口,35 万平方公里,组成了这个广袤的国度。德国的经济发展,以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南部黑森,北威州几个州为主要的驱动力。

而我现在在读博士的耶拿市,属于曾经的东德地区。附近的莱比锡,德累斯顿在二战前曾经比巴伐利亚还要发达。

不过星斗移转,现在很多东德人去西德工作,我的德国朋友告诉我,10% 左右的人口,已经从以前的东德迁移到了现在的西德了。

近年来,欧洲的经济一直不景气,只有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国家经济会好一点。而德国经济的向好,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中国经济的发展。

出国前,我听说美国人不喜欢存款,来到德国之后,发现德国也是一样的。

不过存款问题是个人问题。不能直接去问。德国人非常喜欢去酒吧跳舞。一瓶啤酒三欧,一般一个人就要喝掉四五瓶。有一个德国同事告诉我,她收入的 30% 要用来付房租,25% 要用储蓄。

这也是德国有非常多人在租房子的原因。整个德国,有一半的人口都在租房子。买房一族的平均年龄在 45-50 岁。这也是德国人的一种消费习惯,德国自己媒体也报道着贫富差距的增大。50% 的低收入人群只占据从 10 年左右社会财富 3% 到 2014 的 1%。

大部分德国人认为自己在德国的生活非常好,理由是别的地方也不怎么样:美国到处是枪,中国到处是污染,日本韩国工作压力大,俄罗斯有普京,中东和非洲是战乱,南美经济不好,还有毒品和黑手党。好像全地球就剩下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能让德国人喜欢一点儿。

来到德国之前,我一直认为德国人讲话直接。学了德语之后才发现,德国人讲话也很会绕弯。很多的潜台词都不会直接表达出来。

德国是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科隆大教堂,和慕尼黑啤酒节。但在我的眼里,德国也是广大的乡村,以及娇小的城市。德国的首都柏林只有四百多万人口,大概和我的家乡贵阳市差不多人口,剩下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都只有区区一百万。只有在莱茵鲁尔有一个巨大的城市群,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艾森,波鸿这些城市聚在一起,好似国内的沪宁杭地区一样。

德国的城市连着城市。德国的乡村,春夏种着麦子,秋天种着玉米,还有些牧场和树林夹在其中。一个个村庄就散落在其中。每个村庄都有个教堂,或者新教的,或是天主教的。

国内的游客大多会赞赏德国优良的空气,但德国的朋友对我说,在七八十年代,德国污染严重,酸雨和粉尘都是大的困扰,很多湖泊和河流受到严重污染,一些湖泊甚至因为受到重金属污染,最终只能填平,在上面种上树。

我曾经住过的萨尔布吕肯市,曾经是煤矿和钢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后来很多矿区被停,被种上了树木。这些森林经过几十年后,现在郁郁葱葱,长势繁茂,还有野猪和兔子在其中生活。第一眼看上去,实在很难令人想到曾经污染的时期,多希望三十年后,污染对于中国人也能成为一种回忆。

说到德国,最先想起的,往往就是德国制造。最近国内常提起工匠精神,提到德国制造的神话。德国制造的诞生是一个过程,是在无数的企业衰败,一些优良企业不断改良创新后的结果。

德国的技工培训制度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这一点,中国也正在学习,希望根据中国的特点,建立符合中国的技工培训制度。

有一次去商店买吸尘器,我看到一个很便宜的品牌,问店员觉得这个牌子如何,这个品牌不是中国的。她却说,这个牌子不好,便宜,噪音大,是 “made in China”。我听了很不舒服,就反问,其他质量很高的品牌吸尘器不也是 “made in China” 的吗?

“Made in China” 在德国人看来是质量低下和便宜的代名词,虽然也有它的历史缘由,但却只是一部分的人想法。这些年中国迅猛发展,去过中国的德国人,也越来越惊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六年渐渐过去,才感到书上的德国不完全真实,而真实的德国不那么完美。只有自己体会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将现实生活填补进书中的理想国度。才发现其实过去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德国的书籍,理解了德国。

阅读灯塔上的更多故事


“年轻创业家尝试进入留学咨询,改变这个行业曾经的坏名声。他们是从业四年的美国投行家,参与过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媒体人,是从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的教育者。”


“杰森大你 15 岁,安德烈大你 7 岁,无论写作水准,还是研究力都远比你强,作为国际学生,我理解你,但无法采取不同标准。Innocence is not your advantage.”


“这 960 个来到药物、酒精与毒品滥用机构的客户,都有心酸到令人无法忘记的黑色故事,关于支离破碎的家庭、恐怖扭曲的男朋友,以及失去人性的陌生人。”


“难民潮是欧洲不能说的秘密。在希腊港口安静喂鸽子的老人,在镜头前笑得羞涩的小女孩,递给我口香糖的大叔。发现被隐藏的秘密,就是我全部的行程。”

到灯塔去,一个自我改变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