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庆松:摄影为什么重要▸摄界◂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2020-10-06




9月26日,著名摄影师王庆松先生做客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15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著名摄影评论家林路主持学术讲座,一起进行了一次独特的摄影经验交流。
小编对这次讲座做了整理,分享给各位热爱摄影的爱好者们。



王庆松(右)与林路(左)在现场





王庆松是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1980年代后,中国刚刚进入一个百废俱兴的一个新时期,他用敏感的发现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分析和批判的观察用影像创作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作品。


好的摄影作品它永远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


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的生存状态的解读。他用非常独特的目光去解读当代社会的一些困惑。

 







 林路: "摄影为什么重要"这个主题其实非常大,我想大家可能更想知道摄影对你个人来说为什么重要?
 

 王庆松: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起初是学习油画的。当时从美院毕业后,我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也是由于抱着这个心理,我便去了北京。去北京时正赶上市场经济改革,生活变化特别快,干扰太多。当时就想试着用其他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慢慢地就开始用摄影来制作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我1996年开始做摄影,2000年开个展,展览名字叫《王庆松作品展》,但是在离展览开始前两天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改成《王庆松摄影作品展》,我觉得我的东西应该是“摄影”。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摄影对我来说很重要。


上:跟我学      中:跟你学       下:跟他学


我认为摄影是这个时代最恰当、最直接,甚至是最好的记录方式。

我认为摄影有别的艺术没有的属性——纪实性。我看照片就觉得它离现实很近,它也可以做成各种材料性、装置性的作品。摄影在这个时代是很独特的,它是我表达自己的一种最佳的方式。






 林路: 摄影的本体语言是它能最真实、客观地记录现实。王庆松的作品给我印象一直很深,作品场景都十分巨大,它是现实生活的本源,但是它又不是现实的简单再现,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考虑作品创作的。


 

 王庆松:有人经常会问我“你的作品怎么可能算是纪实摄影呢”。我觉得在出现“PS”之后,它改变了很多传统摄影的纪实方式。现在我们想去仿真是很容易的。我们按传统的纪实方式,每拍一张照片都是很好的纪实摄影。但是我们连续拍45天,每天拍1张,希望通过这45张照片寻找一种真实。

我的作品很像压缩饼干,很庞大,人很多,但是如果把这些人去掉,一个场景也能传达一种信息。如果你津津乐道于这张照片中的一些元素,那么我会建议你把这些元素去掉,尝试着它不存在,如果它不存在还有意义,那么这个作品就是值得探讨的,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大摆战场


我是学美术出身的,我的这种记录方式不是我特有的,我觉得创作方法根本不重要。即使是一些历史照片,也存在着用暗房技术修改的案例。所以我一直强调我是一位纪实摄影师,我用的就是记者的态度去创作作品。




 


 林路:我最近在上课时会推荐学生看一本书《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看法:摄影那种传统的、简单的记录方式在当代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缺陷,摄影简单的功能可以衍生到当代艺术中去。王庆松用记录的方式找到了一些社会现象,把它提高到可以思考更多问题的层面,这是一种把纪实转换的过程。我们怎么把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媒介完成更多元化创作已经成为了很多摄影师的课题。
我们知道你的作品大量是用胶片拍摄的,那么胶片对你来说为什么重要?


 

 王庆松:胶片和数码没法说哪个更好,因为所有媒介都应对了社会的需求。在2000年之前我还是会用数码去制作作品,但是在2000年之后我就不那么做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大家都在向右转的时候,我向左转了,可能会遇见另外一片天地,所以我觉得必须要用胶片去拍。其次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觉得胶片拍摄出来的东西更真实。在艺术这方面我是个很固执的人,因而我不会因为哪些东西时髦就去追随它。有时候用一些很笨的方式去创作会更有意思一些。

很多人说我的作品是“观念摄影”,我觉得“观念”对我来说仅仅是个名词,但是“纪实”对我来说是个动词,它是有态度的、有价值观的。名词只是个不重要的概念,但我的核心价值观是用各种方式来完成我“纪实”的画面。很多时候我希望我的作品是“社会插图”,而不是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





 
 林路:庆松的固执完全体现在胶片上,而且从胶片上呈现了他对影像的追求。一个艺术家从他早期的构思到最后的呈现,从材料到技术总是要完美地符合他自己的意向。
那么能请庆松分享一下你的创作过程吗?或许以后就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王庆松(笑)……


 

