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一扇窗,让「对话」自然流动 | 仙娘溪日志
荷兰豆花
正在用牠的露珠放大镜
静静端详着
盯着牠看的人们
春玲、柚子、无明在仙娘溪
年底,朋友木木、家钰和我说,要不要来仙娘溪(广州的一个自然村,文末有介绍~)体验几天,刚好春玲和无明也很感兴趣,于是就有了1.6-1.11 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天。
本来说要写点东西的,可这一拖就拖到了年后。也好,反正年底和过年大家肯定忙里忙外的,开年趁着偷(mo)闲(yu)的时候可以点开读读。
坐稳了吗?
让我们跟着镜头,向仙娘溪——出发~
- 与自然对话 -
用你的眼耳鼻舌指尖去感受,疏通已经淤塞的感官。
——《万物皆奇迹》
在村子里的第一天
是被麻雀声揉醒的
本以为会是鸡鸣的
披着雾气的早晨
在村里闲逛
芭蕉叶上好多鸟儿
“快拍!”
“我数不过来了!!”
“芜湖!”
是飞走的情书
以前觉得
吃饭要吃光光
这样才「不浪费」
家钰说
把剩饭剩菜倒门口边上就好啦
果然
一会儿再出来
地上干干净净
只看到鸡和狗
在不远处晃哒
阿堂带我们夜观。 比起夏天,冬天夜观其实不大容易发现小昆虫小动物啥的,但是也更考验我们是否有「惊奇之心」。发现了一条会动的树枝——真的和树枝融为一体了,没有那一瞬间,我不会发现是昆虫。
我们都不知道这是啥——我差点要相信自己发现新物种了......不知道名字的时候反而更加好奇,看着它用短短的小脚“吸”在树枝上,扭动身体,甚是可爱!问了朋友原来是尺蛾的幼虫。
起初,我只是觉得这种光秃秃的草比较特别,问阿堂这是什么草,阿堂说他小时候是这样玩的——沿着竹节草的节断开,夹在眉毛上,不禁感叹以前的小孩儿真会玩儿。想起白天在小山坡上,阿堂也和我们说到他童年爬树的经历——自然里有着阿堂童年珍贵的记忆。
晚上的植物也非常值得观察,没有了白天其他光源的干扰,黑夜里的植物显得如此干净澄澈。
不抱着好奇的心用手电筒去“掀开”这株植物的“黑纱”(黑夜),根本就不会发现小花就藏在底下!!
最后一段路,阿堂让我们关掉手电筒,试着在黑暗中走回去。放下对视觉的依赖,开始专注于其他感官的体验。一开始会觉得周遭一片漆黑,过了一会儿眼睛习惯了夜视,我们便依偎着月光走回去。
这次来仙娘溪,没有好好体验生态种植(下次一定!!),只是跟着星哥挖了一会儿生态种植的马蹄。
挖到蚯蚓时
心生害怕
害怕伤到牠们
但是想到在其它的一些地里
或许再也见不到蚯蚓
心里还是舒坦了许多……
@春玲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生态马蹄会贵一点,但经过一个下午的体验,我发现这不仅仅因为它健康,它消耗的成本也比较高,别的不说,这个真的挺难挖的,星哥说已经挖了几天了,却还没挖到四分之一。还有,马蹄真的很脆甜!
回去的路上
坐在三轮车后面
两边的山呐,稻田呐
像波浪一样
推着我们回家
那只狗呐
伸出长长的舌头
一直在追
-与他人对话-
第一次被无明“怂恿”去借菜
心里贼忐忑
没想到大爷二话不说
就带着我们去菜园子里
一片片拗下青菜
那芥菜和弯腰的阿婆一般高咯
拗下青菜的声音
有阳光的味道
阿婆拎着
一袋烧柴剩下的灰
要去喂给青菜们
雨后的青菜
用心稀释和理解着
阿婆的用心
第一次发现
原来青菜可以这么好吃的
&*?#&!**?
第一次吃的时候
还比较矜持
我都没敢振臂大呼
但是筷子还是蛮忠诚的
我们想吃番薯
就和阿婆买番薯
阿婆的手在颤抖
阿婆和阿爷因为量程刻度的事情
争执不下
后来发现
原来多收了我们五块钱
一颠一颠地
走过来饭堂还给我们
@春玲
看到村里的老人坐在一起畅聊,我们很喜欢那种氛围,很希望能加入他们,但是作为村里的“外来者”,我以为想融入他们会比较困难。
当我们经过他们的时候,“你们去哪呀?”,一句问候打破了我们之间的沉默……他们的笑容真的太可爱了,以至于我们的聊天畅快且开心。
当我们的谈话因时间问题不得不结束时,我们互相珍重地握手道别。与我握手的奶奶发现我的手很冷,用双手捂着我的手说道:“少玩点手机,要注意保暖。”
我记得她的手很粗糙,但是真的温暖,恍惚间,我以为我回到了家乡,她就像我的亲奶奶一样。这或许可以解释为“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问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种温暖的触感。
很神奇的是,城里的人很多,但是我们时常会感到孤独,邻居在电梯相遇却视而不见的现象依旧不少,而在这里的几天,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归属感,或许这也是乡村的魅力吧。
仙娘阿姨们
厨房里
菜刀落下
姜香游走
仙娘们
用锅铲
调配着带去人间的香气
为啥还继续在爸妈厨房煮饭
阿姨们说
反正也没啥事
吃饭的人开心
我们(做的人)也开心
爸妈厨房是由多方协助和支持的一年项目,每周一至周五为长流村的50名老人提供健康可口的免费午餐。具体的备餐工作则由仙娘溪妇女小组负责,村民也可以向爸妈食堂捐赠蔬菜。
煮完菜、吃饭前
舀一些水到锅里
用锅底的余温捂着
吃完饭就可以用热水刷碗噜
(今年过年就用了这个方法hh)
阿姨说
大锅不用洗的很干净
也不用怎么用洗洁精
有一点油
这样对锅好
洗完
一勺一勺地从锅里舀水
好快乐
孩子
十岁的子忆是我们在仙娘溪的小“导游”,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在露天“舞台”一起唱歌,她请我们到她家做客......
