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妙玉大形象修正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第五回妙玉的谶图、判词和谶曲,因多次提及泥垢、泥淖等词,道德家不加思索便把泥浊桂冠毫不客气扣在劫持妙玉的强盗头上,先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再与慈善家一起为妙玉不断咒怨叹息:强盗可恨啊,啊啊;可惜了妙玉的金玉之质啊,啊啊啊。道德家的经就是这样念出来,几千年足足念出一部二十五史。


一、妙玉形象关联的历史文化信息

前文已断:妙玉在苏州老家蟠香寺修行时邂逅了一位情人,他是前朝的王孙公子;不幸恰逢末世战祸使他们天各一方。把此论对照中国史上的更替变迁时代,几乎充满了类似的离伤故事。妙玉和她的情人因为出身不凡又是当世俊杰,还算不幸之幸;好歹能跻身寺庙谋个保命之法。


单以《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观照,明清更替之际,以及稍后清廷与南明列国的多年混战,致使当时中国如此人生遭遇和离乱爱情故事应当很多,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最得力证据。而中国三千年历史的更替、动荡与变革之际,如此感人肺腑又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又何止千百万;类似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举不胜举。


单就僧尼和多情豪杰、风雅王孙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论,中国文学史上的佚事、传记、弹唱、戏曲等等作品自然也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如《玉蜻蜓》、《双下山》、《玉簪记》等等。《玉蜻蜓》的故事一折,就是大众化的《庵堂认母》;中国各地方戏剧均有改编排演,以越剧为著名。《双下山》就是有名的《思凡》等戏剧故事的变种;以黄梅戏最为著名。


戏剧《玉簪记》,是明代戏曲艺术大师高濂的代表作。高濂生活于万历年间,浙江钱塘人氏;才华盖世,修养绝伦。高濂的《玉簪记》以关汉卿《萱草堂玉簪记》为母本,以明代杂剧和燕居笔记传奇小说《张于湖误宿女贞观》的内容和故事为基础,混合改编而成。《玉簪记》以反抗礼教、蔑视佛法糟粕为主导思想,对封建礼法和极权文化付以强烈的嘲笑和批判;因此常常被曹雪芹引用延伸。妙玉、智能儿、秦钟及水月庵诸尼形象的刻画均与此有关。


玉簪记》故事的时代背景,取材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宋初期,以宋高宗即原北宋康王赵构为代表的温和派思求偏安,中国分裂为南北汉夷两半;期间不知造成多少中华儿女的离伤故事。自元代以来,此类文艺作品很多,《玉簪记》是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曹雪芹引用此类故事作品,修改、变通再加以深入刻画,应是有感慨于明清更替及南明时代离乱之世为中华儿女所造成的无限伤痛。


戏剧《玉簪记》的故事,讲女尼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之间的爱情经历。女主角陈妙常随家人躲避靖康之乱,从开封南逃流落金陵为尼。该故事母本极有可能是真人佚事;所以曹雪芹特别留心用心。传奇故事中,陈妙常的出家之由与妙玉几乎相当;都因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陈妙常诗文极精兼工音律,棋琴书画无所不通;又生得美丽飘逸光彩照人,穿上宽袍袈裟,恰似仙女下凡。


高鹗的七十八回,宝玉曾问妙玉“妙仙缘何下凡”,即与该剧陈妙常风流形象有关。宝玉这一问,形同于他和黛玉之间平时无意之中随口吟诵西厢戏词是一样的尴尬有趣;但却正好刺中妙玉的心事;所以,妙玉才会反复红了脸。当晚,妙玉即因相思伤心过度而走火入魔。是啊!正值青春少女的美丽仙尼妙玉,如何能静心修佛呢?

、妙玉判词的“泥淖”之解

妙玉判词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结合如上所述断定:青春少女的修佛、禁欲基本是骗人的空话,妙玉所以才会因相思更甚更久而走火入魔。曹雪芹刻画智能儿、妙玉之时,把双下山、玉蜻蜓、玉簪记和陈妙常传奇的故事及其思想主题精华,巧妙地结合为一;但他并未否定佛道文化精神的有益价值。妙玉的形象,凝聚着此类作品的所有思想精华。尤其陈妙常故事传奇关联的时代背景即南宋偏安时代,不知造成多少人间遗恨。而妙玉所处的明末清初及南明列国对峙时代,如何能够逃脱。


基于如上思路,重点来看妙玉谶图、判词和谶曲中泥垢、淖泥、泥陷这个几个词汇的内涵和寓意。在曹雪芹看来,妙玉出家和北迁进京原本是为躲避末世战乱;欲跳出争斗不息的所谓正统之争的污浊。战乱之世,几乎所有的修养和学问都会被玷污残害。这是泥垢泥淖泥陷的第一层意思。


