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识茶之路 - 从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心开始

Rrrong 乡土茶说XiangTuChaShuo 2022-10-20


茶邀请我们,

专注于我们的觉知,

重新与身、心、灵联结。


识茶之路千千万,这里分享一些扎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在日常习茶里,有意识地调动我们的五感,并不断提升觉知。我日常运用以下方法来了解一泡茶 - 无论是在茶山里寻茶选茶,还是一次又一次品一泡心仪好茶。



开始


在泡茶品茶时,觉察其香、气、味、茶汤特点、回甘与否以及长、短、快、慢。觉察与感知一泡茶的 “色、声、香、味” 是逐步发展品茶评茶技能的开始。把每一次喝茶每一次冲泡当成一次习练与积累,喝得越多,习练的机会就越多。通过觉察茶汤香气滋味的变化,延伸到味蕾以及身体在当下的感触,在这个过程里练习正念。



相聚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都能带来一个独特的视角,与朋友共聚品茗不仅是联结彼此的一个绝佳方式,而且还可以在品茗的过程里提高自身味蕾的灵敏度以及对茶品的鉴赏力。“品” -  三 “口” 成品,“品鉴、品味” 本来就是一场集体活动,共同的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 让每一次茶聚成为彼此学习成长的盛宴。



如何定义一泡“好”茶


物质的记忆穿越时间,在沸水冲开的瞬间舒展开来,信息散落在茶汤茶器里,这儿一点那儿一点,一泡一泡说着自身的祖辈的(品种特性)、相识者(采茶人)、与伯乐(制茶师)的故事。


香气


在分析评判泡茶的香气时,有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 “香” 值得探索与深究,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维度都有各自的特点:干茶、叶底、盖碗碗盖、公道杯、品茗杯都能被香气附着。每每有机会喝茶,试着感知不同的香气。观察同一泡茶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里冲泡的香气也是一个很好的习练。



所谓 “好” 茶,在香气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香的 “一贯性” 或是 “合一” - 即干茶之香贯穿于茶汤,听起来有点抽象,这和我们在形容一个人 “表里如一” 有点类似。 香气的 “一惯性” 或是 “合一” 讲究工艺,靠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在细微处的把握与每个环节的把控。


茶界常用 “香入水” 以形容一泡好茶在香气方面的呈现,顾名思义 - “香” 进入到水里,可以尝到 - 所以我们的文字表达除了有香气, 还有香味,从单一层面的嗅觉系统进入到味觉系统,一种复合的感官体验。



即使一泡茶达到了 “香入水” 的级别,还可进一步探究这里面的细分 - 香之浮与香之沉。香之浮,即香气浮在茶汤表面,这类香可能很妖娆但却缺乏稳定性。相对来说,香之沉其实更高级,香气与茶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类香相对来说更幽,像兰花,若无似有,明明都闻着了,低头去寻却不见踪影。


至于好茶的干茶香气,最基本的一定是干净,在这个的基础之上,再去觉察、去感知是否还带有花香、果香、奶香、草香等等。


茶汤



喝茶喝茶,喝的这个对象我们通常称作茶汤。

“汤,热水也。” 「说文解字」

茶汤指代干茶被热水冲泡后汤叶分离的液体。做工精细优良的茶,其汤色透明澄澈、无浮尘。有的品质相对较次的茶,其茶汤浮尘明显,亦或是茶汤颜色晦暗。


但也有例外,品质优良的茶比如说白毫银针与信阳毛尖,其 “毫、毛” 繁盛,茶毫茶毛在汤里容易给人产生 “尘” , 不通透的错觉。当然,冲泡的水的品质也会极大地影响茶汤。


(荒野白茶 wild white - 显毫)


六大茶类的命名: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又称乌龙茶)、红茶、黑茶,除却因其制作工艺的不同,还可追溯到茶汤颜色。


英国人最早把红茶称为黑茶(black tea) 的原因在于以红茶干茶颜色命名,而不是其茶汤汤色。茶汤汤色浓淡也可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的品质、不同年份、或是不同的制作工艺。例如,名优白茶、花茶或绿茶的茶汤汤色通常更淡,米白、米黄、浅绿甚至接近透明。



