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CHOICE丨九百年前的街拍图里,有你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有哪些?根据百度,它们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其中最接地气的是哪幅?
唯一以广大普通市民群众为主角的是哪幅?
不单因为绘画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更因其真实性和丰富性而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又是哪幅?
答案很明显
(请向左旋转手机观看)
“就是这么优秀!”
(请转回手机)
不知大家有无想过,只论寻常人过日子的角度,今天的城市生活风貌,与我们过去几千年历史中哪段相似?
说是清明上河图成图的前后一百年,恐怕会有很多人赞同。
但也会有人觉得今日中国实力不容小觑,百姓生活有品质,难道不应与巅峰王朝唐朝并提?
就城市生活而言,真不是。长安是个行政城市,汴京才是商贸城市。
众所周知,中国历来是儒学治下的农业国,儒家思想统治着整个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对城市建设和功能的规定。《周礼·考工记》中明确:城市的祭祀和行政功能非常重要,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九坛八庙,这些词儿听起来不陌生吧,是它们而不是经济首先决定了一个中国古代城市的格局。城市之于古中国,总的来说,是贯彻皇帝政令,方便行政管理,同时服务于国之根本——农业的一个存在。
这一点,是大大区别于以航海贸易为重要经济活动的欧洲文明所代表的西方世界中城市的概念的。西方城市中内蕴的促进商贸的重要功能,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城市中完全排不上号,商业区只能占据位置最不吉利的北面一小块地方。
即便大唐强盛,长安作为一个文化与种族上自由开放的城市,国际贸易也够频繁,但仍遵循《考工记》中等级规定,严格划分生活区与商贸区,甚至还有宵禁,只在特别节庆日才破例开放。试想,一个几乎每晚都用高墙把你锁住,不让你出门去shopping去嗨的城市,限制商业发展是一说,也令今天习惯了夜生活的你无法亲近吧!
大唐长安复原图
“坊墙林立,人像生活在一块块棋盘里,
每一天都好窒息啊!”
而到了宋朝呢?撇开别的先不谈,光是破除里坊制和市肆制,拆掉高墙,取消宵禁这一点就够令人振奋了吧?
不止于此,北宋思想活跃,经济繁荣,催生了资本主义初阶的城市化新文明,不仅首次出现了大批市民阶层,大量从前不允许存在或被鄙视得很惨的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也大模大样地活跃在《清明上河图》中,一派热闹景象,像极了商业创新层出不穷,普通民众受惠于不断提高的服务水平的今天。
“开封三重城图。这就活泼自然多了是不是?!”
都说:无商不活。今天我们走在城市街头,遍地是商场,四处是商铺,人们习惯于城市是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和市民娱乐而存在,仿佛它们生来便是如此,但在历史上,汴京才是头一份儿。
这是属于有宋一代的光荣记忆,它的城市文明所达至的辉煌程度,不光令11世纪同时代的阿拉伯、东罗马望尘莫及,便是占据后人脑中发达印象的西欧代表城市巴黎、伦敦、佛罗伦萨,都还要再历经漫长的五个世纪,方能望其项背。
一起穿越回宋,跃上《清明上河图》,就能发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去看,生活其中,仍然十分方便适应。
清晨,从汴京这个其时拥有百万人口的全球最大聚居地醒来,若你是位从事跨境商贸和物流的商人,时至清明,汴河重开,百舸争流,一派繁忙热闹,你该关切自家客货船行船进度,是否已达汴河大码头。
“上层客舍,下层载货,有的还兼做跨国进出口运输”
监督工人卸货,点算货物情况。
安排好货物,若与客户成伴偕行,虽然午饭时间已过,但偌大的汴京街市,也还有的是吃的选择。
苏升乾点算出《清明上河图》中用于商业经营的房屋楼宇共45幢(图中全部房屋122幢),其中食店17幢,酒楼8幢,茶馆20余幢,服务业与其它9幢,人流熙攘,餐饮业为《清明上河图》中运输业之下的第二重要行业。
若今天这位是贵客,你们可以去大饭店VIP包厢,“孙羊正店”就是远近闻名的酒楼,那里的好酒勾人谗虫,摆盘陈设也精致讲究。
或者就去“十千脚店”,他家气派的“欢楼彩门”和雅致的室内装潢也能表达主人的重视和诚意。
霓虹灯在宋朝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
而刚搬完货的工人们,也能在就近的街头大排档,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味小馆儿。
一碗热乎面下肚,下苦力的工人也能体会到满满幸福感!
或在最热闹的虹桥桥头(多像今天的地铁口)众多的流动摊贩手中,买到想念已久的家乡风味小吃。
倘若你是位时间自由的职业者,你可以坐着华丽的客船沿河赏景。
或去逛街购物,买点晚餐需要的肉。
看看“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店”里又来了什么新进的货品。
出口六十多种,进口达百余种”
或者混在闲人中,盯着流动的汴河水,想一想静静。
倘若你与朋友相约同游,“桑家瓦子”是个相当好的去处,这个大型娱乐功能区拥有数十勾栏,能容纳数千群众,相当于今日迪士尼乐园的定位,可以为你们提供以听书为主要精神享受的综合娱乐服务。
说书人声情并茂的表演让人拥有不亚于电影院观影的视听感受,连超然世外的僧人道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什么,你要喝奶茶?没有问题,看这款宋式“香引子”是否让你心动?
倘若你打算死宅,宋朝外卖小哥也可以提着可以保温的食盒(不好意思,真的比一次性餐盒高级),前来安慰你轰鸣的肠胃。
有的只是一颗担心你饿着自己的心。”
夜晚,《清明上河图》灯火通明,如若白昼,身处其中,恍若站在历史交叠的窗口,竟一时不知这是汴京,还是今日北京。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展示了动态《清明上河图》”
移步换景,以眼为足,走遍这幅《清明上河图》,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见证了当时已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绘画,首次在传世名画这样的艺术水准上,将你我作为主角,被真实记述的这乍暖还寒的春天里的一天。
相比起唐朝的激情挥洒,宋朝更像是一位度过了青春期,臻于成熟的中年人,沉稳冷静,理性自持,经济、文化、科技,每个方面都做到了巅峰。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艺术史家高居翰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
这种古典而可贵的自制力,不仅得益于唐朝以来的实力积累,也离不开宋朝优越的文化土壤滋养。
终宋一朝,皇帝奖励才学,优待画家,历朝无有出其右者。科举盛况空前,名臣辈出,翰林图画院云集天下画人,各授官职,四方应试者接踵进京,《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也是其中一名。
张择端早年游学开封,也和你我一样,追星过当时的超级偶像苏轼,见过街道上自由来去的外商、僧道,听过瓦子里精彩绝伦的故事,他对市井观察入微,市肆里百业群众生机勃勃的劳动场面常怀心中,本就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到了高手云集的中央画院,每日与同侪相互切磋,加之文艺界“以俗为雅”的审美新趋向,张择端最终选择了将广大群众作为主角记录进呈献给皇帝的画作中,成就了“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值得我们永远珍视。
注:文中带文字的图片皆来自薛凤旋《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