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经之《礼记》

2016-04-16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作品简介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这部儒学杂编,内容很庞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有专记某项礼节的,体裁跟《仪礼》相近,如《奔丧》、《投壶》。有专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是份别解释《仪礼》中《士冠礼》、《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丧服》各篇的,跟《仪札》关系最为密切。 
有杂记丧服丧事的,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 
有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篇。有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如《曲礼》、《内则》、《少仪》等篇就是。 
有记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这些篇大都是托名孔子的儒家言论。 
有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此外还有授时颁政的《月令》,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
经典语录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译文: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事情。


3、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译文:治平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安闲与欢快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和顺;动乱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怨恨与愤怒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治的乖悖;被别人征服的国家的音乐,必然充满悲哀、忧愁的情调,显示当时人民正在遭受苦难。每个时代的音乐与当时的政治总是息息相关的。


4、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译文:歌声昂扬,如用力举物;歌声低沉,如物体坠落;歌声婉曲,犹如转折;歌声停止,好像枯木。直而折曲的歌声,方正如矩;委婉的歌声,圆曲如规,联贯起来正如一串珍珠。


5、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译文: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好句摘抄

译文:“大道”系指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天下为公”系指天下是大家的,不是那个人、那个党、那个派所独有的


7、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译文: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8、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仁人有了财富则务于施与他人,以此来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则将身心投入到敛财中去,以追求财富的积累。”如何处理仁德与财富的关系,是治国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9、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译文: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


10、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1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译文: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颠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


12、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把别人看得尊贵而把自己看得轻微,先考虑别人而后考虑自己。尊重别人胜过尊重自己,别人的利益重于自己的利益,这是古人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妄自尊大、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人所不齿的。


13、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译文:处于一定的职位,就要有在那个职位上应该提出的意见,有在那个职位上应该有的行为;如果尸位素餐。始终没有在那十职位上应该提出的意见,或只是说说而不去做,是君子的都为这种行为而感到羞耻。


14、临财毋苟得,临建毋苟免。 

译文:面临财富,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面临危难,不要用不正当的方法求幸免。这两句古训,告诚人们不取不义之财,不求苛全性命,要做到临财不贪。临危不惧,至今仍可引以自勉或勉人。


1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译文:礼节贵乎有采有往。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台乎礼数的。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习惯上称之为“礼尚往来”。现在也用以比喻对方对我怎么样,我就对对方怎么样。而“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句,又多喻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对付敌人的手段。


16、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译文:君子的交往不用虚言藻饰,就像水那样清淡,小人的交往多用甜言蜜语,像醴酒那样甘甜;君子之交如淡水相合久成江河,小人之交如甜酒相掺久乃败坏。交友应待之以诚而不在表面上的甜言蜜语,《礼记》这段话用浅显的事理作比喻,很显有启迪作用。


17、倒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译文:大的伤口愈合的日子要长,剧痛之病痊愈就会缓慢。经受巨大的创伤必须有一定时期才能恢复。经历大的波折或战乱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正常。可用于说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象,提醒人们避免巨创剧痛。


18、心广体胖。

译文: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适舒坦。胸襟开阔,诸事提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思想无郁结,新陈代谢顺畅,自然会精神舒泰,身体安适。后也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肥胖、壮实。也有说“心宽体胖”或“心广体自宽”的,与此义同。


19、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译文:不珍爱金玉,而把忠诚信义当作宝贝。古人在这里把“忠信”看得比“金玉”还要贵重。封建时代的“忠信”,自有其特定的阶级内容。今天如能赋予新义,从为人处事应信守革命道义的角度来理解,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物有车末,事有终始。

译文:天下万物有本有末,经营百事有始有终。此二句以精当的语言,点出事物都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别,言外之意就是:办事时应先抓住根本,抓住主要矛盾,那么枝节问题、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作者还认为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因而要注意根本求源,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钳匙。此名句对分析问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1、无征不信。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不管你说得如何好,说得如何动听,未经过验证的理论和事实,我不能给予全信,表明了作者重视实践的观点。


