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计划:QQ浏览器的十万国宝情怀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2019-04-23

点击上方,关注唆麻

添加星标,不漏精彩

深度科技评论,你的互联网内参



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前馆长弗朗索·萨瓦尔曾在采访中分享他眼中摄影博物馆的存在意义:“我们进入一个摄影博物馆,并非重复地观看日常看惯的图像,而是去感受一种颠覆的力量。博物馆的真正价值,在于评判这个世界,而非简单的商业价值。”


在弗朗索·萨瓦尔看来,图像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图像,为了满足人体的感官需求,是大众化的、平庸的,没有办法精英化的;另一种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够使人思考的,具有形而上价值的。博物馆的意义在于展示第二种。

 

于人类文明进程而言,博物馆的意义可见一斑。

 

相较于各地一砖一瓦陆续落成的实体意义上的博物馆,更加利于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层面的各种跨界合作也引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究其原因,不仅体现在文物本身的稀缺性,意味着时间、空间上更高的体验成本;还在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信息过载已经深入所有人的当下,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博物馆似乎天然地就不够友好。

 

换言之,只有通过科技将欣赏的成本与门槛降低,才有可能使其在如今能重新焕发生命力,以实现更好地传承。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辞旧迎新的节点,腾讯也拿出一个颇具意义的案例: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在巴黎大皇宫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开放其管辖的 30 多家顶尖博物馆,依托腾讯“新文创”经验与数字化能力,在中法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展开探索。


                           

落地方面,双方宣布启动“中国新文创”主题展、”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计划等项目。其中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项目已经率先在QQ浏览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中实现。

 

具体而言,基于QQ浏览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以图文介绍语音导览信息,3D模型,推荐游览路线等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文物。用户只需动动指尖,便能随时了解万里之外的文物细节。


扫描海报里的“博物官”小程序,看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

 

显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无疑属于博物馆行业中“头部IP”,而 QQ浏览器则是互联网产品中的“流量明星”。

 

双方合作,与其说是互联网公司抢占稀缺文化资源,不如看作是传统与未来的碰撞和互相认可。长远来看,更将进一步提升 QQ浏览器“国内专业的文博搜索平台”这一定位的含金量。

 

这其实并不是腾讯试图借辞旧迎新的时间点,往品牌贴金的热点式营销,而是执行已久的科技+文化的战略落地。

 

2017年被华尔街时报、福布斯、财富杂志等公认为“AI元年”。彼时,腾讯已经以 5 年时间构建起了涵盖游戏、动漫、文学、影视、视频、音乐、电竞等业务的泛娱乐生态,并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走到十字路口”。

 

正如马化腾 2017 年在康奈尔大学演讲时提到:“哪怕未来技术会大量替代人类的工作和技能,人类大脑对于内容、文化的思考和创新是无法被替代的,因此腾讯必须同时关注这两点”。

 

落到实处,腾讯近年来一直不断地丰富旗下产品的文化属性,以构建“科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的角色来看,前者已经体现在腾讯作为顶尖科技公司贡献出诸多创新成果与文化载体,而连接的另一端则顺理成章地瞄准了最专业的,最顶级,但也因为极高的信息密度显得不够友好的文化符号——博物馆领域。

 

于是,文博搜索便成为其中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而如果将视线放宽到世界范围内,文博搜索已经成为东西方科技巨头同时瞄准的又一个文创新趋势。

 

1


科技巨头竞相发力文博搜索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便是 Google于2011年2月1日推出的文化与艺术项目 Google Arts & Culture。

 

这一项目起初只是 Google 的“70-20-10”模式中的“20”,也就是员工可以用 20%的工作时间研究的兴趣项目。因为资源有限,起初只把目光瞄准了更易采集的绘画。

 

具体来说,通过 Google 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再以超高像素拍摄馆内历史名画,经过处理后上传供用户观看。上线没多久,这一项目大获好评,Google也为其倾斜了更多资源。目前已经能提供世界各地超过600万件艺术品的欣赏体验。

 

而从技术演进的脚步来看,从搜索,到社交,再到 AI、大数据等加持下,为艺术品欣赏与珍藏发挥更大价值,则是科技巨头们不谋而合的路线。

 

比如,早在 2017年 11 月,故宫博物院和腾讯举联合举办“传统文化×未来想象”数字文化艺术展在现场。大屏上有来自卢浮宫、故宫、中国美术馆等博物馆的经典馆藏。只需用手机上的“博物官”微信小程序,对着屏幕上的产品扫一扫就可得到对艺术品的全方位解读,营造了文物与人的全新互动方式。