同一种茶(意味着制作工艺相同、采摘标准一致、同一产地),年份越久,茶汤颜色通常越深。拿白茶或者生普来讲,年份越久的茶,汤色越深,可以在日常习茶里观察。岩茶,常以 “大红袍” 广为人知,其制作工艺里有一道工序是影响且决定成茶品质的关键 - 焙火,火功不同,除了在茶汤滋味上有反映,还会直接呈现在茶汤汤色中。焙火相对比较轻的茶,茶汤颜色橙黄,焙火重一点的茶颜色会更深,从橙红到褐红不等。


滋味


茶的滋味是评判一款茶品质的又一主要指标。好茶的具体特征不是一概而论,会因茶类以及品种而有差别。


对于喝茶小白而言,香气若感觉捉摸不透,滋味相对更容易体味及体会。 从滋味入手,打开觉知、习练觉察是一个起步。


首先,关注茶汤的 “质感”  - 觉察茶汤经过舌面以及离开(即吞咽下)后味蕾以及口腔的感觉 - 是柔和,还是粗矿等等。这里的 “质感”, 有点触觉的意味,即茶汤与口腔接触后所产生的感觉。


接着关注其味,是酸、甜、苦、辛等等。在能够精准把握主要滋味以后,挑战再升级,去觉察某一种味道在口腔、味蕾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以及不同层次的滋味(茶的复杂性丰富性或是单一性)。有的茶,寡淡如水,有的茶,在一泡茶里变化无穷。


这样的习练,使每一个觉察的当下,自制又趣味无穷。在味蕾接触到茶汤的刹那 - 微秒之间迅速把信息反馈给大脑,进行词汇搜索。若是有了不可名状的新发现 (即新的香气、新的味道),默默心中铭记,生活的积累成了一种盼望:在农贸市场看到新奇的野菜野花忍不住要凑上去闻闻,在山间行走也尽量沉默,只是走与闻,想给那 “不可名状” 命名 。



气 (能量)


所有的好茶,都有一个共同点 - 茶的能量是很聚集的,相对有的茶喝到嘴里就是散散的,能量聚集的茶,可以明显感觉到能量汇聚的方向,而不是从四面八方散开去。


茶界里通常形容一泡好茶说 “茶气很足”。 “气” 于此,不是指滋味上的一个具体特点,而是对茶的 “力量” 或者说是茶的耐泡度的一个评论。茶气,是老茶鬼们追求的。茶气越足,耐泡度越高。所谓耐泡度,即可冲泡的次数,有的茶,冲泡五六泡后就 “渐渐式微”。相反茶气相对足一点的茶,七泡、九泡甚至是十几泡留余香,且滋味不锐减。


回甘生津


回甘生津是又一个好茶的“指标” ,值得在品茶时感知觉察。

回甘,回 - 即返回,甘 - 甘甜;回甘指吞咽茶汤以后,口腔里甘甜的感觉。 

生 - 产生, 津 - 津液,这里指唾液。


回甘生津所以稀罕,不仅是因为这种甜润的给口腔带来的喜悦感,还因为津液给人体的滋养有助于延年益寿。唾液,古以各种美名著称 “金津”、 “玉液”、 “琼浆”、 “甘露” 、“华池神水” 等等,民间也一直流传各种民谚关于其 “养生” 功效的:


“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米晶子道长也曾分享 - 

“昆仑山下一清泉,泉中有水流万年。

 有人窃吃泉中水,活个长生不老仙。”


好茶的回甘生津快且持久,即第一口下去马上就有感觉;相反次一点的茶,回甘会慢一些:可能要泡上好几泡才有回甘生津的感觉;甚至有的就是满口化不开的苦,一点回甘生津也没有。


分享到这,识茶之路先暂告一段落。

叶底 - 即茶冲泡后茶叶,虽也是评判好茶的一个指标之一,但不绝对。

毕竟 “人不可貌相”, 茶也一样。 

虽然市面上买茶卖茶还是很看重 “卖相”, 但评判一个茶好与坏,最重要的还是其香气、滋味、茶气等怎么样,回甘生津与否,假若这些都太过抽象, 茶汤颜色还算相对直观,可作参考以排除法来选茶。

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在日常习练里去觉察、觉知,熟能生巧。

愿你在每次起杯落下的瞬间,欣喜满怀,自在合一。



欢迎分享
文字图片版权归乡土茶说所有

COPYRIGHT © 2020 XIANG TU CHA SHUO
ALL RIGHTS RESERV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