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叔本华人生哲学》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

2016-04-08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作品简介
作者:叔本华(德国)

《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村题。在叔本华看来,每一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经典语录

1、只要我们有机会认清古今多少伟人曾受过蠢虫的蔑视,也就晓得在乎别人怎么说便是太尊敬别人了。


2、抱怨卑贱的目的毫无用处,因为无论人们说什么,都是他们支配着整个世界,我们用不着抱怨世俗目的的低下


3、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精明,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


4、聪明的人首先要努力争取的无过于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求得安静和闲暇,以求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隐退;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越少。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5、取悦我们所需要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


6、如果一个年轻人很早就洞察人事,擅长于与人应接、打交道,这可是一个糟糕的迹象,它预示这个人属于平庸之辈。


7、对自己适时的小小约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避免了许多外在的桎梏。自我约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与此相比,来自外在的约束却是严峻和残忍的,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8、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他来说,都是纯粹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9、那些避免与同类过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10、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人表现出聪明和思想只能激起别人对他的憎恨和反感。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愚蠢和无能。对于人来说,最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莫过于精神思想素质,因为人正是基于这方面的优势才优于动物。所以,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不可以期望得到这种待遇。


11、与他人的交往涉及到将水准降至同等的问题。一个人所具有但不为其他人所同时具有的素质在他们碰到一起时就不会起作用;当一个人为其同伴做出牺牲时,这种自我牺牲并不能博得别人的赏识。


12、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但虚荣则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骄傲是发自内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而虚荣则是从外在、因而是间接地努力试图获得这一自我敬重。直接地说,虚荣就是博取他人的赞许,以便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对自己的良好评价。因此,虚荣使人健谈,但骄傲却让人沉默。


13、一想到大多数人是如此的卑鄙肮脏、如此地麻木不仁,换言之,如此地庸俗下流,你将明白除非你自己变得跟他们同样庸俗下流,否则你绝不可能与他们对话。


14、通常,那些具有高贵本性和出众思想禀赋的人,会令人吃惊地暴露出缺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


15、欲望愈强烈、愈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经常附在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苦恼。


16、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息的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求官位、头衔、证书,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处于同样的目的。


17、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与人交往,那几乎就等于说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素质的人。


18、人性中最坏的特点是对别人的不幸遭遇幸灾乐祸,这是一种非常接近残忍的感情。幸灾乐祸所带来的笑骂,简直是来自地狱的笑声。


19、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的消磨时光。教育对这类凡夫俗子也不能扩大他的精神价值。


20、骄傲中最廉价的一种是国家骄傲;因为当一个人以其祖国为荣时,就表示他自己没有足以自傲的品格,不然他也不会把骄傲放在那与千百万同胞所共享的东西上了。天赋资质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国家的短处。只有本身一无是处的笨人才不得不依赖他祖国的骄傲;他高兴的维护祖国的任何缺点和短处,借祖国的荣耀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1、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精神迟钝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人们对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强烈的关注,正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空虚。


22、造作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某种自我谴责和贬低,因为我们试图显示出一副我们认为比自己更好、但其实我们又不是的样子。精心打扮,假装具有某种的素质,其实就是承认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23、要做到温文尔雅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而大多数人却根本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人们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他们有极大的兴趣。


24、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面。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


25、只要人们仍然受到性欲的影响,或者受到这一魔鬼的摆布操纵,那么,性欲所造成的没完没了、花样繁多的忧郁,及产生的情绪冲动,就会使人总是处于一种轻微的精神错乱之中。所以,只有在性欲消失了的时候,人才会变得理智。


26、一般人将其一生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上,或是财产、地位、爱妻和子女,或是朋友、社会等等,一旦失去了他们,或者他们令他失望,他的幸福根基就毁坏了。换句话说,他的重心随着每个欲念和幻想而改变位置,却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27、人们通常关注的是世俗常规给予一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且只是意外地提及。


28、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某些特别粗俗或愚昧的人,你也千万不要为此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而应当把它仅仅看作对你获取知识的一种补充——既在人类品性的研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新事实。你应当像一位偶然发现了一种罕见矿石的矿物学家那样对待他。


