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女侠萧芸 她更是慈祥萧姥姥

洪欣 知青萧芸 2023-02-21
这世上,如果有侠义与温情完美统一的女性,那,定非萧芸莫属。

柔声细语的弱女子,却有勇有谋有才华,顶风冒险书写《知青福音书》,请求将知青下放在农村的农龄一律进入工龄计算,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几千万知青命运。
2005年退休以后,萧芸以自己的善良、大爱与勇敢,花光70余万元积蓄,行走150个城市,拯救问题少年和自杀者。在年过花甲之高龄,又成立了宁馨成长护航工作室,给孩子们的成长指点迷津,为知青的后代们带来福音。
1知青萧芸


父母都出生于书香门第,也都分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湖南长沙的湖南大学和周南中学的毕业生,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萧芸原本也应该拥有比较好的前途,但在当时的极左社会背景下,这反而让她一次又一次被打入另册。


因为能歌善舞,萧芸被选拔到湘潭县文艺轻骑队集训,决定去留的时候却因为家庭历史背景太过黑暗,政审没能过关,她失去了留在轻骑队施展文艺才华的机会。中考,萧芸的成绩名列前茅,但在录取时,却名落孙山。父亲是右派分子,大姨父是张国焘的堂弟、姑父的孪生兄弟是陈布雷的秘书张林、小舅舅先是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的部属后为杜聿明炮兵部队少将……萧芸的政审档案让校长和教导主任扼腕痛惜,却又无可奈何。


1965年9月,当同班同学都兴高采烈地升读高中的日子,萧芸却接到了湘潭县安置办的通知。通知上写明,她的户口已经迁入了姜畲镇,她已经是湘潭县姜畲茶场的茶工。


那一天,湘潭县姜畲镇周边山岭的漫天黄尘里亮起了一杆杆旗帜:“绿化毛主席故乡”!鲜艳的旗帜下集结了一群斗志昂扬的少年,扬声器高昂地扩大着拓荒者们的决心。土台下,齐刷刷地举起了宣誓的手臂:荒山不绿,誓不探家!萧芸踮起脚尖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在那一瞬间,她忘记了自己才十四岁,还是过儿童节的年龄呢!


萧芸是同批知青队伍中年龄最小的“萝卜头”,多才多艺的她毫无悬念地成为知青茶场里的文艺宣传队队员,她自编自导自演,还自己设计道具,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这慢慢让她忘却了失学的剐心之痛,人生在绿草营地里依旧活色生香。


14年半,萧芸和她的战友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接受着教育和锻炼,那双泥里水里练出老茧的手,捧出了黄灿灿的稻谷,也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贡献了14年的青春。


2女侠萧芸


因为政审不合格,招工参军和考大学都没有萧芸的份,直到下乡14年后的1979年,萧芸才得以乘着“知青回城风”回到了湖南省株洲市湘江机械厂,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集团,成了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返城老知青,虽然相较于之前在生存条件上有所改善,但生活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


比萧芸年长的知青,面临的苦恼更多,有些知青都已组建了家庭,虽被赋予了重新返城的机会,但由于工龄短,他们每个月领到的薪水总是最低,一家三口只能蜗居在十平米的房子生活,工资晋级、分房子的好事总是轮不到他们……一切的问题,都是因为工龄太短!


1982年国庆假期,正在幼儿园值班的萧芸,在办公室里迎来了30多名不速之客,他们都是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的返城知青。老知青们来找萧芸,目的只有一个,请她代表大家写一个报告,希望把知青作为特殊群体照顾,在晋级和分房待遇上采取加分优待。在知青们心中,萧芸是当时他们那个圈子里的笔杆子。


萧芸认为,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只有将农龄变成工龄。萧芸的话一出口,大家都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这个想法太异想天开了,这可是需要中央下文件的大事啊!意见虽然不统一,但大家还是相约,萧芸把报告写好后,所有人共同签名,跟她一起承担“上书”后可能面临的一切后果。


1982年的10月7日晚,安顿好孩子睡觉后,萧芸在厨房用肥皂箱垒起来的小饭桌上开始撰写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萧芸如是描述:


“在农村,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泥水里滚,在汗水里泡,一干就是十多年,最长农龄达十五年。在党的政策召唤下,我们流着热泪回到‘娘家’。作为社会历史的一朵浪花,‘上山下乡’成为了过去,并即将被遗忘,但作为我们这些亲历者对自己的不寻常的历史却是铭心刻骨的。因为,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献给了她,我们并不是什么牺牲品,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庸人,犹如将军回首戎马生涯一样,我们常常回味那段不同寻常的‘蹉跎岁月’。”


接下来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令人费解的是:在城里复员军人军龄算工龄;家属,闲散劳力转正前的合同期、临时期算工龄;而作为有组织,有号召,有计划上山下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下乡知青的‘农龄’却被一笔勾销了。这点,我们不会理解,也不能忍受。”


最后,她请求:


“我们真诚的希望,我们微弱的呼声能唤回国家领导传送的福音”。


由于这个想法在脑海中酝酿已久,所以,萧芸一气呵成完成了这份报告。誊正之后,她把底稿收好,准备了四张空白纸请大家签名。


然而,萧芸万万没有想到,知青团队中的很多人却突然变了脸——他们害怕出事后需要承担责任,所以不肯在“福音书”上签字。任凭她怎么劝说,大家依然推诿,没有一个人敢带头签字。


