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础教育 不断向上生长 | 访汉江师院优秀校友
“现在”一定不是终点
专科起点是这些校友的共性,然而专科一定不是终点,这些校友们以自身经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汉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们大多选择向上求学。
2002级校友霍艳霞升本毕业后,在东风52小学任教至今,所获荣誉颇丰。2002级校友邵华升本长江大学、毕业后在重庆路小学任教。2003级校友梁作杰升本长江大学。“人生在刚起步的阶段,基层永远是起点但不会是终点,这是你人生要走的阶段,你必须要体验一下生活,不是说你到基层之后一辈子固定住了,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体验不同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如此才可能做出更多的成绩”。梁作杰校友在访谈中细细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与工作经验。梁作杰生于1986年,36岁的他已成为了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校长。想不到的是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是他任教的第四个学校了,东风技校、黄龙镇中心小学等都为他的教育经历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也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级校友蔡小佩从汉江师范学院专科考入黄冈师范学院,之后顺利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且一直坚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现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专职教师。
人生不设限突破焕新生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霍艳霞校友最喜欢的一句话。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磨炼,霍艳霞校友依旧是学校里较为年轻的老师,在竞选教务主任这件事上,霍艳霞显然不被看好,然而,有如此机会摆在面前岂能“放过”,“我只管好好准备,剩下的静待结果”,霍艳霞在访谈中坦然说到。准备充足后的霍艳霞上台作竞选演讲,“那个时候已经滚瓜烂熟,毕竟稿子背过几十遍了”,霍艳霞在访谈中说起这个经历自信满满,可以想见,她成功当选教务主任那自豪的动人场景。
在大二的课程完成之后,邵华校友并没有立马回家,由于所学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升本的话很少有对口的学校,因此曾跃霞老师在他们课程结束后把他们留在了学校,给予他们专升本的建议与指导。曾跃霞老师接到邵华校友及同学们的询问后,从竞争压力、升本几率等角度多方面考量,最终她给出建议:报考心理学吧!在深思熟虑过后,邵华校友在这个时候确定了要报考长江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专升本。由于所学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邵华校友及同学们的心理学知识较为薄弱,整整一个星期,曾跃霞老师在这本不该工作的时间里额外地给邵华校友及同学们串知识,讲重点,给出复习的指导建议,这给邵华校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遇此良师实乃大幸,“真的很感谢曾老师的关心与帮助”,邵华校友回忆道。工作后的邵华校友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在学校里经常开办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认识心理问题、应对心理问题。“开办心理讲座主要是因为热爱心理学,也很希望能将心理学应用到需要的地方,帮助到更多的人”邵华校友在采访中说到。
“不尝试怎么知道我的实力,我就是要尝试,我就是要证明我可以”。从城区到乡镇,从电视台到打杂,这样的落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对梁作杰校友来说却是难得的机会,是学习是锻炼更是为未来铺路。他不排斥低头的生活,只要有机会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收获更多的经验财富,他都愿意尝试,他身上贴满了积极的标签,其中一个便是“尝试”。从数学到化学专业,到最后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梁作杰都完美地阐释了“尝试”二字,在尝试的过程中他寻找自己的定位,从不给人生设限。因校广播台播音员身份进入电视台实习,后来尝试换工作,成功应聘肯德基经理助理,但却干着擦桌子等打杂的工作。不如意之时考教资,到东风技校担任班主任,又成为该校党委办公室的一员进行党委宣传工作。参加招聘考试,顺利到黄龙镇中心小学任过教等等。从放弃电视台的工作到继续学习,从各行各业回到教育行业,梁作杰校友以自身经历展示了他对“尝试”的理解以及内心的豪情壮志,“我就是要证明自己,我就是可以!”他做到了,历经多次辗转最终成为了一名基层教师、基层校长,现在的他干着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图为蔡小佩校友
蔡小佩在专科将要毕业的那一年无比纠结,当所有同学都在忙着实习、想着找工作时,她遵从内心选择了专升本。在经历一番努力过后,她成功考入黄冈师范学院。而在本科期间,她再一次纠结起来。毕业后就业还是继续学习深造?选择难题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在本科实习的时候她终于决定了前进的方向。“老师私底下去批评孩子,幼儿阶段正是孩子成长启蒙的阶段,有的老师却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去批评责骂学生。也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是自己却无法与这一现状所抗衡的事实在她心里埋下了名为改变的种子,她想:“如果自己一直这么下去,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安逸,最终与这些老师一样,如何能教育好学生?”由此,蔡小佩选择继续深造这条道路,希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考研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深思熟虑过后,她打听并且及时和老师沟通,在专业学习、如何努力、如何选择学校方面都获得了不少的收获。在备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她用跑步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每天10圈,这一跑就是两三个月。最终,她如愿以偿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