29、人们常自我陶醉并且还理直气壮,要知道一个人真正能够了解和欣赏的,到头来还是那些与他气味相投的东西。在一只狗的心目中,世上最好的东西还是一只狗,其他可以以此类推,这就证明了“物以类聚”的道理了。


30、“沙漠”,这里一个多么令人无奈的比喻,然而生活又却是如此,我们无时不刻处在“沙漠”的包围之中。


31、我们的最大乐趣在于得到别人的赞叹;但尽管羡慕者有充分的理由羡慕别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羡慕之情。所以,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够做到真正赞叹自己的人。


32、一个彻底否定求生意志的人,从外表看起来,他的确是贫穷、一无所有、既无欢乐亦无生趣的人,但心灵则是一片清澄,充满宁静和喜悦。他们所达到的这种心灵真正的清朗及平静,绝不会被任何人所干扰妨碍。对于这种境界,我们内心的善良精神,将立刻可以发现那是比一切成就更卓越的东西。


33、庸俗的人是指那些没有心灵渴求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曾有对知识和见解本身发生的欲求,也无体会与它们相近的美感快乐。若逢美感乐趣正值时尚,他就为了追求时髦,也会试着去品尝此种乐趣,但他并不真正喜欢这些东西,甚至对它们很反感。庸俗的人真正喜欢的是感官的享受,还有就是虚荣心的满足,他们相信这些完全可以补偿其他方面的损失。在他们眼里,香槟和美女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存在了。


34、有强大睿智的人能够完全不涉及意欲,热切关心一些纯知识的事物。诸如对自然的观察、对人事的思索、对历史上伟大成就的领会和了解,这些活动本身就含有最高贵的快乐源泉。他们能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审美中,得到无穷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


35、在高朋满座的隆重场面,表面上看,人们兴高采烈,沉浸在一片高贵的愉快气氛之中,但通常,拘束、尴尬和无聊才是到场的真正客人。众人聚合的地方,也就是无赖集会之处。真理通常都拒绝在这些地方出现而另投别处。


36、人们交谈的内容大都是一些轻浮、幼稚的东西,它赶走了有分量、严肃的话题。事实上,深刻理解力的存在本身就使狭窄、愚昧的人惊慌和难受。


37、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唯一能够达到超然境地的方法是让人们了解到你是独立于他们的。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经常感到没有他们你也能生活得非常好,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它将会使友谊更加牢不可破。


38、我们没有痛苦的时候,蠢蠢欲动的欲望就向我们映照出种种并不存在的快乐、享受的幻象,这些镜中花、水中月诱惑我们对其亦步亦趋。其实,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39、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


40、成熟的年龄和丰富的阅历在很多方面仍不足以跟高出一筹的精神智力相匹敌。


41、人们从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中获取极大的喜悦。


42、越是高贵的力量所带来的快乐,其再现性就越高,所获得的幸福就越稳定。


43、一个人的作品越是属于后世,亦即属于整个人类,那么他的作品就越不为自己的时代所理解。因为他创作的作品并没有体现自己时代的特殊色彩和气息。艺术史和文学史告诉我们:人类精神思想的最高级的产物一般都得不到公众的欢迎。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与读者本人同气相通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这个读者的欢心。


44、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种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所定下的差别,前者通常与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避社交聚会。


45、每一个出色的人,当他过了40岁以后,他就很难摆脱掉对人的某种程度的憎恶。因为,很自然地,他通过自己推断别人,而逐渐对人感到失望。他看到人们无论思想还是感情,都不是与他同处一个水平线上,而是远远逊色于他。他因而希望避免与这些人来往,因为一般来说,每一个人对独处,既与自己为伴的喜爱抑或憎恶,由他自身的内在价值所决定。


46、一个人自身直接拥有的东西才具有绝对的价值,因而,伟大的心和伟大的头脑所具备的价值和幸福全在于他们的自身。如果一个人的自身本性欠缺价值,那他这个人也就欠缺价值。。


47、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的首要因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种独立生活和免于忧虑的能力。


48、别人是寄存我们真正幸福的最坏之处。


49、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谁要是不喜欢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


