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号称看案例学习的,都是瞎扯淡

姚素馨 在公关 2019-06-08

我是就不想追腾讯热点的姚素馨,

来自一家实话讲多了赚不到钱的公关公司……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认为公关积累的侧重是在实践操作与反复练习,看案例和看书都只能作为补充。


或许有人要说,我还是新人或者说公司不大,没有那么多实践机会,看看案例多少能学到点。那么,你看案例的方式,就不能是:打开-关上-转朋友圈-没了。


前几天转载的文章里有一句话,我还蛮喜欢。


作者说,“做公关有点像是弹吉他,入门简单,但是想要深入,每一步都非常难。”


对于认识到非常难还愿意深入学习的人,在看案例方面,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一、至少评价得像个从业者


我们不一定能对每一个案例提出独到见解,但至少要让自己的评论对得起“从业者”三个字吧。


不管是声明、企宣片、营销话题、H5,大众只需要从接受者的角度评价,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不管是“牛逼”还是“傻逼”完全可以凭心情脱口而出。但是身在公关部或者市场部,也这么做的话就不是“看案例”,而是“看热闹”。


我个人看案例的习惯,脑子里至少要反应以下要素:


1、为了什么目的?


5.4青年节那天在客户公司开会,正好又是那轮变装刷屏,大家忙着PO自己的名媛照、新青年照。


客户问,这个多好啊,都在转,我们能有一个吗?


我回答,你觉得哪里好,做它目的是什么,这是哪个品牌在推你有印象吗?


我想说的不是我又怼客户了,而是在评价一个案例之前,至少要有一个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的基础目的判断。如果这轮就是为了拉新,那么在不违背品牌调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怎么有效怎么来;如果这轮就是为了露脸,那么高规格视觉用起来,后台打开数据一塌糊涂也可以忍;如果这轮就是什么都想要,那么真心佩服你的勇气……


当然,案例的目的是不会直接在前面给你标注加粗的。


理想状态是,通过案例的内容、形式与发布节点,倒过来推出他们这波操作的目的,是配合新品发布,还是节假日促销,还是前阵子负面太多了想要洗白。


即便不能精准推出,也应该要有一个假设。假设之后,再去看案例,你会看出更多。


2、 花了多少时间?


公关对于时间控制异常敏感。


公关的人生,没有拿着油墨未干的A4纸就冲进老板办公室的经验,是不完满的。


看案例,肯定不能不考虑时间线。


最明显的是,出现危机能在30分钟就有声明,只要把事情讲得清楚,措辞粗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发布会需要临时剪的视频,当然比不上策划了半年的宣传片;在公关范畴,时间,与热度成反比,与精致度成正比。


带着时间看案例,你的理解会更加客观。


3、花了多少钱?


这点特别好理解吧。但是,看的时候你有认真考虑过吗?


一般来说,在群里丢一个案例,随手简单定论一句“这个赞”、“这个傻”、“这个没用”的,我根本不会搭腔,会这么说就说明连基础的讨论前提都没有。



二、注意收集隐藏信息


从别人的案例中,看出更多信息,不仅有趣,也很有用。


1、 看流行趋势


当你带着脑子,看了足够的案例,是可以发现规律与趋势的。掌握这些,一方面是自己专业知识的累积,一方面也有效防止供应商骗你。


当他们推给你一个方案,你可以王之蔑视地说“这个出来好几年了好吗”,或者“你们抄别人也不改一下吗”。


2、看供应商与制作方


像得到知识发布会之后,会有长长鸣谢名单,罗列了所有供应商与制作方,包括PPT制作美化、场地搭建、摄影摄像、服装定制等。如果你有需要,通过看一个别人的发布会案例,可以直接获取自己需要的供应商信息。当然,像得到这样直接的不多。


不过只要你仔细看,一般都会蛛丝马迹,因为供应商会竭尽全力让自己露出。


我一直说,要在平时完成积累与验证,要在提出方案之前就对可行性有把握,不要等到要用的时候,临时现找。


这样看案例,等于是让别人花钱,为了自己验证。尤其,给别人做砸了的供应商更要记住。


3、 看各种关系


我们可以从媒体对企业前后评论的改变,猜测企业是不是谈了年度合作;我们可以从行业峰会的企业主题发言的顺序以及圆桌讨论的座位安排,看出行业地位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企业在哪个案例花了更多钱,来看业务重点。


干嘛要看关系?


因为公关的全称是“公共关系”。请时刻保持双商在线,练习审度。



三、用在自己的公关工作上


如果能把看别人的案例,最终转换为用在自己的实践中,那是赚到。但请注意:


1、 不是直接拿来用


对于大公司,直接抄丢不起那个人,对于小公司,直接抄花不起那个钱。所以,直接拿来用基本就是找死。


2、 不是打个折扣搞搞


经常有一个案例红了,出来一堆山寨的,一个比一个“没法说”。除非是你老板下了死命令“我们也搞一个”,否则就不要折腾了。


3、 不是硬拗


前面两种也就是无效,硬拗是要出大事的。


记得有年315爆了MUJI,MUJI后来用一贯的性冷淡风怼回去了,网上居然一片叫好认为是危机公关声明回应的范本。同样的情况还有海底捞的案例。


当时我在办公室反复说,这是特殊情况,MUJI事件本身没有硬伤,而99%的危机公关都是有问题的,所以MUJI不具有“对标案例”参考价值,谁学谁倒霉。


看过的案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不知道那时会是怎么用上。所以,在公关上,很难用看案例来“速成”。这个总结或许有点丧气,但是事实:只有长时间的大量的带脑子的学习案例,才是有所提升。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并且还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案例,那么,请继续看下面这些案例。


案例:


@鸿茅药酒,新闻发言人了解一下?


真情OR套路?贾乃亮这一波是什么操作


这是什么套路?梁诗雅,我花208万祝你新婚快乐


给薛之谦公关团队的几条建议


看看毛巾哥和网易怎么打的公关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