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厦门创新创业园20年孵化500家中小微科技企业 飞出一批“科技小巨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2月18日,火炬高新区厦门创新创业园迎来二十岁生日。这里是厦门创新创业的“苗圃”,是初创期企业的“孵化器”,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加速器”。二十年来,500多家中小微科技企业从这里成功孵化毕业,园区还飞出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十年来,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创新创业高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的典范,厦门创新创业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支持下,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服务,建成了完整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孵化和企业培育链条。如今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已成长为我市科技人员和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创富的热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培育的示范园区,在推动我市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升级和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厦门创新创业园是中国科技创新创业管理模式探索的先行者。它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精彩缩影。
近年来,厦门紧紧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我市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厦门创新创业园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指导思想,围绕创新创业企业打造创业载体基地、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设计改进运营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机制,汇聚科技资源和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逐步形成光电子、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环保等优势产业方向,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着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这是厦门创新创业园二十年来成功的关键,也是园区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所在。
二十年精心培育,如今硕果累累。在创新创业园的精心培育下,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秀高科技企业飞速成长。
园区涌现出三达膜、乾照光电、三维丝环保、美图公司、清源科技等5家上市公司,蓝斯通信、超宇环保、英诺尔电子、致善生物等2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还培育了4399网络、弘信电子、同步网络、万久科技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创新创业园的精心孵化和培育,有500多家中小微科技企业成功孵化毕业,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科技小巨人”。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2家,规上企业120家。
不忘初心,再续辉煌。引导“双创”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相结合,在创业创新中推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将不断增强厦门经济发展动力。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厦门创新创业园将在发展观念上对标国际一流园区,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园区建设上强化组织推动,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打造专业化高端特色产业链;在园区服务上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行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优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力争把厦门创新创业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技企业孵化集团,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和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做贡献。
【链接】
这里是创业的乐土 这里是“巨人”的起点
经过二十年发展,厦门创新创业园已成为全市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成立二十年,厦门创新创业园已建成完整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孵化和企业培育链条。(记者张奇辉摄)1995年,厦门创新创业园的故事从光厦楼起步。(厦门创新创业园供图)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厦门创新创业园供图)
二十年前,一群创业者来到这里,踏上梦想的征程。
二十年间,一批批海内外高科技人才纷至沓来,仿佛一颗颗种子撒播,使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十年后,一家家企业在创新中开花、结果。厦门创新创业园获得了众多国家级称号,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12月18日,厦门创新创业园迎来了二十岁生日,让我们通过一组报道,诠释厦门创新创业园二十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启示。
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郭文晨
三达膜、乾照光电、三维丝环保、美图公司、清源科技、4399网络……许多厦门“科技小巨人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起点——厦门创新创业园。坐落于火炬高新区的厦门创新创业园,是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运营管理的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厦门科技企业加速器和其他创新创业基地的总称,成立于1996年12月。二十年来,无数创业者踏上这块创新创业热土,开启创业征程。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从成立之初的4500平方米场地,到逐步扩张到岛内外、总面积达54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创业集群,如今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已建成完整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孵化和企业培育链条,齐全的创业要素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空气和养分,让创业的种子长成幼苗,最后开花结果。可以说,经过二十年发展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已成为火炬高新区乃至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兼具孵化和载体功能创业场地更受欢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的当下,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将时间指针拨至1996年,孵化器还是新生事物。“当时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扶持、政策导向已明确,推动、落实、兴业的责任落在我们肩上,然而创业者的创业环境和条件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因此必须以创新精神、创新模式来创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回忆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创办理念,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首任主任何开钧用了“创新”二字。自成立起,厦门创新创业园就制定了以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的“空间驱动”发展战略——创业园不仅为创业者提供物理空间,它还必须具备孵化的功能,“孵化”和“载体”犹如鸟之两翼,让发展目标更为明确。
秉持这样的理念,作为孵化器功能定位的厦门创新创业园主要园区渐成规模,包括:分三期建成的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分两期建成的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两个园区加起来的总面积接近30万平方米,这种载体与孵化功能兼具的创业场地受到了创业者的欢迎,每年都有不少企业排队等候“入孵”。
“企业孵化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任务,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把这个职责授予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就一定要把这个机制扛好。所以这么多年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不忘初心,包括现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都要做好主业,最擅长的东西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孵化器了。”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施立华曾在厦门创新创业园工作十六年,在她看来,创新创业园成绩的取得,和二十年来坚持做好企业孵化密不可分,“在这条路上我们坚持不懈,走了二十年,因为有这二十年的付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管理的孵化面积高达5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苗圃、孵化到加速,培育了很多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还有上市公司。”