 王庆松:我在美院学习时,就想要“打倒老师”,因为不打倒老师我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我想艺术创作一定要和前人不一样。但是我们聊的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我一直强调劳动是有价值的。我曾经花了一百多块钱买了一个四米高八米宽的黑板,看似很简单,但是黑板上面的文字我准备了五年,每年我都会写下一些关键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所以我常跟一些年轻人说:如果你没有钱,那么你就要用时间,用足够的时间去打败金钱,当然你要努力去做。

但是在这个时代金钱的支持反而会弱化作品。现在很多人会一年就办一个展览。但是看久了我们会没有感觉,因为你会认为他这一年的作品没有亲近感,这也导致了很多的展览是没有温度、没有情感的。

我所有的作品从搭景到制作,都是亲身参与。自己疲惫了,作品就有温度。

摄影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会觉得摄影很重要?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常温暖的、痛苦的、焦急的心情,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会逐步带给我们一些振奋。






 林路庆松讲到,摄影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凝聚和展现。所以我很想知道在你的诸多作品中,孕育了你最多情感的作品是哪一幅?
 


 王庆松: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老栗夜宴图》老栗叫栗宪庭,是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也是著名策展人)。


上:《韩熙载夜宴图》绘画    下:《老栗夜宴图》摄影建议用横屏看,往右滑欣赏全图



第一,拍摄这个作品时我的母亲刚过世,创作资金来自于我母亲的抚恤金和我老婆在美国省吃俭用留下的奖学金。不管我将来会如何,这个作品在我心里永远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这是我第一次拍大画幅相机。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一开始很顺利,但在最后一个场景时出了故障——胶片装反了。我很不好意思说,因为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一直在拍摄,老栗6点要参加一个重要朋友的展览开幕式。因为我当时带了两份胶片(我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所以多准备了一盒胶片),所以马上开始重拍。虽然成像和构图不太行,有很多遗憾,但是这个作品“拿出来了”。虽然开始我不怎么满意,但是在作品出来之后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也成了我的成名作,至今也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对我来说也是我最有感情的一组作品。我做展览都会把这组作品带上,一是为了感谢老栗,再者更多是对我母亲的纪念吧。





 
 林路:这很好地诠释了一幅好的作品它凝聚了多少情感在里边。有天意,也有自己的努力,多方条件糅合在一起,尽管可能没有达到一开始预计的结果,但是这个不完美的结果或许比想象中完美的结果更具有价值。这就是一张好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多元化的价值感。
很多人都想知道庆松接下来想做些什么,能给大家披露一下吗?

 


 王庆松:其实我一直想拍一部电影,这也说了很多年了。想讲一个故事,曾经有段时间很激动地写了6万字的剧本,我不会用电脑打字,结果打扫卫生的阿姨把我的手稿当成废纸给扔了。虽然还剩下1万多字的稿件,但是这一“丢”,使我在之后的3年内没想动一笔。但是我觉得我这辈子一定会拍一部电影,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一张照片可以传达我的思想和价值观,我想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能够传达更多的东西。这个梦想虽然一直没完成,但是我一直都没有忘记。 


为什么我会觉得摄影很重要。因为摄影它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在教学生的时候常说,要多去拍身边的人。如果想实实在在表达自我,最好是从身边开始。身边的事情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引发一些思考。






林路:以前我看庆松的作品就一直以为庆松是个冷酷的人。因为他的作品像手术刀一般把社会现象入木三分地刮了出来。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跟自己的生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艺术创造力才能达到最大能量,能够感动人,而不是简单地成为摆设。这也提示了我们,其实摄影是会对人格有一种提升的,既传达了一些东西,又提升了自己。
让我们期待庆松尽早完成它的电影。
最后有没有给年轻摄影师的一些建议?



 王庆松:中国是个复杂的大国,人口多,变化快,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家。我常说中国或许不会出现当代艺术大师,但是一定会出现摄影大师。我希望年轻摄影师可以坚持自己的创作,不要放弃用摄影的方式去记录这个社会。我相信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变迁,我们手里的相机会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王庆松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策展人。1996年至今参加世界各地艺术巡展及举办个展百余次。2006年获得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界杰出摄影奖,是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


End


文编 | 蔡   晴

美编 | 潘华佳


往期回顾



金秋诗会又一年:临清风朗月,颂大爱无疆▸现场◂
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这个国际摄影展要火!
锦绣中华:与君奏一曲,共饮江河水▸现场◂
这个“丰收节”,我们将喜悦欢乐献给“三十而立”的浦东!▸现场◂
煮茶烫酒,品蟹赏诗,堪称极乐美事 !今日秋分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提名名单公布,尚长荣获终身成就奖▸热点◂
“画”说人生,手绘“江”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