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音乐游神州,​不出门也要好风光 ▸赏析◂

音协小编 上海文联 2023-04-10










跟着音乐游神州

不出门也要好风光





听音出游



阳光一好,就想出门
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出门走走非常重要。历史上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出门一逛,就才思泉涌,美妙的乐曲就从心底流淌了出来。
如果没机会出门,听听音乐家们写出的曲子,也仿佛游历了神州,领略祖国无限美好风光。




SPRING

No.1 西南云贵

朱践耳 《南国印象》





朋友圈好多人都在云南或贵州,这两个地方的旅游热度真是越来越高。行走云贵不仅仅能收获大好河山无限风光,也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多民族多元风情。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就曾以西南少数民族音调为基础而创作了一组钢琴组曲,命名为《南国印象》。《南国印象》创作于1992年,由五首钢琴曲组成,分别是《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阿哩哩》,都是由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改编而成。



我们都知道,如《翻身的日子》《接过雷锋的枪》《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都是朱践耳创作,而后期,特别是在他60岁至80岁前后,作品多以中国民族风情为主要乐思,《南国印象》恰好是他70岁左右的创作。


1981年,朱践耳赴云贵川一带采风,通过对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察,萌发了许多启示。“世界之大。生活是丰富多彩,要求我们放开胸怀去广泛接纳,广泛吸收,才能在创作上不断前进。“五个民族——布依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鲜活的生活姿态给了朱践耳先生丰沛的滋养。



《花之舞》是《南国印象》的开篇,采用了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旋律为主要线索,这首曲子最初发源于贵州市惠水县毛家苑乡辉油寨。惠水地区,依山傍水,四季如春。布依族生活欢快,恬静,歌唱是他们生活重要的部分,劳动休息,聚餐吃酒,婚丧嫁娶都需要唱歌。青年男女社交也会唱歌,与其他村落交流,用唱歌来传情。《好花红》就是青年男女常唱的情歌。


“好花红”的“花”,就是刺梨花,生命力旺盛,一到春暖花开时节就绽放,带着清新的山野之气,绚烂夺目的红色花朵,淳朴而顽强,含蓄而质朴,如同布依族人的美好的品质。朱践耳就选取了这首《好花红》创作了《花之舞》。


佤族《哄娃娃歌》


《哄娃娃调》是组曲的第二首,引用自佤族儿歌《哄娃娃调》。佤族主要分布在中缅边界的南部,崇山峻岭,资料匮乏,当时佤族人生活贫苦,生产落后,但对孩子却充满着爱,因此儿歌非常丰富,流传广,关于娃娃的儿歌,生动而鲜活,符合当地生活的风貌,如《领娃娃歌》,就是家里稍大的姐姐领弟弟,或稍大的哥哥领妹妹时哼唱的儿歌。同样,《哄娃娃歌》也是类似的产生情境。朱践耳在创作中,巧妙揉进了佤族特色的儿歌,刚柔并济,朴素,温馨。



《童嬉》是第三首,素材同样来自于儿歌,来自哈尼族,反映儿童劳动生活,充满诙谐的情绪。哈尼族在西南边疆,世代居住在山高谷深,与外世隔绝的地理环境中,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通过歌唱来抒发情感,传递情谊。朱践耳将哈尼族儿歌中充盈着的生机勃勃,嬉戏玩闹的意向,都揉进了曲子中。


《情歌》含蓄,深沉,取材于彝族的情歌《阿妹歌声甜如蜜》。众所周知,彝族人民能歌善舞,音乐充斥在生活场景中,彝族人用情歌对唱来表现男女恋爱中的种种环节,从谈情,至初恋,再到相恋相思,在恋爱中的盼望,祈求,遂愿,分手等等,都有歌唱能够表达,丰富而深沉。《情歌》正融入了彝族人强烈而深沉的爱情愿望。



《阿哩哩》是组曲最后一首曲子,来自纳西族那首家喻户晓的《阿哩哩》,欢乐而愉悦,整套组曲的情绪也推向了高潮。阿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在地方志书中就有记载,纳西族“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阿哩哩》是解放初期产生的曲调,非常著名,表达了纳西人民欢庆翻身的喜悦心情,旋律轻松、优美,充满亮色,人们围成圆圈,随着歌声旋转起舞。朱践耳将这首作为《南国印象》组曲的尾声,用高涨的热情划下完美的句号。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


SPRING

No.2 如画江南

丁善德《春之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里,江南每一处都是美妙迷人的,随便上海周边找个小镇走走,都非常恰意。其实,江南也没必要细分,非要分出苏州杭州扬州宁波有什么意思呢?哪儿不都是杨柳依依,花草萋萋?