 

 

Google Arts&Culture 去年初上线“艺术自拍”功能,在短短数天便从国外社交平台火到了国内。高晓松也在微博第一时间“晒出”自己匹配出的名画结果,让 2016 年便发布的移动端 App一度刷屏,也让艺术品与社交碰撞出了火花。


尽管出发有先后,但QQ浏览器在“文博搜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

 

QQ浏览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提供对博物馆、展览、展品、艺术家以及艺术文博知识点在内的搜索服务,其中包括:


1:主打镇馆之宝和按展厅的导览方式,方便游客和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重要的文物,提升游览博物馆的时间效率;


2:艺术作品主打自建的高清图集和视频,便于大众以可视化的形式更全面、清晰的了解文物颜色、质地等特质全貌;


3:拥有国内最丰富的平台数据,内容均由专业艺术家编辑,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去年 9 月的一场大火,馆藏近 2000 万件文物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付之一炬,Google与腾讯两大科技巨头便作为技术支持同时参与其中。

 

在实体博物馆还未开始重建时,Google Arts& Culture 提供的线上博物馆就已经开业。QQ浏览器则进一步在两方面提供了支持。

 


一方面,腾讯通过QQ浏览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为巴西国家博物馆搭建一座线上数字博物馆,全世界人们在移动端便能轻松了解珍贵的文物资料,不仅可以几乎无死角地浏览藏品的高清细节,还实现了语音导览等全方位体验。

 

另一方面,QQ浏览器作为技术合作方,将向中国民众征集到访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中国民众保存的数字影像资料、文字记录等在内的电子化资料,进行技术和数字化处理,不断完善线上数字博物馆。

 

一场不幸的大火,让大众第一次了解到通过技术手段重现逝去的艺术品成为可能,也让QQ浏览器在文博搜索、数字化方面的实力被国内外一致认可。

 

背后的深远意义在于,QQ浏览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让巴西国家博物馆作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传承中发挥出更大价值,而另一方面也让巴西国家博物馆从灰烬中重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显然,QQ浏览器已经具备了帮助世界顶级博物馆重建的能力,这背后反映的,正是腾讯在 AI 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其“国内专业的文博搜索平台”定位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


QQ浏览器布局文博搜索的意义


以近百年复杂的历史背景来看,海外流失文物处理其实颇为棘手。即便是如今我国实力雄厚,但在采用重金赎买等手段时依然非常保守,原因在于这等于变相承认了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只要能正常向公众展示,其代表的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所以,如何将其在更广地层面传播,唤起公众对于国宝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的热爱,才是当下最紧要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腾讯会极力推动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的合作:

 

一方面,能帮助国人不受地域限制了解国宝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提升千禧一代与 Z 世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法国作为海外流失文物的重地,仅卢浮宫、枫丹白露宫、吉美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便收藏了珍贵文物近 10 万,“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计划落地的第一批便有 25 件珍贵藏品上线,这无疑将为国人更好地科普文物和中华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QQ浏览器提供了一整套文化资源,数字化与活化的解决方案对于行业亦有深远意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 47 个国家的 200 多家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文物精品高达 160 多万件。QQ浏览器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背后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实现了文物数字化、场馆地图、扫描识别、展览导览、智能语音的一整套流程打通。

 

一方面,为艺术品、文物赋予更高效易传播的呈现形式;另一方面,也通过交互体验的提升,降低了用户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门槛;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有志于让更多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大众眼前的力量提供的一套可供参考的成功范式,为“更多QQ浏览器”铺路。

 

3


最 后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向媒体疾呼“不能让敦煌毁在我们手里”。

 

莫高窟从上世纪 90 年代便开始探索石窟数字化保护与后续传播。但是截止到去年 7 月,敦煌也才仅完成共计 492 个洞窟的其中 180 余个的数字化采集,与80余个洞窟壁画图象的后期处理。

 

可见,“把文物放上网”难度之大。

 

从 QQ浏览器、Google Arts & Culture 近年的动作来看,以“科技+文化”为基础探索文博搜索领域只是为难题找到了方向,真正考验的依然是基于AI、大数据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与活化的能力。而以当下实现的结果而言,腾讯QQ浏览器无疑在技术与落地实现了双双领先。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最新精彩文章

我要睁大眼睛看谁没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