22、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译文:进入别国的国境,要问一下有哪些是法令不允许的事项;进入都城,要问一下该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人家,要问一下应避的家讳。这几句集中表达了应体察民情,入乡随俗的观点。在作者看来,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样才能不闹笑话,不犯忌讳,不触犯别国的法令。这样作,一是尊重别人的权力、习惯;二是可使自己与别国人民结合在一起,更好地生存下去。可以这几句说明应了解和尊重异国他乡的风俗。


2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兽。

译文:鹦鹉虽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仍是飞鸟;猩猩虽也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还是走兽。巧嘴的鹦鹉和猩猩,虽善于学舌,有“能言”之名,却仍然改变不了它们作为禽兽的本质。比喻看问题不能只看形式而重在看其实质。


24、情欲信,辞欲巧。

译文:感情要真诚,语言要精巧。这两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说明了文学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表达的感情一定要真实,这样才能打动人心;作品的语言一定要力求精美,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供引用强调在文学创作中要抒发真情实感,要讲究语言工巧。


25、毋剿说,毋雷同。

译文:不要窃取别人的言论,伪装成为自己的学说;不要附和别人的说法,作别人的传声筒。此条反对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的学风,也反对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没有超越与创造意识的作风。该名句句式简短,句型相近,既给人以力感,又给人以节奏感:六个字分两截,整整齐齐,给人斩钉截铁的强烈印象。


2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文: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一个人再勤备,他所能读的书与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独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治学的人应该以文会友,加强横向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获得许多自己不曾涉足的领域内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见闻,同时也是一个整理、消化和运用自己固有知识的好方法。


2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这几句是强谓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译文:学习应该做到的境界是: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细密地思考,明确地辨析,切实地实行。这是儒家的治学标准。


2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莱肴,不吃,是品不出它的美味来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是不会懂得它的优越的。此条从反面立论,阐述治学的道理,先以生活中品尝美味的小事起兴,引出学习的重要性,表现手法含蓄、曲折,耐人寻味。


30、教学相长。

译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增益、互相促进的关系。本名句阐述“教”与“学”这两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范畴的辩证关系。名句没有把“教”凌驾于“学”之上,而是把它们相提并论,从一个新颖的角度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道出了二者关系的实质,具有极强的哲理性,故而成为从古至今信奉不疑的教育原则。


3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本名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以善歌者为例引出善教者,提出了检验“善教”的尺度——教育对象能否“继其志”。阐发的道理有理有据,颇有层次,审视的角度也是客观的


32、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

译文:教育者要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然后才能挽救他的过失。本名句提出了一条教育原则。这条原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设立的。它强调,教育者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否则将会无的放矢。


3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教师,就是发扬人们的优点,并且补救他们各自缺点的人。《札记·学记》说:“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意思是: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贪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少.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容曷,有的缺点在干遇到困难就停止。这四种却点,是由于各人心理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缺点。


3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建立国家,治理民众,教育和学习是首要的。此名句直蕾教育的极端重饕性,把它提到建屋治臣的根本方略的高度,有力地突出了教育的地位,显现出教育在一个国家政治生括中的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重视教育,砖系我茸优良的民族传统,足以成舟我们今无发屉教育事业的借鉴。


3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译文:仪礼不适用于普通的平民百姓,刑罚不能加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大夫。此二句露骨地反映了封建法律的不平等性。“礼”与“刑”作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不过是欺骗镇压人民群众的工具而已。


3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国家增加物质财富有一个基本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增加得快,耗用得慢,这样国家的资财就会经常富足。这几句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一条朴素的真理。可供引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及速度对于国家经济的作用。


37、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

译文:如旱一个国家没有够用九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财力、物力不足”;如果没有够用六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情况紧急”;如果没有够用三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不是个国家”。这段带有夸张意味的议论,强调了必要的财力物力储备对于一个国家命运的决定作用,可供引用论述积蓄的重要意义。