音乐家丁善德有一支钢琴组曲《春之旅》就是以江南为底蕴的。丁善德祖籍是浙江绍兴,但是在昆山长大,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所以江南丝竹的音韵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也促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曾回忆,“还弹我们家乡地区所熟知的江南丝竹《梅花三弄》。弹出来内心还不满足,于是就将曲调加花······这就是我最初产生的创作的欲望和实践。”



《春之旅》可以说是丁善德正式发表的第一首钢琴作品。20世纪30年代,俄裔美籍钢琴家齐尔品个人出资在上海举办“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赢得创作钢琴曲一等奖的是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这一背景促发了丁善德的创作欲望;而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中,于是内忧外患加上民族振兴等等都揉杂于一起,成就了《春之旅》。



《春之旅》包括四首短曲:《待曙》《舟中》《杨柳岸》《晓风之舞》。从名字中就能发现明显的江南意象,如泛舟,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都是江南常见的景致,也是描摹江南的词句。


丁善德为这些意象赋予了新意,《待曙》作为《春之旅》的开场,意味着告别黑暗,期待曙光到来。《舟中》的平静以衬托当时人民内心的狂躁和不安,也是激烈之前短暂的安宁;而之后《杨柳岸》,柳枝千条万绪,就仿佛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人民也只能如柳絮般随风而动,非常苦闷,而最终《晓风之舞》则让人看见希望,欢快而明亮的旋律振奋人心,让人们明白,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就在不远处。


钢琴组曲:《春之旅》


SPRING

No.3 西北陕甘

赵季平《陕南素描》





如今,陕西甘肃青海河西走廊已是热门的旅游地,以其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风光,草原沙漠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遗产,使其熠熠生辉。



赵季平创作过许多描绘西北地区的音乐作品,如舞剧音乐《大漠孤烟直》《丝绸之路幻想曲》《黄土地》《关山月》等等,随着音乐就能让人仿佛置身于祖国西陲。其中有一组《陕南素描》,是他非常早期所创作。1970年,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陕西戏曲研究院工作,在此期间,他深入关中、陕南和陕北,钻研秦腔、碗碗腔、铜川梆子以及外省剧种、乐器,而后自1979年,陆续发表了《陕南素描》《秦川抒怀》《长安社火》《丝绸之路幻想组曲》。



《陕南素描》由《春光》《往事》《赶场》构成,写景、写事也写人,彼此间既独立又联系。《春光》中,双簧管吹出了明亮柔美的引子,好似一股春风吹绿了江山,冰河解冻,大地回春,人们在明媚的春光下劳作,处处是欢声笑语。



《往事》则充满了忧郁的情绪,春寒料峭,冬天虽已过去,但寒意犹存,这一曲子中含有陕西山歌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伸展了节奏,变换了音型。《赶场》则在写人,写陕南山区人民逢集赶场的盛况,热情而奔放,让人眼前仿佛也见到了人群像潮水一般,整个集市繁荣景象。



管弦乐:《陕南素描》


SPRING

No.4 四川巴蜀

黄虎威 《巴蜀之画》





最近三星堆又有新发现,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由此也可以看到四川巴蜀历史悠久。一般人们想到四川,就会想到成都悠闲自在的生活,想到火锅,想到龙门阵等等,但实际上,四川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一去再去。



由音乐家黄虎威创作的《巴蜀之画》钢琴组曲,共有6首曲子:《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弦子舞》《蓉城春郊》《阿坝夜会》,均为四川民歌改编,从中可以领略四川无限曼妙多彩的风光。



1958年,黄虎威采用了六首四川民歌,创作了《巴蜀之画》,每一支曲子就像一幅风俗画,其中《晨歌》采用了蒲江民歌《割草歌》的旋律,短小、精炼,描绘出山区宁静的清晨景象;《空谷回声》采用了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的旋律,含着大自然造化的情趣。



《抒情小曲》采用了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这是一首情歌对唱,曲调抒情质朴;《弦子舞》引用了阿坝地区藏族的民间歌舞,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藏族小伙子矫健的舞步和姑娘们优美的身姿;《蓉城春郊》采用了民歌《大河涨水》的旋律,乐曲描绘了川西平原春天的景色;《阿坝夜会》展现了节日热闹的场面。从傍晚一直到拂晓,藏族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


结语:

音乐家们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还有许多,如王建中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郭志鸿的《新疆舞曲》等等,还有大量经久传唱的艺术歌曲,就不一一枚举了。在这里,小编会想问问大家,当您想出游时,您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个地方?又会想起哪首曲子的旋律呢?欢迎留言告知。




…END…

来源 | 上海音乐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