在露天大舞台(梯田)
和子忆在田埂上唱歌
群山环抱
叫一声
到底是谁在应答?
遇到一只树上的蚂蚁,子忆说这是一只吃饱喝足的蚂蚁,我问:你咋知道呀? “你可以看到它的肚子是鼓起来的,一鼓起来就会透明透明,还可以看见上面很清晰的条纹”,说完就拎着她的小伞走开了,留下我在原地还在回味从她口中蹦出来的句子——我从来没有这样观察过一只蚂蚁。
只是玩跷跷板
就让孩子
笑得花枝烂颤
或许重点不是跷跷板
而是能够和她玩耍的
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
跷跷板将她抬起的某一次
她说——想去上学了
为啥想去上学呀——
『上学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说着
孩子又继续玩跷跷板了
“爸妈外出打工——孩子到城里上学——村子里小孩子变少——学校减少——孩子去更远的地方上学”,以前更多是从这个路径去理解为什么村子的老龄化严重。
但是这次,当孩子告诉我们『上学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第一次从人的内心需求去理解这件事情的发生:村里孩子减少——孩子感到孤独——往外走。
不只是小孩子,老人、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内心需求,害怕孤独本来就是人性的一种。
我们仨
围在灶炉边
吃饭 烤番薯 唱歌
烤香了
童年的回忆
还有那些
聊不完的人生
看我生的火快要灭了
春玲给我示范了一下
还说
来农村
可以提升生活技能
五天,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后来想想,在村子里的这些日子,我们仨一起干活,彼此吐槽、敞开心聊聊天,且不论后续的互动和连接,我对自己也更加了解了,这次经历带来了很多能量。
- 与自己对话 -
阿堂说,在农村待久了会想要去城市,在城市待久了又会想要回老家。我想知道,我和乡村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仙娘溪的时候,我给自己抛了这个问题。
今年过年和爸妈回了趟老家,隐隐约约觉得,我和乡村之间的关系——跟我和父母的关系——是有相通性的。
我之前很确定的是,不希望以后跟父母住的太近,因为害怕会有很多冲突和矛盾,认为他们的思想和我们脱节balabala。对立的态度和观念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大学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要回乡村发展,想的第一选择也是去北上广深,高考的时候也想着出省,远离父母的约束。不过因为当时爸妈不给我出省,所以最终也没有报考省外的学校。只是没有想过,今天的想法会有这样的转变。
人真的是很奇怪,虽然离父母近依然会有矛盾不愉快的时候,但是相比较于以前,我现在更理解父母,也更了解自己,父母与子女也并非对立的关系,所以对「离父母近」这件事不那么排斥了。同理,我更加了解我与农村老家、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所以会更加珍惜。
老家的老房子
这两年回乡村的想法时不时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也说不清楚我和故乡、和乡村之间的关系,这次来仙娘溪,也是想去发现和探索一些可能性。但是会感觉到,我跟父母的关系——和我跟乡村之间的关系,是有相通性的——都是从开始的接近到远离,再到靠近,这里说的不只是物理空间上的距离。
虽然想法可能还是会不断变化,但是,每参透一层,会更加明澈和心安。
如涟漪般再扩开些,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很多关系,是不是也有相同之处?我不想一次就去想个明白,也不是单靠想就能想明白的,像无明在村子里和我说过的:要去经历、体验和感受。我相信底层逻辑是有相通之处的。
最近发生的丰县八孩事件逼迫我对农村和乡村重新进行思考,不曾想过美化农村,但是也不想我们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去否定农村和乡村——过往并不比现在更为简单,以往的人也并不比现在更为友好、愚笨或者更文雅。同时,不要陷入历史进化论中去,事情并不是总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更好。我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去体悟。
- 流动的对话 -
上午还在广阔的乡村路上与石板接吻
和阿婆借菜,和小孩嬉戏
傍晚就在地铁上人挤人
上地铁的时候不“随波逐流”怎么可能
推搡着被推进了地铁站
发现也只是两行手机上了地铁
突然想起电影里的扑克纸人
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或许
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
好好对话的时间
与自然对话
与他人对话
与自己对话
……
流动
连通
融合
……
仙娘溪坐标广州从化,有兴趣来体验/当志愿者/成为新村民……的朋友欢迎联系木木vx:mumu747906028
图片 | 无明 春玲 柚子
文字 | 柚子
编辑 | 柚子
-END-
💌
- 加入我们 -
GoZeroWaste已成立
7个全国社群和21个城市小分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
福州/南京/长沙/武汉/青岛/天津/济南
大连/沈阳/苏州/西安/嘉兴/金华/郑州
.....
想参与同城活动?
想认识更多小伙伴?
想和大家交流zero waste心得?
GoZeroWaste社群欢迎你的加入!
添加微信gozerowaste002
(暗号:零垃圾社群)
非常期待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