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敢称自己是新中产 看看这些标准你符合几个?

2017-08-12 迪壹时事

当“中产阶级”这一定义不再仅仅是指收入和资产的财务概念,当“鄙视链”在看剧、音乐、运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新中产”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概念。今年4月,智联招聘联合吴晓波频道发起“新锐中产大调查”,近日调查报告出炉。根据报告显示,一半以上新中产为80后,九成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七成来自一二线城市。

备注: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二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石家庄、太原、郑州、哈尔滨、长春、泉州、南通、合肥、南昌、苏州、温州、珠海、佛山、昆明、海口、贵阳、兰州、南宁、乌鲁木齐

调查发现,新中产主要由80后组成,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80后是当下新中产的最大子群体,占比为54%,其次是70后和90后。其中,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2.91%和40.03%,有27.06%来自三四线及其他城市。此外,他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超过91.7%的人拥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其中21.3%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净收入:一年净收入5万也能是中产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份报告中,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阶级感”——5万元在北上广深可能是“蚁族”,而在青岛无锡兰州南宁,则可能是“贵族”。这次调查没有对新中产进行财务概念上的严格划分,针对净收入5万以上人群,通过自问“你认为自己是中产吗”来进行判断。

相比收入,一个家庭除去开支之后的净收入,更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新中产数据显示,不论哪一个级别的城市,除去开支后净收入相同水平的家庭,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的比例高度一致。

生活方式:热爱旅游、注重健康、重视充电

中产的标准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区分受访者是否认为自己属于中产或新中产家庭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健康和生活方式方面。调查发现,即便在同一收入水平上,认为自己属于新中产的群体,更注重走出去看看,增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也更注重健康,他们在消费、审美和与世界的连接方式上更现代也更加新潮。

以20-50万净收入的家庭为例,教育背景、婚姻、年龄基本一致,但认为“我是中产”的群体在旅行、出国游、购买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商业保险、运动健身等方面的支出明显高于认为“我不是中产”的群体。

新中产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近期,一篇美国文章《炫耀性消费已经结束了,现在都是无形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over. It's all about intangibles now)翻译过后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其核心内容就是现在美国的上层阶级加大了对知识的消费,谈资成为比名牌包包更昂贵的奢侈品。

而这,也与中国的新中产生活趋势相同。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过去一年新中产消费的核心主题是消费升级,在消费显著增加的Top10选项里,仅有1项是实物类商品(服饰),其余9项都是体验类服务。其中排在第一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学习与自我提升,超过一半的新中产人士显著增加了这方面开支,这得益于日渐成熟的知识和IP付费产业。第二位是旅行,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新中产吸引更大了。

学习是终身大事,爱读书胜过看电影

而在过去一年对知识产权类的消费中,比例最高的是购买书籍,83%的人有过这方面消费。其次是看电影,占74%。第三位是在线课程或知识类产品,占62.9%。而娱乐类的知识产权消费则相对偏弱,为视频、音乐、网络文学付费的人分别占35.9%、22.5%和13.3%。在83%的购书者中,超过2/3的人有固定的书籍阅读习惯,这意味着至少56%的新中产尊重知识、乐意阅读,并以此作为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后,新中产都集中在哪些行业?

对于新中产而言,城市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很小,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却很大。关于新中产的职业,一线城市中,有57%的调查对象从事IT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四类行业;而在二线城市,这个比例为51%,三四线城市则更低,这是新中产大调查中少数几项与城市级别显著相关的差别。这些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公司总部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因素都使得在大城市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比例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公务员,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一线城市(占比6.0%)比例要低于二线城市(占比10.3%),相对于商业领域的人才流动,体制内工作者受城市级别的影响要小得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