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美洲凌霄,结果子啦。2022.6.26游泳场北路其一,隔离4天整,周六早上7点,我们楼解除封控。第一时间拿着手机跑下楼,拍拍别人家还被封着的门,解封后楼道里被狠狠抛弃的封条,楼门口自由生长的小草,之后,便躲在冬青和柳树树干挡着的地方,惬意地享受会儿朝阳。楼门口的萹蓄,从刚冒出土的时候,我们便已相识
楼里的邻居们三三两两出来透气,回迁的乡里乡亲,热情地彼此打着招呼。无论男女,招呼的方式,多是一串国骂,同仇敌忾地诅咒这被封控的霉运,以及……连累大家被封控的密接者。
我的柳树之下,初春仲春时节,努力长着一些早开堇菜、车前草之类的;进入暮春初夏,身高占据优势的早熟禾等禾本植物占了主场。夏至刚过,就到了“收割”的季节,早熟禾、抱茎小苦荬、狗尾草等大个子,都被割了干净。小区里另一个地方的一片小花山桃草,还没等我拍个全程,为它“作传”,也前后脚被割得只剩下十来公分的硬茬儿。我的“坛城”被清理,那是更久远些的事儿了。被割除的小花山桃草。2022-6-25
躲在树底下时,不由得想起小丸子说,看别人怎么观察树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我知道,她说的是方法。但我想说的,是“姿势”。有的人的观察对象,选在了安静的角落,不大容易受到被折枝、攀爬等干扰,绑了标记物定点观察枝条时,标记物也不大会被好奇的人解走。这种位置还有一个好处,你无论仰观俯视,长焦微距,都可以轻松做自己,物我两忘。我的观察对象,属于与之相反的一类。当时只想着位置要方便,以便于这一年的持续观察。于是,就选了楼下的柳树。而且雌雄柳树十来株,我特意选了路旁来来往往都会经过的那一棵。嗯,对,来来往往……都会经过……每每我拍树时,来来往往的邻居们,都会忍不住也好奇地往树上看几眼。熟悉的则会打个招呼:又拍树呢,有啥稀罕东西吗?
树上有鸟啊?不是麻雀吗?
这不是柳树吗?不到处都是吗?
都生虫了还拍,不怕招身上吗?
……
不知这是什么虫子的杰作,看到很多片如此剪裁的
我们楼有一位先生,据说是得了抑郁症,时常见到他倚在楼道里的窗前,或者是站在楼下,专注地朝着一个方向凝望。因为相互不认得,每次在楼上楼下遇到他时,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路过。昨天早上,当我的目光从柳树枝头的珠颈斑鸠身上收回时,恰巧瞥见他站在树冠荫蔽的范围内,又在遥望北方……我心里突然一惊:在过往的邻居们心里,我俩应该是同一类人吧。每天都毫无缘由地站在那里看啊看,唯一的区别,只是一个看天,一个看树。如果明年换一个观察对象的话,我应该不会再这么贪图方便了。“喜事”其二,自然就是中小学要开学了。13号那次开学未遂,我们都已经死了心,觉得娃儿这学期铁定砸手里了,所以当即翻出“底牌”,把姥姥姥爷从新疆请来支援。没想到,我们解封两小时后,北京教委送了个那么惊人的“大礼包”。这封控太值了!虽然二者没有一毛钱关系~~老天爷也来欢庆,周六的气温直接飙升到39℃。为了欢庆解封(和开学),我们到公园野餐。中午坐在毛白杨豪奢的树荫下吃烤串时,感觉自己也是大地烤炉上的一块烤肉,要是应景地再飘点儿杨絮的话,就当是老天爷在撒盐了。
毛白杨树下的瓢虫一家
杨树、烤炉……闲话扯到这里,似乎恰好跟今天的主题也有了关联——上周查《世说新语》里柳树的相关资料时,也看到了有关养由基“百步穿杨”的信息。养由基的故事,最初是载于《战国策》,不过,《史记》中也有记述,而且大宝最近在读少年版《史记》,我也会偶尔翻阅,于是就决定顺便检索一下《史记》中出现的柳。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大家提到百步穿杨的由来时,一般会引用《史记·周本纪》中的这两句。而其源头是《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关于明明射的是柳叶,为何浓缩为“百步穿杨”,之前的文章中解释过,不再赘述。)翻开原文,才发现这并非为养由基作传,神箭手的故事不过是说客苏厉劝说秦将白起的说辞。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秦国的名将白起打算率军攻打魏国,魏国的谋士苏厉(著名纵横家苏秦的三弟,再加上其兄苏代,是比苏轼一家更早的“三苏”)游说白起,称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能百步穿杨且百发百中,这样的武林高手尚有收住锋芒的时候,白起也就别那么好战了,免得“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这个故事还挺奇怪的,苏厉那么诡异的理由白起真的接受了。不知是秦王授意,还是战功赫赫的人,真的会特别珍惜自己的羽毛,前功尽弃。这个别扭感觉,之前跟大宝一起看电视剧《王牌部队》时也曾有过。片中一位名盛一时的医生遇到一个复杂病例,不敢冒险尝试,只因害怕失败会有损自己的名誉。这种“境界”,我等俗人可能一生也无法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引自古诗文网)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汉文帝时,内蒙古河套地区被匈奴人所占据,匈奴骑兵从河套地区南下,一天一夜便可抵达长安附近。对汉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犯边,汉文帝在长安城郊安排了严密的防御部署,并亲自前往军营检阅慰劳部队。当时,周亚夫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细柳。汉文帝的车队在经过其他几个军营时均畅通无阻,唯独来到周亚夫的军营时,受到了阻隔——周亚夫军纪严明,即使汉文帝本人,也不得不按照军纪行事。汉文帝深受震撼,也称赞良久,后任命周亚夫为中尉。此后,“细柳营”“细柳”“营门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李白《司马将军歌》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李白《上之回》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五月营门柳始华,新新草色旧人家。
乡山万里谁相伴,惟有囊中日铸茶。
——唐之淳《马上》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郑思肖《周亚夫细柳营图》
在古诗文网里查关于“细柳”的诗文时,发现李白写过很多跟柳相关的诗句,于是忍不住去知网里查了一下,还真有人专门研究过李白诗中的柳。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折柳·五柳·营门柳——浅谈杨柳典故在李白诗中的运用艺术》一文。
也有人专门做植物文化研究,还有相关的专注,比如《植物文化赏析》。此书微信读书里没收,等我的纸质版到了再做评价。
《论语》中便有关于钻燧改火的记录。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的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就叫改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对此也有记录。四季各用何木?东汉学者马融解释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为什么要“改火”呢?《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一书说,《周礼》中有司爟(guàn)一职,“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之所以换用不同的木材,是为了去除时疾,比如春天用榆木和柳木,夏天再用就会有毒,因此要换用适合夏日所用的枣木和杏木。关于改火和寒食节的关系,也有不少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一读。
这几天乱七八糟看了很多资料,扯得有点儿长。就到这里吧。对了,国槐已有零星花开。本以为它是暑假的花儿,这么早就耐不住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