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庐江有城池,城池在庐江

2017-10-22 汪德生 庐江老乡网

招租  

 工厂位于庐江县高新技术开发区移湖路与洋河路(南)交叉处,占地30亩。综合楼一栋,2560㎡,框架结构,任凭使用者分隔,装潢到位。钢构厂房一栋,带行车大梁,面积约7000㎡。厂区水、燃气、光纤工程电缆安装到位,独立250kv变压器。空地面积15亩,可根据需要扩建。招商方式:整体出租或合作经营。


联系人:徐先生,电话:18956566300。


一座古城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它们沧桑雄宏的身躯写满故事,走进它,聆听历史的回响……


城池村古城遗址,亦名大城、大城坂。位于柯坦镇城池村境内,距庐城西南15千米。



清光绪《庐江县志》 (卷之二·古迹)载:“大城,《天下名胜志》 :大城在庐江西南三十里,曹氏拒吴所筑。按,庐江县西南大城,或谓即故舒县旧址。三国时,庐江、巢县及无为州,皆为吴所据。魏不应得于此筑城也。”


此段文字记载,对“大城”是否是“曹氏拒吴所筑”,引发当代文史研究工作者两种不同观点:


其一,认同光绪《庐江县志》的“按”(即注释),此城非曹操所筑。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卷二十六:庐江县“盖因旧郡而名。”


庐江,古水名。秦始皇统一中原,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推行郡县制,以境内有庐江水而命名的“庐江郡”,就置于长江中游南岸区域。时庐江郡辖今江西全境和今安徽黄山、宣城两市及芜湖市南部地区,郡治(首府)番县(今江西省鄱阳县)。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区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这时的庐江郡只是沿用原庐江郡旧名,境内已无庐江水了。       


时庐江郡“领县十二:曰舒、曰居巢、曰皖、曰龙舒……,郡治舒”。即西汉时庐江郡下辖12个县,他们分别是:舒县、居巢县、皖县、龙舒县等。郡治舒县(今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


舒县,源于古舒国。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春秋》僖公三年(前657):“徐人取舒”。舒亡后,为楚邑。汉武帝因邑建(舒)县,兼庐江郡治。东汉(25—220年),沿西汉旧制。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拨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述:当年庐江郡治舒县城“考其遗址,位于今庐江县城池乡城池村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由此认定:此“大城遗址”应是汉庐江郡舒县城池遗址。 


“古城遗址”即庐江郡舒县城池,《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周瑜“庐江郡舒县人”,出生于东汉熹平四年(175 ),家住舒县城,青少年时期均在舒县城度过;曾将“道南大宅”赠与童年好友孙策。而曹操驻军舒县是在建安年间(196—219),由此可知,早在曹操驻军之前,舒县城(即古城)就已经存在,故“魏不应得于此筑城也。”



其二,认同《天下名胜志》所载,此“大城”是“曹氏拒吴所筑”。


东汉末,庐江乃曹操、孙权相互争夺之军事要地。虽说“三国时,庐江、巢县及无为州,皆为吴所据。”但在三国鼎立前期,曹操和孙权都曾经相继占据庐江。例如曹操在金牛造安城,孙权在金牛山建赤乌塔。尤其是今日之庐江县境内,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地名远远多于吴国(孙权),诸如柴埠渡、盔头畈、失曹岭等等。故此,“大城遗址”应是曹操占据舒县时为防御孙权入侵所筑城防遗址。


不论“大城”(即古舒县城池)“魏不应得于此筑城也”、还是“曹氏拒吴所筑”,但“古城遗址”属两汉时期古城址,无可争议。


该遗址地势平坦开阔,三面环山,南面3千米有白兔山,西南面5千米有浮祥山,西北5千米有狮子山、芝麻山,东北6千米有青龙山,东4千米和6千米分别有小烟墩和大烟墩,南有王家河古河道。


城址平面呈近长方形,南北长约600-700米,东西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为40多万平方米,城址主体部分现是村庄、农田和水塘。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村民犁田时,在田间地头发现大量石块。现经初步调查,原城址分为东、西城两部分,地势较平坦,城墙四面有护城河(现是池塘)呈不连续分布。



原城墙由石块垒砌和夯土堆筑,因年代久远和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现城墙主体部分是河埂和农田,夯土城墙断续可见,呈红色的燧石石基连续分布于夯土城墙下部,目前残存的城墙段距地表约1-2米,宽约10米。城址东、南、西、北段城墙段走向及规格大体上比较明确。在对城址西部的初步勘查中发现有文化层的分布,灰层厚约10厘米,夹杂大量红烧土,同时在对城址的调查中在地表采集到商周时期印纹陶片和六朝瓦当等建筑构件,现存放在庐江县文物管理所的汉代石雕药碾、石斧、汉罐等陶瓷器皿(均属国家二、三级文物)就出土此处。


古城遗址采集陶片 

从古城外部环境看,东有“小烟墩”、“大烟墩”,是两处用于燃放烟火报告敌情的“报警”前哨。古城以北有个“大城坂”,地势平坦,是用于兵马操练的地方,紧挨“大城坂”有一口“大汉塘”是古城兵马用水之处。“大城坂”右侧有一“草院”(今草院村民组),是屯积草料的场所;左侧为“大荒田”、“小荒田” (今徐家荒田村民组),乃当年荒废良田,专供放马之地。


20世纪末,城池村修建了一座水面达300多亩的园林水库。因这座水库是在当年古城河的基础上兴建,故又得名“大汉塘”。水库里种植了数千株水杉,密密匝匝,浓荫蔽日。由于树林四周环水,且树木参天,人不易接近,故鸟儿喜欢栖息于此。每当晨曦初露,白鹭鸟儿们纷纷飞出杉林,薄暮时分,又翩翩归来,霞光鸟影倒映水中,组合成一幅山水画巻,美不胜收。 


2011年8月,城池村古城遗址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2013年5月,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大汉塘”风光  


附:城池村沿革


城池村,以其历史遗址而得名。位于柯坦镇东南部;东依柿树村,南、西与枣岗村相连,北与陈埠社区毗邻。


清同治四年(1865),境域置大城坂保,属西乡14保之一;民国年间,境域内分设小墩、柿树、徐田保。


民主政权时期(1947.9—1948.8)置城池乡,隶属柯坦区。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撤销柯坦区,城池乡划归乐桥区。1961年成立城池人民公社,下辖新田、城池、柘园、枣岗、钟岗、蜈西6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级建制,大队改为村委会,隶属乐桥区。1992年撤区并乡,置县直属陈埠乡,原城池乡所辖村隶属陈埠乡。 2003年,全县村级规模调整,城池与蜈西合并为城池村,隶属陈埠乡。


2005年7月,撤销陈埠乡,并入柯坦镇。同年底,全县社区、村级规模再度调整,新田村整建制并入城池村。组建新城池村委会,隶属柯坦镇。



近期资讯

·视听盛宴,红歌嘹亮:庐江近百名音乐教师合唱“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暖身又暖心,庐江人这个你必须要知道!

·【历史渊源考略】合肥、庐江千年分合之旅,这次真的懂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