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金钏儿形象光芒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金钏儿事件对周围人物产生强烈影响,以致宝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都发生转变。而其形象历史文化意义的重要性,正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症结。

一、宝玉和黛玉的态度

得知金钏儿的死讯,宝玉先在母亲房中默默流泪,待宝钗进来才得以脱身;他一个人在院子漫无目的、失魂落魄地转悠;又不住长吁短叹,恨不能立刻去见金钏儿。不料几个麻烦事一并袭来,让他终于迎得必然要到来的家庭暴力。被父亲痛扁之后,宝钗第一个来看望他。宝钗表达的爱心和劝慰让宝玉有所感动;宝钗的关怀是思想开导,对他认识现实有所帮助。


但宝玉对接踵而来的林黛玉口中那些貌似如同宝钗一样试探性、关爱性的劝说却给予明确回绝,并表达即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愿意的坚定信念。宝玉在事后才明白:金钏儿是身处金玉圈子、却有着共同精神追求的一个知音。或许宝玉以前并没有发现,下层丫头金钏儿对共同理想的追求,竟然有着与黛钗同样坚贞、同样执着的情操。


养伤期间,宝玉梦到金钏儿说:是为他投井而死。人有所思便有所梦,金钏儿闯进宝玉梦乡,说明宝玉心里终究放心不下金钏儿的情义;于是当玉钏儿来送莲叶羹,才有了对玉钏儿进一步的关爱。宝玉用以往对待女孩子的手法,哄着玉钏儿一定要她先尝一口莲叶羹,然后自己才吃。这是间接的、变相的吃胭脂之举。


宝玉这个行为,是他特有的;或者说是作者特别设计的用来对女性表达高层次关爱、高层次尊重的一个动作;应该也是警幻所讲的意淫最高内涵。仔细回味第五回意淫的寓意,就是作者以宝玉形象而体现的自由、平等、博爱、爱情意识,类似如今的普世价值观。警幻同时曾强调:此种意淫,绝非皮肤滥淫。

二、玉钏儿送汤

宝玉大承笞挞,不只是因为金钏儿事件之后贾环的小动唇舌,而是他叛逆自由意识与现实产生的矛盾集中爆发。宝玉被父亲毒打长卧在床,某日想吃莲叶羹,王夫人安排金钏儿的妹妹玉钏儿送汤;这段情节叫: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开始玉钏儿对宝玉十分憎恨,毕竟是亲姐妹。宝玉见玉钏儿满面怒色,自是羞愧难当;他变着法子讨好玉钏儿,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


玉钏儿见宝玉默默认错的神情,又见宝玉对姐姐之死不住痛惜、还对自己和家人不断关爱,才对宝玉的态度有所好转;她迁就宝玉尝了一口莲叶羹。尤其在最后,宝玉失手跌破汤碗被烫了手,却不顾遍体鳞伤反而担心玉钏儿被烫着了。宝玉天生的、忘我的、痴傻的关怀动作,终于感化了玉钏儿。这一霎那间,她恍然大悟:姐姐玉钏儿对宝玉至死不渝的痴情是有所值的。


恰好,傅试家来探望宝玉的两个女仆也在当面;过后,她们对宝玉有一番明贬暗褒的取笑。府内府外人所周知:宝玉的大爱情结不只是对女孩儿,而是他对花草鱼虫、星星月亮乃至世间万物都有怜爱之心。玉钏儿能被宝玉忘我的痴情所感动,她们姐妹都无愧于天生的金玉之质。她们都是下层奴才,是贾府的家生奴才;因机灵能干被主子宠爱。和晴雯一样,她们对自己衣食无忧的地位十分珍惜;为了生存她们尽职尽责,对所属的主子有所依附并表现出高度忠诚。这是民族文化一直宣扬的所谓美德。


但从来没有像宝玉这样的主子真诚地关爱她们,关心她们的喜怒哀愁。所以,她们都喜爱宝玉,而不仅仅因为宝玉是个青年男主子。她们天生具有正常情感,她们更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说,她们有信仰,尽管这种信仰很简单:就为了自由自在生活得好一点;关键之时,她们会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生命。人类文明的进步见证:为信仰而敢于牺牲的精神,积极有益并值得赞美。


玉钏儿对姐姐和宝玉都十分了解,她和大观园其他女孩儿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金钏儿事件之后,王夫人之所以没有明确定下袭人,是因为她心中更看好玉钏儿。后来王夫人与凤姐就此有一番长篇对话,重点在于说明:大观园下层的各种女孩儿,对宝玉的自由特质表现的钟爱与向往之势,其实已无法阻挡。


最后强调:王夫人和凤姐对金钏儿姐妹的关爱,只是对她们出于生活照顾的主仆之情。而宝玉对她们姐妹的关爱,是建立在人性自由、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体贴与关怀;自然也包含两性之间的特别爱慕。王夫人、凤姐对下层奴仆的情义,和宝玉对下层奴仆的情义有着本质区别。仅于当权者论,凤姐对下层奴仆的理解又是一种进步。

三、祭奠金钏儿

钗黛暗斗最激烈之时,金钏儿的玩笑被王夫人误解冤屈,认定是她对金玉圈子的背叛。被驱逐之后她哭闹不休、衣食懒顾。在金钏儿看来,宝二姨娘之梦的破灭,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打击,更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因为她并没有背叛自己的主人,而是发自本心有了自己的所爱所钟。但在主人面前她有冤无处诉,只能以刚烈美丽的生命为人格尊严做最后一搏。