50、感觉到自己的优势对于我们的精神是惬意的。因此,每个人都会天性靠近会给他带来这种优越感觉的物体。因此,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


51、一个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随时准备做并且也能够做到以下两件事:防患于未然与豁达大度。前者使他避免损失和伤害,后者使他避开冲突和争吵。


52、凡是活在人类世界中的人,都会一再地感觉到,道德的低落与心智的无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好像是从一个地方产生出来似的。


53、浮世欲望的满足,正如抛给乞丐的施舍,维持他活过今天,却也延长了他的苦难到明日。


54、谁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学的教诲,并因此知道我们的整个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拒绝这一存在,那么,他就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会热烈地追求这尘世的一切,也不会抱怨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


55、少数具备天赋才情之人,他们过着两种生活­­, 私人生活和睿智的生活。睿智的生活渐渐成为他的真正生活,私人生活仅是达到睿智生活的手段而已。随着学问和见识的成长,这种睿智生活也似一个渐渐成形的艺术品一样,会更趋坚实,更具强度和固定性,生命内在的调和也更趋统一。


56、世上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厌倦,因为他们的才智不是独立,仅用来做施行意志力的工具,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他们若没有特殊动机,则意志无所求,才智便也休息了,因为才智和意志都须外物来发动。


57、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己的兴趣与快乐,没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58、生命临近结束的时候,就犹如一场假面舞会结束了,我们都摘下了面具。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只有当生命临近完结之时,我们才真正认清和明白了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


59、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一个人能直接体悟的,也就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外在世界的影响也不过促使我们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明白一点说,每一个人都受自己意识的限定,我们并不能直接的超出自己意识的限定而变成另一个人,因此,外界的帮助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用处。


60、那些禀赋优异,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创作意蕴丰富、和谐连贯的巨著的人,在这一方面可称得上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在这种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都怀有一种很高层次的兴趣,这种兴趣使他们的生活平添了一种他人的生活所缺乏的风味。


61、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那些无足轻重的人却备受赏识。于是,隐退立刻成为一个人具有高尚品质的证明和结果,并且,还将是那些自身具有某种价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智慧。


62、一个人价值越大,他在传统社会中的乐趣就越小。


63、某些在别的方面并不显示出丝毫洞察力的人,却可以是研究别人私事的专家。


64、一个人的独特个性远远优于民族性,因为国民性涉及的是大众。在每一个国家,人们的狭窄、反常和卑劣都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国民性。一个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自己民族卑劣的那一面。


65、所谓属于后世的人,其实是属于人性全体;他的作品不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或时代风味,所以他的作品不能取悦于他的同时代人,人们不了解他,他也像陌生人一样生活在他们之中。人们比较欣赏能够窥见他们所处时代之特色,或者能够捕捉此一刻的特殊气氛之人,然而如此得来的名声却是与时俱亡的。


66、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67、除了一些很稀有和幸运的例子以外,我们碰到的除了是人性缺陷的标本以外,不会是别的东西。对于这些人最好敬而远之。


68、无聊只是必然伴随着那些除了感官享受和社交乐趣以外,别无其他乐趣的人。这些人并不曾开发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潜力。如果一个人原先就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它总会有绰绰有余的精神力以抵御无聊。


69、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就产生奢侈浪费和灾祸。人要避免灾祸的最好方法,莫如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人的心灵财富愈多,厌倦所占的地位就愈小。


70、天赋之才常疏远他人,只因自身所具备的已绰绰有余,不需也不能从他人中得到什么,所以他人引以为乐的事,他只觉得肤浅乏味罢了。


71、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及其他的不好之处。


72、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73、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既然大多数人的素质都是那样低级,我们也巴不得避开所有这些人,因为我们和这些人唯一能够沟通的方面,只是我们本性中那些令人羞耻的成分。


74、我们行动和努力的指南不可以是想象中的图像,而应该是考虑清楚的概念。因为事物的直观图像是直接的认识,它比概念,亦即抽象的思想,更加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意欲。概念只能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情形,因此,概念只能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意欲,但概念却能恪守诺言。


75、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我们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76、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的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中外名著语录全集
微信号:yuluquanji(←长按复制)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