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群团改革纪实——围着群众转 扭住服务干

2017-04-08 重庆女性

江北小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创业青年们“搭建起”社区温情。 陈琦/摄


  重庆市妇联办公楼510房间,是重庆彭水县的养鸡大户陈爱华的办公室。2016年4月,陈爱华因自主创业并带动全县2000余名留守妇女养鸡脱贫,被选举为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上任后她每个月都会到市妇联来出席相关会议,并把基层妇女的声音带到会上。目前在重庆市工青妇机关领导班子中,像陈爱华这样的挂职或兼职干部共有17名。


  2015年11月,作为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重庆启动群团改革试点,并于去年4月在全市推开。重庆市在群团改革中明确要求,群团领导班子专职成员不超过50%,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从社会各界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群团干部。一年多过去了,曾经“倒金字塔”的组织设置有何改观?“重精英、轻草根”等问题是否解决?如何广泛地凝聚、联系和服务群众?对照“问题清单”,群团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


  “手臂”延伸“触角”下沉 覆盖更多群体


  位于重庆江北区石子山体育公园的“小样青年创业社区”,汇聚着300多名创客、白领。小样社区有小样Office、小样餐厅、小样创咖等空间产品,是一个青年创业综合体。


  今年37岁的曾凯是小样社区的副总经理,他的名片上还有一个“高大上”的身份: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兼职)。这位3年前从重庆移动公司辞职创业的年轻人,在群团改革后又找到了组织,还被江北区推荐到团市委兼职。


  曾凯告诉记者,有着16年党龄的他在移动公司从事了多年的团委工作,辞职创业后来到“小样青年创业社区”,带着一帮年轻人干,虽然创客中有不少是党员、团员,但是“感觉离党组织和政府很远,没有主心骨,就像没有家的样子。”


  “创客们密集的地方,不应该是群团组织服务的盲区。”江北区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屈亚军说,在群团改革中,该区把“扩大群团组织对新领域新阶层的有效覆盖”作为破题点,通过建立党群服务站,力争对楼宇、商圈和专业市场、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工地、公租房小区、农转非安置房小区、在区大型国有企业等七类非传统重点领域有效覆盖。


  “小样党群服务中心”就这样应运而生。在这里创业的青年,能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务:服务中心大厅有自动取款机、免费饮用水、报刊杂志;还提供代收快递、法律咨询、房屋租赁信息登记查询等服务;创客沙龙等活动也经常开展……“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让大家感觉党群服务不再那么遥远。”一位外地来渝创业的青年说。


  走进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俊豪ICFC建筑工地“党群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整洁明亮的场地内,多功能培训室、电子阅览室、职工书屋、健康加油站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正值下班时间,这里聚集了不少来看书和锻炼的务工人员,王大江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是‘不见人’,现在是‘人挨人’。” 王大江说,群团改革前,工地上的工人下班后就各走各的,而现在在工地上,投篮机、羽毛球场,把爱好体育的工友汇聚在一起,电子阅览室和职工书屋为工友们提供了“充电”的好场所,而每周定期放映的电影更是受到欢迎,自己也通过工会夜校的技能培训,从杂工考上了木工,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解决群团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领域新阶层没有有效覆盖、联系服务群众“手臂”不长、“触角”不够等问题,重庆推动群团服务以各种形式继续向基层延伸。在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步建立群团组织;建立区域化群团组织体系;依法依规推进组织延伸和覆盖;在不具备单独建群团基层组织条件的区域,搭建基层群团服务站等联系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和工作平台;探索实行群建工作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群团组织。


重庆本土民谣音乐人张尧,平日在创作之余还有一个身份——共青团重庆市委宣传部兼职副部长,负责联络新兴领域的青年。 陈琦/摄


  25岁的东北小伙张尧,在重庆开了间酒吧做音乐。2016年5月,他被团市委吸纳为兼职团干部,并任命为重庆团市委机关宣传部副部长,负责联系新兴领域的青年。在团市委的帮助下,张尧成立了重庆青年音乐家协会,任职副会长。


  张尧介绍,玩音乐的是一个小众群体,且以年轻人居多,这个群体不仅在生活方面经常面临困境,社会对其的认知度也不是太正面。通过群体改革架起的桥梁,可以让青年音乐人走上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也可以传递出他们独特的正能量。


