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自驾回家指南:气象导航,了解一下?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2019-04-23

点击上方,关注唆麻

添加星标,不漏精彩

深度科技评论,你的互联网内参


俗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如果说买房是中国人经济上的执念,那么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文化上绕不开的情结,不管来自哪里,不管身在何方,每到年底,春运大潮一开启,几亿中国人又开始了忙忙碌碌的迁徙之旅。


过去是绿皮火车,现在是飞机高铁,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开车回家。


这可能和汽车保有量有关系,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4亿辆,也就是说,平均6个中国人里就有一辆车,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货车和公用车,不过家庭轿车的比例占比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每年高速上,有成千上万辆汽车在奔驰。



但开车回家过年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以我个人为例,今年我选择租车自驾回家,但首先面临的是就是距离问题——从北京开到安徽需要15个小时,也就是说,以早上8点出门为例,需要开到凌晨23点,这其中还不包括吃饭,休息,加油,堵车的时间,所以不得不分成两天完成。


其次是堵车,尤其是出京方向,每年高速堵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早堵到晚,最夸张的一次甚至堵了一天多不能动弹,有人开玩笑说,去路边支起一个临时餐馆,靠给司机卖盒饭都能大赚一笔。


以上这些属于“顽疾”,但天气的变化对于长途自驾来说是可能是潜在的致命因素。


比如下雨,下雪,起雾,以及路面结冰等各种天气情况。汽车极易打滑,侧翻,根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高速公路上连环追尾,大多和恶劣天气有关。再加上长途奔波,疲劳驾驶,很容易出事故。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度地图在今年春节春运期间宣布推出路面气象导航服务,算是解决了过去春运自驾一个大痛点。



路面气象导航,导航中的天气千里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路面气象导航。简单来说,就是百度地图联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服务商Kuweather共同推出国内首个路面气象导航功能。


比如用户在春运驾车前进行路线规划时,可以查看到关于途径路线的能见度低、积雪、结冰、积水等道路路面气象情况预测,在导航过程中,百度地图也会针对前方道路的气象变化,对极端气象进行预警提示。


举个例子,我在规划自驾回家路线时,不但能够看到实时的路况,还能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比如某地在下雨,某个路段起雾等等,并且百度地图会提前通知用户,提示用户开启雾灯,并降低速度。



除此之外,百度地图还将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算法和气象预报模型融合到一起,将路面气象信息实时上传至“百度地图交通信息发布与研判平台”。交警部门可及时获取精细化恶劣天气预警信息,进而制定分流、限行、封路、高速收费站封闭、绕行线路等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并面向公众实时发布路面天气状况、交通管控。这也是目前第一个警路图媒”模式的地图厂商。


这意味着,通过百度地图,用户能实时掌握行程中的任何情况的变化,无论是堵车,事故,收费站封闭,甚至是天气情况亦是如此。


老实说,气象这个痛点抓的还是很准的。


首先从时间点来看,春运应该是汽车流通量最大的节点,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道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4.6亿人次,而其中自驾比例接近一半。那么这么多的车要跑在路上,导航的需求必然是呈指数型激增的。也就是说,春运期间可能是一年中导航需求量最大的时间段。


如果对过去几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春节是互联网流量最高的时间段,不论几年前的微信红包诞生,还是抖音在春节档的崛起,依靠的都是春节流量红利,那么对于导航来说,春运则是最大的流量红利池。



严格来说,天气情况并非用户行车导航中的一个强烈刚需,但却是一个极为细腻的产品细节和足以打动人心的体验暗示:用户即便是遇上1/100000的小概率的恶劣天气,依然能够被百度地图重视和察觉,并直接转化成行车过程中的提示和预知。


而天气的变化,对于长途跋涉的用户来说,相当于多了一份保障和安全感。


事实上,在12月20日,百度地图还推出了一个“急救车让心播报”的功能,简单来说,正在使用百度地图导航的用户,车辆后方1.5公里范围出现急救车,百度地图导航系统会自动语音提示“附近将有救护车经过,请注意让行”,如今,这个功能的响应过程已缩短到1秒。


这些功能的上线意味着,即便是再小众化需求以及边缘化的痛点,平台都可以无差别的满足,这种用户体验的直线飙升,对于产品的口碑和体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加上春节档期庞大的客流量,很容易转化成市场份额和DAU的增长。


这并不是百度地图第一次尝试了类似的服务。事实上,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百度推出了很多类似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百度地图于母亲节前夕发布了『百度地图母婴室地图计划』,为妈妈们找寻母婴室提供便利。



还有高考期间为考生提供考场指引。用户在百度地图主界面上方的搜索栏中输入“北京高考”、“广州高考”、“深圳高考”、“成都高考”,即可进入相应的高考地图。在高考地图界面,各个考点用红色的书本图标一一展示,点击即可获得考点的具体名称和位置信息。同时地图底部列有“搜周边”、“到这里去”和“查拥堵”功能键,以提醒用户提前避堵、绕行,及考点周边减速禁鸣。


这些并非大众的刚需,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痛点,百度地图的做法,可以归结为类似无死角式的解决方式:将行程过程中用户所遇到的所有情况以及可能潜在的需求都尽可能的满足。


这种方法被称为“帕累托演进”,通过不断改良和迭代,无限逼近最优的模式,事实上,这种方式也是地图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百度地图发生了很多变化,上线诸如小程序,星图计划,以及畅行节等。在今年国庆期间,百度官方宣布,用户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功能的次数相比日常翻了一倍,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的用户数已累计突破1.4亿。


不管是出行雾霾指数,停车服务,地图领域的微创新,永远在发生。


我在之前国庆节曾写过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的对比,事实上,在易用性,功能服务型以及便捷度上,百度地图要明显优于谷歌地图,很多贴心的小设计,比如点餐常用语翻译,门票购买,中文导航和介绍,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游客来说,体验要好很多。


而如今在春节期间甩出气象导航,显然是铆足了劲要在春运放大招。我个人的判断是,这个耳目一新的功能,很容易在司机群体中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口碑效应。



以及


从目前来看,百度地图最新的定位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简单来说,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在百度整体战略向AI转型的当下,百度地图成为百度AI技术落地的典型应用场景。


地图过去曾被视为O2O本地生活和移动互联网入口而备受重视,但最终折戟沉沙,现如今地图回顾出行的本质,安心做好导航服务,却又意外结出硕果,那就是被称之为微创新的垂直服务,从信息流到AI,不得不说是意外的惊喜。


正如杰夫·贝佐斯曾以亚马逊为例总结过被他称为「飞轮效应」的商业模型:那些拥有复合型业务的公司,只要找到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如同齿轮那样的咬合关系,就有机会设计出合理的用力方式,「一开始从静止到转动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一旦转动起来,齿轮就会转得越来越快。」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最新精彩文章

我要睁大眼睛看谁没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