若不幸生逢乱世,万不得已之时寺庙只是人们暂时寻求的避风港湾;而并非真正的修身养性之所。如果连生命都不能保全,还怎能静心修佛呢?曹雪芹始终很清醒。乱世之中谁也洁不了、空不得。即使和平时代,最终谁也逃不出极权治下的社会法则。佛道两家学问之旨,原本是平等自由意识为宗;而发展演绎之途不但为极权等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堕落为它们的帮凶。故而,乱世末世的修佛论道,不过是变种的泥垢泥淖泥陷而已。这是第二层意思。


前面已证:妙玉被情人劫持奔向海边,表面看是跳出污浊的泥潭。但所谓的海边,之所以还聚集许多强盗军事组织,足以说明世上总是存在某种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的根本是他们都认为自已是正统一方、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做皇帝的思想意识。中国文明史上,曾出现过至少二十五次之多的正统兼正义之争,都以为自己在替天行道:大禹伐有苗氏,有《禹誓》;夏启伐有扈氏,有《甘誓》;商汤伐有夏氏,有《汤誓》;周公灭商纣氏,有代天牧民告示等等等等。后来的文学史上还有讨曹、讨武式的各类召示檄文;一直到清末民初愤青邹容的《革命军》;哪次不是标榜自己的正统正义?


但很可惜,每次正统兼正义之争均被后来者更强更惨的杀戮和血腥颠覆;在佛道两家变异文化的遮掩下,都化作人们将信将疑的谎言与笑柄。奇葩的正统兼正义之争印证的不平等,垒垒编织成一部二十五史;之所以多达二十五部之巨,正是它作为谎言与杀戮的可耻可悲铁证。


曹雪芹显然看透了这部文明史,他以妙玉的命运结局告诉世人:只要世间这种所谓的正统兼正义之争印证的不平等无法消灭,相对于妙玉的爱情来说,她只是暂时跳出相思的泥潭;而终生要陪伴的又是另一个新一轮的极权泥陷。中国的社会历史文明,就是在这种奇葩的正统正义之争里不断循环轮回。判词的所谓“又陷泥潭中”意思是说: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无数如金玉之质的中华儿女。这是第三层的深刻含意。

三、妙玉形象修正

流言家的智伤和情伤,也能成就一大红学派系:秘派据闻,脂批关于妙玉的结局似有“红颜不屈从枯骨”之说;并被流言家借题发挥,说妙玉拒绝一个老头纳妾和逼婚。这个流言再结合道德家的强盗是泥垢之说,为一个本来简单的妙玉形象蒙上许多神神秘秘的高尚面纱。真不知从何说起。


综合前文,我意之所谓枯骨,正是在中国历史中始终轮回的极权制度以及为极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佛道文化的垃圾和糟粕;这是红楼大悲剧的根本之因。现已十分明确,佛道文化的精华和精髓就是平等自由思想。黛湘妙凹晶馆咏月五言联句有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两个妙句,所体现的正是月印万川的思想内涵。


但月印万川蕴涵的平等意识,却被两宋时代的理学家解为“世本无平等”而走向反面,为中国文明进程带来沉重灾难。曹雪芹正是着眼于此,才通过红楼众钗的悲剧形象不断敲醒世人:如果极权制度无法消灭,世间所有修养学问和美丽姿色不过红楼一梦、与枯骨无异;人间的美妙精华,只能无休止地陷入轮回式的污淖泥潭之中。


以某之琴学观照,妙玉是薛宝琴的分身形象之一。曹雪芹通过刻画妙玉和宝琴的综合形象在于说明:平等与自由共享、生命和人权齐天,才是世间真正的仙佛之境。特注:此论具体论证在薛宝琴咏红梅花时已详。妙玉作诗曰: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主宰世界的是芸芸众生;而走在前面不断哀鸣的是进化优良的真正人类文明。


以林黛玉孤傲的性情从未恭维过他人,但却尊称妙玉为诗仙。所谓诗仙,文化史上还有一位称作诗仙的自由诗人,他是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经过万重山。这两句诗的寓意,是对文明进化中变异的极权文化的蔑视。意思是说:无论多么强大的极权哪怕如万重山,也无法阻挡文明进化的趋势。妙玉在凹晶馆的咏月续联,也表达同样的自由平等思想;这是她被知音兼闺蜜的林黛玉称赞为诗仙的真正缘故。


史上各朝之初相对当朝新政而言,比如劫持妙玉跳出相思泥淖的王孙公子,很可能是前朝遗贵的民族主义者;他救下妙玉并带着她奔向南海,可以算获得了暂时成功。但无论他在后来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和伟绩,而究竟能否跳出极权意识和极权制度的泥陷,总是疑问。曹雪芹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因为红楼故事开篇第五回的推背图预告世人:历史上轮回着妙玉金玉般的美妙之梦,不仅仅是一个老的悲剧的结束,更是一个新的悲剧的开始。


注:论妙玉暂结。有关妙玉的命运结局以及妙玉形象的意义还有未尽之处,待后面解诗作宝琴妙玉合论之时再作补充。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妙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