用心育人,等待花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希望让教育成为最美丽的遇见,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霍艳霞如是说到。让学生因为遇见自己,让他们的童年变得快乐难忘。所以克服一切困难,十七年如一日站稳班主任岗位,呵护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孩子王”。自她担任班主任以来,一直将班级管理当作家庭来经营。“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早已是她的带班理念。第一次走进教室,地面纸屑满地,扫把倒了无人扶起,垃圾桶里堆的满满的,但是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熟视无睹。霍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号召孩子们和自己一起打扫卫生说完自己就开始行动起来,孩子们看见老师在做卫生,慢慢地越来越多地加入,一会儿工夫,班里就窗明几净了。到了高年级,班里下水道堵了,学生们自己买通水管的把水池疏通;教室里拖把不吸水,他们把家里吸水拖把贡献出来;到了夏天,该开空调了,他们自己会卸开过滤网把里面清洗干净,学生们真正把班级当作了自己家一样。这是霍艳霞校友用心带班的成果。作为孩子们亲切的老师,霍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不同的家长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霍艳霞校友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大概是五六月份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早上孩子没来学校上学,我就联系了孩子的父亲,了解到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这个父亲情绪很激动,把孩子带走了,说不要这个家了。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我立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校长,寻找解决办法。这个不是责任的问题,关键是我的学生现在可能受到了生命威胁。后来我和孩子的爸爸取得了联系,我告诉孩子的爸爸,孩子是无辜的。如果夫妻之间问题没解决好的话,孩子我可以帮忙带!”后来孩子的爸爸把孩子送到了霍艳霞校友家楼下。孩子爸爸对霍艳霞校友说:“霍老师,你不知道。其实我带着孩子出去的时候是没有方向的。但是,我带着孩子回来的时候,我就明白,我的方向就是你。”说到这儿,霍老师已经哽咽了,眼泪在她的眼角打转。而今,那名学生已步入大学生活,时常会回来看她。
图为邵华校友
邵华校友心思细腻,广受家长学生好评。在每次考试前他都会给孩子单独私发消息,比如:希望你这次能充分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到……分等。其实,小学生一般很少会有手机,所以这些鼓励与期望的信息绝大多数是家长第一时间看到的,既在家长面前肯定了孩子,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家长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配合邵华校友的工作,利于形成家校联合的最大合力。邵华校友的这个方法充分运用了罗森塔尔效应,他说:你期待学生能成为怎样的学生,他或许就能成为怎样的学生。在职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学生。邵华校友着重分享了一个他与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故事。这名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天天迟到,交流困难,屡教不改,问道为什么迟到时,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起不来。家长为生计所迫也难以抽出时间管教孩子。这让邵华校友头疼不已,但没花多少时间,他想出一个“笨方法”——每天早起一点去这个学生家叫他起床。第一天,这名学生在受到老师的“特殊服务”时,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邵华校友坚持不懈地叫了他一个星期起床后,这名学生对邵华校友说:“老师,你不用叫我起床了,我能起来”。于是,邵华校友从星期一到星期三天天观察他有没有迟到。邵华校友觉得这个孩子顶多坚持三天,不能再多了,于是在星期四又早早地到了学生家门口提供“闹钟服务”。“当时敲了好久的门,没人回应,以为他故意不给我开门呢”邵华校友乐呵呵地说道,“但是没想到我到班上时,他已经坐在座位上了,在这以后,一直到六年级毕业,他再也没迟到过。”平常的一天,在稀疏的聊天记录上,邵华校友再次收到了这位同学的信息:“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之后没有迟到过了吗?”“因为,你对我那么好,我不想让你这么累”。在邵华校友轻松愉悦的分享中,他眼中的幸福感肉眼可见。
图为梁作杰校友
“传帮带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应该传承和发扬”。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梁作杰校友对于“传帮带”的作用表示肯定,自身也证明了这一传统的积极作用,他在校时,老师与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完成学习与工作任务,而今他作为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的校长将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带新人、做经验分享等。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年轻教师熊老师在梁作杰校友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少教学方面的优秀成绩。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校长的梁作杰常常为青年教师们讲引路课。青年教师们也畅谈自己的收获,纷纷表示听了引路课,自己受益匪浅,以后一定高标准要求自己,快速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传帮带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也需要自己努力,如果自己不努力只靠前辈带领,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学习。”
作为高校专职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作为教师也要把言传身教贯彻下去。在蔡小佩校友的班级上有这样一个男生:每天不来上课,在宿舍睡大觉,无所事事,令人头疼。蔡小佩校友没有选择去批评他,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去对待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她发现这个男生喜欢打篮球,于是她带领着班级里面的女生们到篮球比赛的现场为他加油。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蔡老师也在关注着他:在一次班级的集体活动之中,让这个男生上台表演。这个男生感觉到了尊重与被重视,慢慢转变态度,还私底下与蔡小佩校友说:“老师,你是我迄今为止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在访谈的最后,校友们纷纷表达的对母校的祝福,对此次活动表示感谢。“想不到学校还会有这样的活动,来采访我们这些老校友,实在受宠若惊。“访谈已经结束,但校友们在汉师生活与奋斗的足迹伴随他们事业的发展与人生的进步而愈发地踏实与深刻。
原载 | 中国文信网
作者|许洁、刘欣怡、杨洋、刘海凤
编辑 | 郑壹丹
责编 | 饶 军
✪ 热门文章推荐:
➢百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冒酷暑下沉社区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