万州区沙河街道安乐村组织留守妇女开展手工编织培训,鼓励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陈琦/摄


  “做事”“管事”人多了 扶危济困中树立品牌


  入春以来,重庆渝北区兴隆花海人气渐旺,200亩斗艳的鲜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赏。在花海景区工作的农村妇女龚世芬负责日常的检票工作,工作认真、待人热情的她还担任了兴隆镇徐堡村妇联副主席。


  去年1月26日,兴隆镇徐堡村成立了重庆首个村级妇女联合会,选举产生徐堡村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执委共计15人。执委涵盖了妇女小组长、留守妇女互助组组长、驻村女大学生村官、巾帼志愿者骨干等,改变了以前只有一人兼职联系妇女工作的状况。


  村民李之全家庭困难,3个孩子最小9岁,最大12岁,一直没有上学,龚世芬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其联系学校和相关部门,去年9月,3个孩子同时跨入了校门。


  对此,龚世芬颇有感触:“如今,在妇女老人儿童打主力的乡村,需要更多力量进行互助,以前妇代会人员少,人力有限,其实很多都是小事,但没时间、没精力、没渠道去帮。现在成立村妇联,增加了人员,服务力量也更大了。”


  开州区永红健身操队长黄可清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厉害角色”,在带领姐妹们跳广场舞时,常常因为喇叭声音过大、争地盘等与人发生纠纷。群团改革中,街道将其吸纳进妇联,选举为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身份变了,黄可清的个人行为随即发生了转变,不仅自己没有再因为类似事件与人发生口角,还积极协调规范其他广场舞队的行为。用她的话说:“我现在大小是个‘官’了,哪里还好意思和人家吵架哟。”


开州区妇联鼓励妇女“巧手励志、巧手兴业”,将“开州巧娘”打造成为助推女性创业的重点工作品牌,成功孵化出手工绣品、手工酱等特色项目。 陈琦/摄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实现村妇联改建全覆盖,共有8723个村改建妇联,选举村执委10.4万人。集思广益、不断探索,这一群“泼辣”的重庆妇女们,将党和政府的政策,将妇联组织的关心关怀,带到妇女群众身边,真正成为一呼百应的中坚力量。


  铜梁区水口镇村民肖英勇在外务工时因劳资纠纷,被老板打成重伤,生命危急。该区工会知悉后,立即组织律师、医疗团队,赶赴当地紧急救助,在为其联系救治同时,还争取到 46.8万元的赔偿金。肖英勇的弟弟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工会,我哥的命早就没了。”


  铜梁区总工会副主席李世红介绍,针对该区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成立农民工工会是群团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肖英勇的个案也全靠工会组织覆盖到这个群体,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并帮助维权。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用工单位入会等多种形式,目前该区已有13万余农民工加入工会,当地农民工入会率达到74.7%。


  同样在铜梁,26岁的“妈妈”有个16岁“女儿”的故事,在当地也是广为称道。南城街道黄门村16岁的杨小美父亲早逝,母亲和姐姐智力残疾,家庭重担压在她小小的肩膀上。群团改革以来,重庆市妇联启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该村26岁的妇联主席李佳成了小美的“爱心妈妈”,在“妈妈”的关爱下,小美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帮助,性格养成、思想进步也有了“引路人”,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她的脸上。


  重庆市妇联打造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共为全市1万余名困境儿童聘请了“爱心父母”,并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各类帮扶,实现了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的无缝对接。


由渝中区团委主办的上清寺名流公馆4点半课堂,为辖区内的小学生免费进行课外辅导。 陈琦/摄


  群众“下单”政府“接单” 创新机制赢得百姓点赞


  “原先脏得很,垃圾乱扔,凳子也没得一个,现在好多了!”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南桥寺社区老旧小区南桥苑完成整治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让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的老居民雷盛菊高兴不已。


  南桥苑小区是老旧小区,治理难度大,居民对居住环境颇有怨言,邻里间常常因为垃圾乱丢、杂物占道矛盾不断。社区党群服务站探索建立了“服务对象点单——群团工作联席会派单——各方参与办单——服务对象评单”的“订单式”服务机制,“自下而上”收集群众意见,实施项目化推进、定制化服务。


  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喜上眉梢。雷盛菊说,小区环境改善了,大伙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了。“现在一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邻居们就去下个单,没几天就能解决。”