38、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译文: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在社会精神领域内,贵义贱利是我国占代正统的义利观。《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刘向《新序·义勇》:“见利不动,临死不恐”,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强调精神价值,轻视物质利益的非功利性特点,使中国的政治精神有着明显曲伦理道德趋向,在特定条件下有助于人们克服物质的不足,振奋精神,执着追求一种高尚的理想。对进一传统观念应给历史的肯定。


39、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译文:举荐人才,对内不避自己亲属近人,对外不避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荐贤举才要有求实精神,不计个人恩怨,一切出于公心,而不应君与个人的关系如何。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任用干部处理公事要出于公心,大公无私,不避亲怨。


4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译文:人民所喜爱的,就也喜爱,人民所厌恶的,就也厌恶。这几句主要是对统治者来说的。作为统治者,一言一行,特别是处理政事,制订政策,要合乎民意,喜人民之所喜,恶人民之所恶,与人民保持一致。


41、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得到众人就得到国家,失去众人就失去国家。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得以巩固,失掉人民的拥护,国家就要灭亡。过两句说明了重民爱民的重要性。


42、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译文:制定国家财政计划,以估计收入的多少,作为支出的根据。制定国家经济支出的计划,应以收入的多少作为依据。支出超出了收入,少则会带来经济困难,多则会造成经济崩溃。这两句可用来指导制订国家的经济支出计划。人们也多用“量入为出”来作为集体、家庭和个人经济支出的一个原则。


4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译文:治理国家既要严,又要缓,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这一段话原意是讲治理国家的法则。大意是讲在治理国家上,只讲严而不讲缓,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这样做的;只讲缓而不讲严,又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不肯僦的。既有严又有缓,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法则呀。这是孔子对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能够做到宽严相济的赞扬。因为其中强调对立双方的辩证关系,因而对人们很有启发作用。在现实生话中,我们常常赋予这段话以新的生命力,用以说明要劳逸结合,刚柔相济,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


44、不食嗟来之食。

据《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齐国大饥,有一个叫黔(qian前)敖的人在路上给饥民施舍饭食。此时,一个衣冠不整的饥民走来,黔敖喊道:“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那个饥民抬起眼睛注视着他说:“予唯~,以至于斯也”(意思是“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落到这种地步啊!”),终于辞谢不吃.以致饿死。后以“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甚至别有用心的施舍。嗟,一种不礼貌的呼唤声。本句大意是:不吃“嗟来”的食物。~表现了一种清高的骨气。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把解放前夕美国施舍的“救济粉”称为“嗟来之食”,认为“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并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民族气节,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古老的名句。


45、口惠而实不至。

译文:口头许给人好处而实际上没有给人好处。许给人好处,就要给人好处;许给人好处而没有给人好处,就是虚情假意,谎言骗人。这样,轻则失信于人,重则招致怨恨,好口惠者不可不思。此句多用于形容口头上许愿很多而实际上不予兑现的人。


4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道德、品性为根本。若人们不将修养自身的道德品性为根本,就不可能管理好家族,治理好国家,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却反过来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47、至诚无息。

译文: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48、至诚如神。 

译文:极其真诚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49、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译文:成子高病倒在床。庆遗进屋问他说:“您的病已很危急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高说:“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要害人。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要危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1、医生三世,不服其药。


5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5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5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55、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译文: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优点遮盖不了缺点。


56、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57、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8、仁者义之本也。


59、仁者莫大于爱人。 


60、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6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6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就会了,可是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果真能照这样自去做,那么即使再笨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在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63、其德薄者其志轻。 礼记名言语录


64、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放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不要因为处在暗处,不要因为是细小的事情,只要是君子,即使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对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65、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66、君子诚之为贵。


67、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好句摘抄


68、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69、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70、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7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礼记名言语录


72、观其舞,知其德。


7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74、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75、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好句摘抄


7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77、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78、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教学。


7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名言语录

译文: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8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8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82、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8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84、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85、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6、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微信号:yuluquanji(←长按复制)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