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宝琴怀古诗概论

气吐虹倪扫日寒 唐都浪子 2021-10-04

薛宝琴十首怀古谜诗,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强大的文明逻辑构筑,可以做为红楼故事的思想纲领

一、薛宝琴制诗谜的前提

读者对薛宝琴十首谜诗的猜测,一直沉迷在寻求谜底俗物的思路上而不能自拨。因此至今仍然争吵不息,没有统一答案。余以为:如此猜谜貌似都陷入误区,无视五十回末尾宝琴的一段话。宝琴说:我从小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


宝琴这段话的言下之意,交代谜诗内容的三个要点:1、十首怀古诗是对十个古迹的缅怀。2、诗句粗鄙,主要在于怀缅十个古迹关联的历史往事。3、暗隐俗物十件。从宝琴的话可以得出重要信息:谜诗暗隐的十件俗物在次,而所缅怀古迹关联的历史往事却在其要。


当然并不是说,宝琴的谜诗就没有所指之俗物。然而相隔三百余年,似如黛玉的走马灯谜语一样,确实是不易猜中的混谜。所谓俗物,就是日常所用器物;三百余年来,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风俗的移易使日常之物都发生很大变化,倘今人费力去猜也不大易,几乎难于考古;对于非专业文学爱好者不见得有何进益。


宝琴之意很明显:十首谜诗,着重在于对古迹和历史往事的缅怀。观照十个古迹,除了最后两处之外,前八处都是历史名见经传的古迹和相关人物史事。因此,把精力放在对古迹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解释才更为靠谱;看是否暗含宝琴身世的相关信息。

二、前八处古迹及历史往事简介

五十回末,宝钗、宝玉和黛玉的谜诗,曹雪芹并没有给出谜底;但却都是故事中与三个主角关系重大的物件、事件的线索和重要道具。而宝琴的谜底既然是十件俗物可见没有多少猜测价值。作者最后交代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这笔真是奇怪:如此聪慧绝顶的红楼才女,居然猜不出谜底所隐的十件俗物


曹雪芹如此障眼笔法在书中很多,可见他之本意,并不在乎谜底;而重点在于对历史文化往事的缅怀。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单是命意,因读者的眼光便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其实,还应该加一句:史学家看见史。鲁迅先生定然不会反对。


说《红楼梦》写历史,或说其中凝聚着一部二十四史都不为过。下面,先列出宝琴谜诗的前八处古迹,看看它们的特征:1、赤壁。2、交趾。3、钟山。4、淮阴。5、广陵。6、桃叶渡。7、青冢。8、马嵬坡。


八个古迹中的前两个古迹赤壁交趾,都是历史著名古战场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涌现出对峙时代一大批英雄人物。苏东坡被贬落魄之时曾对此畅怀讴歌感慨,成就了文学史上一篇神话。交趾之战,西汉末年和大唐末年均有发生,战争十分惨烈。西汉末年的交趾之战,使西汉政权内外受困,从而彻底灭亡。唐末的交趾之战,导致大唐王朝迅速走向灭亡。


八处古迹的钟山、淮阴均为城市地名。钟山是南京的代称,南京乃六朝古都;又是南唐、先明、南明弘光的政权中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王朝更替战争,为南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淮阴为江淮重镇,汉初军事家韩信的家乡;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功勋卓著,为西汉王朝的创建立下奇功;后因功高震主被刘邦和吕后谋害。


八处古迹的再两处:广陵桃叶渡,均为古中国颓堕文化人风流圣地广陵是扬州的别称,也是江淮重镇,中国南北对峙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南明弘光政权时期,史可法率部坚守扬州与清兵作战,宁死不屈直至城陷覆灭。扬州又是江淮与运河交通枢纽;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大摆龙舟,从洛阳下扬州一路风流潇洒,留下千古骂名。宝琴谜诗中记载了这段历史往事。


桃叶渡,为南京秦淮河上的一个古渡名。此地曾留下许多风流文雅传说。最有名的是东晋王献之的桃叶歌;宝琴的怀古诗,记述的是王献之和卖扇姑娘桃叶之间的一段恋情。皇帝极权治下的中国文化人,一旦仕途失意人生受挫,容易堕入风月场寻找慰藉。但并非全都如此,或许他们认为:皇帝治下,貌似只有在秦淮河上才能挣脱礼教等级的束缚,体会到平等、寻找到爱情的哈!