萧芸没有责怪大家,她决定破釜沉舟,独自承担责任,将计划进行到底。


幸运的是,萧芸还是遇到了和她一样的忠勇之士。工厂另外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何秋爱,给与了关键性的支持,她将这封信抄写了两遍,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去了一趟长沙,将这封信递交给自己的堂姐和堂姐夫潘运告,因为堂姐和姐夫都是出版社的党委会成员,很快得到了重视,作为收集的民情,迅速递交到省委信访办,随即,当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刘正先生将这封信带到了中央,呈在胡耀邦书记的案头,成为总书记当年提出落实政策六千件中的一件。


经过了两年多的调研统筹之后,1985年6月,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文件。这是对知青身份的一次国家确认,此后,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作为个人工资晋级,分配住房的分数权重。全体知青获得了公平竞争的起点,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也因此得到了国家的肯定。


如今,萧芸报告的两份底稿原件已于2007年被浏阳胡耀邦故居陈列馆收藏展出。被广大知识青年称之为《知青福音书》的报告也收录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写作教程。萧芸的“知青福音书”,不但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好的生活,更改变了中国八千万知青的命运。“为人欲为而不敢为者,雄道才也”。自此,萧芸的名字,在全国知青中“如雷贯耳”,成了知青们的大恩人,大家都称她为敢于直言的“知青女侠”。


3
良师萧芸



1999年3月,萧芸凭着自己优秀的文笔被《合肥晚报》特聘为副刊编辑,负责主持“法律广场”“情感空间”和 “心灵航线”专版。“心灵航线”开办不到3年时间,她就挽救了不少心理失衡要自杀的人;让很多身染恶习的青少年迷途知返……大家口碑相传,萧芸和她的热线在合肥声名鹊起。


渐渐地,萧芸发现,读者来信来电涉及的问题中,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问题占了一半以上比例,许多家长向她求教如何解决孩子迷恋网络游戏问题;还有许多家长问她孩子受到批评就好多天不说话该怎么办……这让曾经是老师的萧芸感到忧心忡忡,她开始关注起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彼时,“心灵航线”栏目已经满负荷运转。萧芸决定,下班后通过网络和电话,开通一条热线,专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提供服务!


2002年底,“青少年成长公益帮助热线”正式开通,许多孩子在萧芸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解决了心理困惑,许多家长在她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下改掉了孩子身上的坏毛病,萧芸的公益行为很快得到市民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经过媒体报道,慕名找她咨询或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2005年,萧芸退休了,但她并不甘心安享晚年,萧芸说,退休后,时间都归自己支配了,相对来说更加自由了,应该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把关心青少年的事情更好地做下去。


认真分析研究后,萧芸发现,孩子的成长问题,绝大部分与父母日常教育和发现问题后处理方法不当有关。于是,她决定,拿出准备买房的所有积蓄,走进全国100多座城市举办讲座,向中小学生家长介绍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


经过一番准备,2005年12月,萧芸正式启动了“成长110/百城义行”的大型公益援助活动,六年时间里,她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收入70余万元,行走了全国150个城市,完成139场公益讲座,同时引领了数千名孩子走出休学辍学的青春期沼泽,走向“比过去更优秀”的未来,成为众多迷失方向的父母心中尊敬的萧老师。



4
姥姥萧芸



2013年,首次喊出“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只有初恋,没有早恋”等振聋发聩口号的萧芸,创办了一个专业化很强的家庭教育机构——宁馨成长护航工作室。


只为让更多的家庭知道:青春期种种异常,不是孩子的错!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精心呵护!萧芸,带领一批自己亲自言传身教、经历亲证磨炼和“田野调查”而成长起来督导师,用温暖、宽厚、质朴、滋润的爱,护航着千家万户进行青春蜕变的精灵们迈出青春沼泽。


每一个护航的孩子,都几乎是成长崩溃的“疑难杂症”,但经过萧芸一两个“修复周期”的温馨指导,完成青春蜕变的程序,破茧成蝶,成为让父母都难以置信的优秀青少年。


父母和团队眼里,萧芸是百宝箱、孩子精、定海神针……因为低调、很接地气,又非常慈祥,孩子心中,萧芸则是最亲最爱的萧姥姥!


2016年,萧芸导师被媒体誉为“大陆成长之母”;2017年12月,荣获“中国家庭教育公益百佳”荣誉称号。


如今,年近七旬的萧芸依旧一年365天从无休假的每日工作,每天7点起床开始工作,不论多晚,即便是凌晨,只要收到护航家庭邮件,都第一时间回复,遇到突发事件,随时电话跟踪指导!


“独善己身,写好人字;兼济天下,写好义字。”萧芸,以对生命纯粹、敬畏、慎独的精神,不仅改变了几万知青的命运,还改变了许多青少年的命运,这其中不少正是知青子女的后代。


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在萧芸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好孩子,许多自以为是的妈妈,在萧老师的滋养下找回了母性,这是萧老师的魅力,也是宁馨的凝聚力。每当说起对护航家庭的奉献和付出,萧芸总是轻声笑着:我是孩子们的姥姥啊!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邮箱:eeein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