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渝姐说故事】用17年时间,她成为了油醪糟女神……

2017-11-23 重庆女性



袁朝辉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油醪糟”传承人


01

备好芝麻、核桃、花生、猪油……袁朝辉换了衣服、挽起袖子走到一口大锅前,拿起特制的锅铲炒起“油醪糟”来。

今年39岁的袁朝辉是重庆涪陵人,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油醪糟”的传承人。

17年里,她把她的青春、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了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中。

02

“油醪糟”是早年间重庆涪陵、丰都一带较为流行的小吃,据《涪陵市志》和《涪陵辞典》记载,涪陵油醪糟始创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当各种小吃层出不穷,这一传统小吃还未走出涪陵便走向了没落。上世纪末,”油醪糟“湮没在了各种小吃中。


袁朝辉的父亲和大姨婆都掌握着精湛的”油醪糟“技术,从小袁朝辉跟着父母摆摊,知道这是袓上传下来的手艺,而她是第十三代传承人,所以袁朝辉也慢慢地学习炒制。2000年初,为顺应大众需求,袁朝辉家改行开办了饺子馆,”油醪糟“小吃退居二线。“为什么家家户户曾经都爱的油醪糟,还没有走出涪陵,便成为了二线产品?”袁朝辉心里难过极了,从小听着油醪糟故事、吃着油醪糟长大的她,准备做一件大事,她要去振兴、传播油醪糟,即使赌上自己全部身家,也要去做。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碗油醪糟是多么奢侈的享受。”在袁朝辉的记忆里,油醪糟就代表了美好生活。在涪陵,油醪糟还是男女订亲时的暗语,如果男方上门提亲,女方父母为他做上一碗油醪糟荷包蛋,这门亲事就算是成了。女儿出嫁时,娘家的嫁妆里,也会准备油醪糟,作为娘家对女儿的祝福,因为油醪糟是温补的食物,常常作为产妇生产以后恢复食用。

03

袁朝辉计划通过品牌推广的方式,让油醪糟走出去。思来想去,她准备用自己的名字注册——袁朝辉牌油醪糟。“很多人都劝我,让我用个高大上的品牌名,但我认为,贴上了名字就是贴上了良心和责任,这也能督促我在今后不迷失自我。”袁朝辉将饺子馆里赚来的钱,一笔一笔投入到了油醪糟的生产和推广中。

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面向全国征集一批不含添加剂、防腐剂的地方特色产品时,袁朝辉看到了契机。在袁朝辉的再三请求下,世博会办事处门卫让她进了门。她用半个多小时将油醪糟的来历和自己对油醪糟的感情进行了详细解说,没想到就真的入选了。

04

回到涪陵的袁朝辉火了,袁朝辉的产品走进了各大超市、景区,几年十间产量翻了十几倍,达到年产值上千万元。2012年,涪陵油醪糟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朝辉成为这项遗产的传承人。2016年,在由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评选中,油醪糟荣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如今,不少涪陵区饮食企业已经涉足油醪糟,曾经面临生存压力的涪陵区油醪糟品牌也因为油醪糟的名气而起死回生。


“即使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后悔过,继续把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这一辈子都要努力去做好的事。“袁朝辉说。




市妇联网宣中心出品

编  辑 | 莫莫君 美  编 | 筱 颜

【精彩阅读】

下班后的相处,决定婚姻的温度

依法治税柔性服务 这群女税官在平凡岗位上建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