  重庆市在群团改革中,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防止群团组织自弹自唱、自娱自乐。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努力提供什么服务。为此,该市还建立了群团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需求调查制度,以及群团工作效果评价制度,以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重点,来评估群团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如团市委就将青年创新创业、市民学校等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民调,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联合辖区内三峡医专的学生,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陈琦/摄


  3月8日下午,不少小朋友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家不远的渝中区中山四路名流公馆小区 “四点半课堂”,该“课堂”是渝中区政府购买的志愿服务项目之一,大学生或专业机构参加这项志愿服务时,能得到基本的资金保障,这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或机构热情更加高涨了。


  在课堂上,每个孩子既可以认真地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可以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心理咨询师罗玉华每天都会在这里陪伴孩子,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付出。


  据渝中团区委负责人介绍,在群团改革的推动下,通用 “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形式,“四点半课堂”由课业辅导常规服务衍生出“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实践体验”等特色亮点服务内容,进一步满足市民所需。


  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围绕“社会自治管理”和“群众服务”两大需求,实行菜单式+定单式服务,发挥辖区内高校资源优势,以党员为骨干,学生为主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组建八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高校与地方在群团改革中携手互动,实现大学生就业社会认可度更高、社会自治管理水平更高、群众享受志愿者服务更多的“三赢”局面,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574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12870小时。今年2月28日,该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铜梁团区委打造“青锋创业”品牌,并在该区热门景点——安居古镇设立创业基地,吸引了众多创客青年入驻。 陈琦/摄


  借力“互联网+” “网上群团”让服务接地气聚人气


  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触网群体日趋庞大的新趋势,如何让群团改革更有效对接服务对象需求?重庆在改革中探索创新,构建小机关、大网络,积极拓宽群团组织网上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重庆市总工会把“互联网+”与传统工会服务有机结合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目前,市总工会官方服务平台及各区县、企业总工会子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线上平台已汇聚260余万会员,职工阅读、关注和互动次数突破150万。市总工会官方平台“渝工娘家人”APP自上线以来,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互联互通,设立了“工会动态”“掌上工会”“技能提升”“渝工创新”等栏目,下载使用量达36.9万次。


  针对青年群体“网络化、自主化、小众化”的特点,重庆团市委以支部为单位,依托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建立“网上团支部”,让青年在网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网上团支部”6万余个。


  和学生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永宜,如今是重庆团市委挂职副书记。据她介绍,目前全市高校系统网上团支部的覆盖率达到了98.41%以上,高校网上团支部的活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受到青年学生一致点赞。


  “在‘网上团支部’开展工作,说话、活动都要切合年轻人的想法,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和年轻人‘一起玩’,然后才能带着他们‘玩' 。”黄永宜说。


  重庆九龙坡区渝隆大厦18楼,笔名“静夜寄思”的网络作家袁锐正在辛勤笔耕。袁锐于去年当选为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据他介绍,目前重庆全市共有6万多网络作家,活跃的有2000多人。


重庆市总工会推出“渝工娘家人”APP,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享受各种“常态化”“经常化”服务。 陈琦/摄


  “重庆的网络作家,在创作人数、作品量、活跃度、影响力、收入等方面,都在全国排名靠前。但网络作家虽然有自己发布作品的网站,但作家本人跟网站并不是主雇关系,也就是说你是个没有单位的人,没有’五险一金‘,没有任何福利保障。”他说。


  袁锐告诉记者,网络作家的身份时常会带来尴尬。他回忆自己在办理贷款购房时,就是由于不能出具有效的单位证明,最后只能到处找朋友帮忙解决。


  2016年,在网络作家们赖以生存的互联网上,他们与团市委相遇,随后,在团市委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应运而生。在这个平台上,网协的“大神”们除了在写作技巧、签约经验等方面有了更好的交流平台,在生活中也得到了更多的贴心帮助,“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用心创造一个繁荣的网文创作环境。”袁锐说。


  围着群众转,扭住服务干。重庆群团改革扎实推进,在巴渝大地留下了坚实足音。


  可以想见,随着重庆群团改革的深化,群团组织将真正成为社会各界群众的“娘家”,群团组织自身也会更加充满活力。



来源:人民网重庆

作者:崔佳 陈琦 胡虹


【精彩阅读】

指尖话衷情  不负春光不负卿

教孩子做个有涵养的人,只需这十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