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武汉| 长江大桥下的记忆

Kim贺子戎 MEFine觅范 2024-04-04





图片来自@HymChu



前几天,一支火遍全网的武汉宣传片让人泪目。 



“不吵、不堵车,晚上7点像凌晨3点。

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如今这座城市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但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武汉不应如此。那些点亮夜空的城市霓虹与万家灯火、那些在长江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才是这座城市该有的模样。



中国共有39座沿江的城市,只有武汉被称作“江城”。这其中也离不开我们诗仙李白的帮衬,一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说的就是这里。长江和汉水两江交汇,将武汉分成了汉口、武昌、汉阳三大片区,隔江相望、各占一方。



每个武汉人心中都有一个长江魂,持续了几十年的“渡江节”更是江城夏日的城中热事,起点就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下。

 

我们武汉伢小时候可以不学自行车,但游泳是不能不会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诗句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


图片来自豆瓣@张大水


外婆的家在武昌,距离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不过数百米远。每年暑假来外婆家小住,我都会和一群小伙伴们跑到江边游泳嬉水。

 

图片来自豆瓣@张大水


记忆里的大桥下面,有着武汉最市井、最热闹的样子,乘凉的、下棋的、卖唱的、跳舞的、套圈的……当然也少不了我们这群光着脚丫呲溜一下扎进江里的熊孩子。比起1985年才“重建”的黄鹤楼。1957年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更是见证了江城这数十年的风雨变迁,是武汉真正的城市名片,正如黄浦江之于上海、维港之于香港一样。


图片来自Trip@詹攀远


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毛主席这样形容她: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短短11个字,豪情万丈。

 

火车穿过武汉长江大桥,图片来自@HymChu



横卧在武昌龟山与汉阳蛇山间的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全钢铁建造,犹如横陈在江面上的巨龙,雷锋看到她也不禁惊叹:“这需要多少钢铁呀!”



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影

 长江大桥通车盛况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就建成通车,速度快得连郭沫若都表示震惊,还专门写下长诗《长江大桥》——“一条铁带栓上了长江的腰,在今天竟提前两年完成了!”遥想当年的长江大桥,今日的雷火神山两大医院,我们中国人的效率永远杠杠的。
 

之所以如此之快,也是因为动用了举全国之力来修建,不但召集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专家,调拨了最先进的设备,甚至还专门邀请到一批前苏联的桥梁专家拔刀相助。昨天看到新闻里说俄罗斯的医学专家也正式抵达武汉驰援一线,原来中俄人民的友谊之桥当年就修好啦!(虽然后来苏联专家又临时撤出吧,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赶来庆祝大桥通车的武汉市民


不仅专业人士群策群力,很多武汉市民也都支持过长江大桥的建设,仅竣工后就有10万人参加了场地清理和绿化等劳动,把大桥打扮得干干净净以迎接通车。


几乎每个武汉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为长江大桥贡献点什么,有的不惜把屋前屋后的石块撬起来送到工地,为长江大桥“添砖加瓦”。看吧,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一方有需要,八方来支援,像不像今天举国上下共克时艰?



就连长江大桥上的栏杆花板也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当时的设计概念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群众自发地把各种花草虫鸟的剪纸图案送到汉阳晴川阁的大桥局供专家们选择,最后有90多件图案中选,在武船铸造成美丽的花板后嵌入了大桥栏杆,至今都没有改变。

 

可以说,武汉长江大桥就是一座人民的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 图片来自@卢小沫


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


所以啊,即便武汉后来有了数不清的牛逼大桥,甚至还被称为世界的桥梁博物馆,但是在我心中,最最重要的一座,永远是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汉水两江交汇,江面上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和彩虹桥是武汉人最熟悉的三座桥

 

疫情发生后,武汉封了城,历经了60多年风雨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沉睡了。但很多心怀大爱的同胞们向武汉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无形的桥梁。病毒也许能摧毁我们的身体,但无法击溃人民的爱与决心。作为武汉人,我们会铭记于心、砥砺前行。

 

冬天再漫长,春天也终将到来。

 


我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等待着汽车再一次把长江大桥堵到水泄不通。不用着急,摇下车窗,且看窗外滚滚江水奔腾不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