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锚定“走在前”,创新谋未来——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③

鲁祖轩 2022-06-18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从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到开通10万个5G基站;从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到“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51.2%;从4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到今年创设12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山东正在加速奔跑。

聚焦全国两会,讲好山东故事。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齐鲁春潮起”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聚焦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为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今天刊发第三组报道《锚定“走在前”,创新谋未来——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③》。请看全文——

锚定“走在前”,创新谋未来
——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③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2021年10月,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提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从“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到“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总书记对山东创新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从科技研发、人才引育、营商环境、数字变革、产业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风险防控、文化宣传、推进落实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全面系统集成谋创新、求突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从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到开通10万个5G基站;从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到“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51.2%;从4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到今年创设12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山东正在加速奔跑。

找准“突破口”

——驶入全面创新新赛道

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好信息:济南高新区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由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首次进入前十序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压缩内设机构数量、优化机构设置,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探索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新模式,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网络平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释放发展红利。2021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9.3%,以全市3.1%的土地资源创造了13.2%的经济体量。济南高新区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锚定高质量发展,塑造全方位、高标准、可持续的创新力。

创新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它衡量的,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还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山东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十大创新”行动计划,从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要害环节下手,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全面增强创新力,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从哪里突破?“首先要从认识到、巩固住、拓展好山东的比较优势上破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长英说,“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创新,是有目的、有把握的创新,也是山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优势和潜力所在。2021年12月21日,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6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投产。对于能源结构偏煤的山东来说,发展海上风电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陆地资源的开发,也能有效拉动海洋装备投资、扩大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山东着力打造海上风电创新高地,重点攻关适合山东海域特点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提升海上风电装备关键部件自主化水平,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级山东半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着眼未来,让优势更优、长板更长,关键仍在创新。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增长去年已达到15%左右,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这一优势更加彰显。今年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九大行动30项举措,“创新”两字贯穿始终: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海洋智能感知、智能装备、智能网络等创新工程……

站上新起点,山东立足“九大比较优势”谋创新、求突破,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造潜能,持之以恒推进各领域创新,让一切创造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努力推动比较优势迭代更新,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抓住“核心点”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总投资145亿元!2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万华烟台工业园传来喜讯:万华高端精细化学品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项目采用多套自主开发的先进技术,8个产业链延伸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说。

一块木头能做什么?位于济宁市的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以木材为原料不仅造出了纸,而且造出了布、可降解材料,以及木糖醇。这项世界首创的溶解浆连续蒸煮技术,每年至少为企业贡献16亿元产值。

从万华到太阳纸业,令人惊喜的科研成果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真切感受到“活力山东”的创新律动。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锻造强大引擎,山东舍得投入“真金白银”:2021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增长10%,2022年这一投入再增长10%,达到145.2亿元。在有力的资金支持及工程项目推动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短板加快补齐。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风向”。2021年,山东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居全国前列。亮丽成绩背后,不乏工业互联网的助力。

过去一年,海尔卡奥斯平台先后与征和工业、德佑电气、纽氏达特等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携手,深度参与其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卡奥斯还将这些“明星企业”串联成链,实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链越长,集聚效应越强,激发创新“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绘制9大产业领域42条产业链图谱,确定112家链主企业,推动成立35家产业链共同体……近年来,山东全面推行链长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会商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涌现出了磁悬浮离心鼓风机、本体热效率达到51.09%的柴油机、国密算法物联网安全芯片等一大批标志性产业创新成果,产业链、供应链能级不断提升。

打破“天花板”

——向短板要增量,向弱项要空间

创新,从来就不是“规定动作”,必然伴随着对既有机制、做法的突破,必然要面对短板弱项、难点痛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向短板要增量、向弱项要空间势在必行。

填表多、盖章多,一家企业从设立到注销的过程曾让不少经营者苦恼。如今,通过开展“双全双百”工程,山东创新推出70项“一链办理”主题集成服务,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较之前均压减70%以上。

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竞争力。山东有1300多万市场主体,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让企业家们增强了投资信心。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不久前,济宁市金乡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内,省优选项目睿安生物年产6万吨共聚酯系列产品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个项目从土地挂牌到投产运营用时不到10个月,比企业预期建设周期缩短6个月。

要素趋紧是当前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还得益于我省实施的“标准地”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创新,山东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累计出让“标准地”18.49万亩,有力保障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

新年伊始,中国重汽宣布未来3到5年打造一支1万人的研发队伍,其中博士要达到1000人以上。为此,中国重汽开出的校园招聘清单上,人才待遇条件十分优渥,诚意满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突出“领军人才”,开展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把握青年人才,开展“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人才引育创新,这两年,山东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近期发布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清华、北大学子选择到山东就业创业。齐鲁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创新的号角更加嘹亮。山东正以创的激情、闯的勇气,在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中创造一片崭新发展空间。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