推行加速器试点运作涌现多家企业
孵化器的作用好比金蛋孵出小鸡,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不少刚孵出的“小鸡企业”尚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对此,厦门创新创业园先行先试,2007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加速器的试点运作,将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一期、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11幢研发小楼定位于加速器实验基地,帮助一批“小鸡企业”,待他们加速成长后再毕业到高新园区。
很快,加速器成为又一片创业者的“乐土”。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厦门创新创业园积极总结、复制加速器试点经验,先后于2013年、2015年,建成3.8万平方米的加速器一期,以及5.3万平方米的加速器二期基地。截至目前,加速器总规模达到11.8万平方米,大家熟知的三维丝环保和乾照光电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就是在加速器中快速成长,其涌现的高速成长企业还包括威士邦环境、嘉戎技术、英诺尔充源、华特新材料、福钠新材料、日臻动力、新声科技、瑞之路、景恒科技、唐昱、致善生物等。
形成特色生态体系实力居国内前列
对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不仅是资金的支持,而是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撑。二十年来,一批批创业者在创业园得到了独具特色的“2+6”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支撑——即“孵化+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金融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人才与培训平台、市场拓展平台、后勤与商务平台”等6大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厦门创新创业园充分汇聚政府、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和资源,为留学人员和科技人才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体系支撑,是科技部重点扶持、海峡西岸最大、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集群,总体孵化实力位居国内孵化器行业前茅。
一系列国家级荣誉,见证了厦门创新创业园二十年来打造“双创”生态链的探索——2001年被科技部等部委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002年经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2016年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国家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服务机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历程
二十年大事记
●1996年12月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注册成立
●2000年5月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期动工兴建
●2001年6月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家外专局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1年8月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001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厦门大学、厦门市科委、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由创业园负责日常运作
●2002年3月27日《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由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2003年4月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二期工程动工兴建。
●2003年5月全国第一家台湾学者创业园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挂牌成立
●2004年12月国家人事部批复同意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8年1月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2008年5月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基地挂牌成立
●2010年6月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三期工程动工兴建
●2012年1月火炬东部孵化园建成投入使用
●2013年6月厦门科技企业加速器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2015年9月厦门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建成投入使用
●2015年9月位于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众创空间“厦门芝麻开门创客汇”正式启动运营
●2015年12月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2016年7月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入选2016年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入选2016年福建省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2016年8月厦门芝麻开门创客汇被福建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展望
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
二十年,新起点,新挑战。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黄永鸿坦言,在“双创”热潮下,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孵化器涌现,这使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发展面临了新挑战,如何在二十年积淀的基础上,保有核心竞争力是厦门创新创业园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创新创业园现在是综合性的孵化器,今后我们将结合火炬高新区的发展规划与厦门创新创业园过去二十年积累的优势,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做专做细。”黄永鸿表示,“专业化”将是厦门创新创业园今后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具体的方向将包括新材料、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我市、高新区大力发展的产业。他还透露,未来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将走出去“筑巢”, “我们希望能把握对台的地缘优势,到台湾办孵化器,同时争取能在硅谷办有自己的基地,加快国际化高端的人才、资本、项目到厦门创新创业园落地。”
【链接】
芝麻开门创客汇
国家级孵化器 设立的众创空间
台湾创业团队在这里研发出了VR(虚拟现实)取景器;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创客在这里潜心钻研全站开发监测项目;马来西亚华人则在这里实现了环保创业的梦想……作为我市首个由国家级孵化器设立运营的众创空间,也是我市首个纯国有背景的众创空间,位于厦门创新创业园、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打造的厦门芝麻开门创客汇运营一年多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先后有47个团队入驻,成功毕业项目有11个,获得融资项目有3个。
在芝麻开门创客汇,创业者们除了享受租金优惠、政策福利外,更有贴心全面的创业服务和投资人的真金白银相赠。自2015年9月21日运营以来,芝麻开门创客汇延续国家级孵化器的优秀基因,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服务上建立了项目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导师的三级服务梯队,涵盖公司注册、财税代理、法务咨询、产业链对接、政策申报、知识产权、技术平台等全方位的服务内容;在互动平台方面打造了“创业者说”、 “专业服务日”、“项目路演”、“厦门创新创业园校友会”等品牌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千人,使创客汇入驻团队之间、团队和园区企业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信息,寻找合作机会。
在对台交流方面,芝麻开门创客汇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先后接待台湾青创总会、高雄市青创协会、台湾资策会下属台北APP创意园区等机构代表团的参访,并引进高雄市青创协会在创客汇设立大陆首个育成中心——“高市青创(厦门)育成中心”,已吸引11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进驻。
热点文章链接:
【图解】一图看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关注】2017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信号?——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