金钏儿为钗黛之争而死,使宝玉一年多来常常私下怀着一件心事。他在以后与女孩的交往中发现:大观园女孩儿对自由、平等、爱情的追求,比他这个叛逆者更加坚贞;最后竟然都能达到如同金钏儿一样不惜以生命来追求、来见证、来抗争的崇高境界。大观园女孩追求自由爱情的崇高境界,同样也是钗黛合一的基础;钗黛之所以合好,也有金钏儿事件对她们的感化。


凤姐生日那天,荣府上下热闹非凡。当日竟然也是金钏儿的祭辰;宝玉一大早就换上素服,让茗烟带路跑到郊外水仙庵,以曹植心中洛神的地位庄重地祭奠金钏儿;而宝玉却表达了对洛神的不屑。宝玉的意思是:洛神的翩若惊鸿之美,其实还无法与他心中的金钏儿相比。通俗的讲:甄妃只是死后才敢在曹植的梦中表达自己的爱情,而金钏儿竟敢以死抗争。曹雪芹唯恐读者不解,特意又让茗烟做了一番真诚补充;意在说明:金钏儿的形象无与伦比。


见宝玉祭奠回来,钗黛心中其实都清楚。宝钗默不作声、装作没看见;而黛玉只是借以《荆钗记》故事水祭中的一句话,适当表达自己的醋意。黛玉说:人常说睹物思人,天下之水总归一源,舀碗水表达一下祭奠之情也就是了,何苦跑那么远呢。


黛玉的醋意酸得真实,酸得让人羡慕。黛玉言下之意是:祭奠金钏儿我不反对;天下之水总归同源,端一碗水表达祭奠的意思也就是了;又不是祭奠我,何苦跑的那么远;金钏儿能跟我比吗?面对黛玉的醋意,宝钗自然默不作声。


尽管是醋意或沉默,恰恰说明黛玉和宝钗的心中,都十分崇敬金钏儿。就全局来看,从此以后,宝玉对爱情的理解、对独立人格的理解,均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层次。此后,他对待金玉圈子及宝钗的态度、对待赵姨娘圈子及贾赦圈子的态度都有所好转;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保彩云、全探春、救五儿、哀司棋之举。这是后话,暂不展开。

四、金钏儿形象之光辉

金钏儿的形象,在宝玉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作者以《荆钗记》的相关故事来类比宝玉和金钏儿之间的情感,首先是对坚贞爱情的赞赏与颂扬。


不消说,以坚贞不屈来比喻宝玉与金钏儿之间的情感更为合适。宝玉祭奠金钏儿,地点在水仙庵。其中关联的文化寓意,就是曹子建那篇惊天地、泣鬼神又感人肺腑的《洛神赋》主题;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赞美女性、抒发爱情、展示平等人权意识的壮丽诗篇。尽管后人对曹植与甄妃的爱情故事有所怀疑,从而导致对《洛神赋》意旨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植如果不是对现实中一位女性有过深厚的、刻骨的爱慕情怀,他决然不能创作出如此宏伟壮丽、如此浪漫婉约之篇章。


宝玉对洛神原始故事抱有怀疑和不屑;但他对曹植向往自由爱情、爱慕女性、尊重女权的情怀十分认可。宝玉对茗烟说:洛神的传说,不过是曹子建做下的谎言,而他真挚的情感却正好用来明我之志。贾宝玉虽然否定洛神的存在,而当他看见有着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的宓妃雕塑,不禁又想起了活泼可爱、美丽坚贞的金钏儿,不由的滴下泪来。


也可以肯定:曹雪芹对金钏儿形象真挚的爱慕,并不亚于曹植创作《洛神赋》之时对现实中那个美丽女神之缅怀。曹子建笔下的洛神,就是宓妃

宓是多音字,我倾向于读fu。宓妃是华夏文明始祖伏羲之女,她是渔业、畜牧业技术的传播者。渔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文明之初的进程;宓妃的坚贞顽强、勤劳勇敢功不可没。曹雪芹成书之旨,目光始终扫描着中华文明的源起与进化。他智慧灵光一闪,之所以能把金钏儿形象与宓妃、洛神这些半真半假的文明进化传说联系起来,就是通过对自身不幸遭遇的反思,最终发现自然人性与文明起源、发展、归宿之间存在必然关联。


曹雪芹让贾宝玉专程跑到郊外的水仙庵祭奠金钏儿;批驳人间盲目奉供洛神的愚昧,嘲笑魏晋文化代表曹子建附庸皇权、吹捧神祗的用心;但却把曹子建华丽夺目的文采、真挚奔放的情感赋予现实中平凡、勇敢、勤劳、刚烈、美丽的下层女孩金钏儿;把金钏儿形象置于人类文明进化的高度纪念感怀;借贾宝玉在水仙庵对金钏儿的祭悼,怀念强权时代如巨石之下顽强生发着绿色小草一般向往自由爱情的坚贞生命;同时讴歌他对人生况味经过深刻咀嚼反思之后于心灵深处视若神明的无可比拟的生命爱情


应该说,金钏儿形象的塑造,是曹雪芹创作之时以毕生心血和泪水,对底层生命坚贞不屈地追求自由平等爱情之精神的发现和感悟。或者说,平凡如金钏儿的底层女性坚贞不屈的形象,时时在他灵魂深处不断触动、不断闪现、不断撞击而让他终生难以释怀。红楼故事后半部见证:尽管金钏儿早已逝去,但她以自己美丽刚烈的生命代价向往自由、追求平等之精神的那一束光辉,却在后面的章节中随处闪耀。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金钏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