八处古迹的后两处:青冢马嵬坡,是中国历史上两位美人王昭君杨玉环的葬身、牺牲之所。青冢,是西域黑水河畔王昭君的墓冢。西汉末年,王昭君被汉元帝派去匈奴和番,一介小女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为西汉王朝边疆带来短暂和平;着实堪叹。


马嵬坡,是安史之乱后期杨玉环被赐死的地方;安史之乱,动摇了李氏政权的根基,大唐王朝从此迅速走向衰落。安史之乱期间,平乱将士把所有罪责强加给杨玉环以掩饰专制政权之过;唐玄宗李隆基受三军将士逼迫,无耐之下赐杨玉环自尽,禅位于太子即唐肃宗李亨。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段朦胧凄美的爱情神话。


综上所述,宝琴谜诗前八处古迹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末世对峙时代乱世动荡时代的战争往事或历史文化典故。这一特征可以佐证:薛宝琴和李氏姐妹一伙匆匆北上来荣府避难,正是因为南方战争灾祸又一次导致天下儿女陷入离乱之苦。

三、谜诗后两处古迹的文化脉络

薛宝琴后两首怀古诗缅怀的古迹和往事,历史上并不存在。蒲东寺梅花观,原是两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地点。蒲东寺,出自元代王实甫戏本剧作《西厢记》,也有人说《西厢记》是关汉卿的作品。此学术问题先不深入,我沿用大众之说王西厢梅花观,出自明代汤显祖戏本剧作《牡丹亭》。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两部杰作,自问世以来一直甚至还要继续感动读者。优秀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和历史,是作者对现实和历史有了深刻感悟之后,才能创作的比现实和历史更加凝练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此:优秀文学作品感染力之强大,现实中记载的人物史事反而无法抗衡。因此,王实甫和汤显祖随之名扬千古,蒲东寺梅花观同时闻名于世。


由于《西厢记》和《牡丹亭》两部伟大作品的爱情故事都含有反礼教超自由思想,十分不利于封建统治;所以这两部杰作曾多次被列为禁书。但奇怪的是,舞台上的演出却并未禁止。这种现象可以见证:这两部优秀作品超强的艺术感染力,终究还是来自于民心人愿;皇帝强权与礼教治下,民众渴望自由爱情、向往自主婚姻体现的朦胧人权意识所形成的洪流,早已无法阻挡。


回顾中国文化史,从爱情意识女权意识的源流观照,优秀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高唐赋》、《曹娥碑》、《孔雀东南飞》、《洛神赋》、《玉台新咏》;李商隐的爱情诗、晚唐花间派诗词、宋明大家苏东坡及唐伯虎以情喻政的爱情诗等等;传奇小说和戏剧优秀作品如《莺莺传》、《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玉簪记》、《桃花扇》等等;其主题,都是发掘女性觉醒意识、张扬女性爱情意识、抗争极权礼教束缚、追求人性自由之宏旨。


上述一系列优秀文化文学作品,无论借情喻世还是以情喻政,其明媚鲜艳的爱情主题特别突出;曹雪芹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描述主要突出事件所采用或引用的诗词、典故以及诗词意境和典故寓意,皆出其里。由其中爱情意识女权意识蕴含的朦胧人权意识朦胧民主意识观照,《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就是沿着这束文学线条一路走下来,直至升华而成较为清晰的近代文明意识。所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后两处古迹兴盛的本质问题

宝琴十首怀古谜诗中十处古迹的后两处:蒲东寺梅花观,现实中并不存在。蒲东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地点,梅花观是《牡丹亭》故事的地点。这两部优秀文学作品问世后,蒲东寺梅花观随之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久而久之便成古迹。


红楼众钗对后两处古迹的谜诗评价不一。宝钗首先说:这两首我们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黛玉明白宝姐的心思,不等话落音,立即对宝钗进行批驳以庇护宝琴。


前面钗黛合一的基础,是宝钗说过自己自幼也是读过西厢、琵琶和牡丹亭。事实上,钗黛的见识并无上下。但此时宝钗之所以要说假话自有她的目的。一是在众人面前维护自己礼教淑女形象,二是要给宝琴留面子;因为当时贾母、凤姐和李纨及李氏姐妹都在场,她不想宝琴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太过随便和大过轻浮。


前面说:这两部作品的爱情故事都具有反礼教超自思想,在上者视如猛虎,曾多次被列为禁书。但奇怪的是,在舞台上的演出却未禁止。因此黛玉反问宝姐: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看过?其实黛玉的态度也有替宝钗宝琴遮掩之意。接着,探春同样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更为有趣的是,李纨这次却并没有像宝钗那样反对。李纨的话有三层意思:首先,她指出古迹的来历;所谓古迹,都是古往今来世人以讹传讹,故意弄出来用以愚人的占大多数。其次,传讹是因为对敬爱的人物和事迹有感,就迷信起来不断觐见、参拜,所以成为古迹。再次,世人之所以具有此种传讹的情怀,并不全是因为看了邪书之故,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的确,李纨倒是点出了宝琴最后两首谜诗寓意的真谛。尤其第三层意思很好。即是说:《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伟大作品,其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究竟还是来自于民心,而与作品内容情节本身的邪正并无关系;说明皇帝极权治下,人们渴望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意识洪流已无法阻挡。


宝钗听罢大嫂李纨之言,便默不作声。此局最后,曹雪芹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奇怪吧!如此聪慧的红楼众美,竟然猜不出谜底俗物,骗鬼去;你信吗?这就是曹雪芹的写实艺术,其实他把要说的话已经全部说出来,谜底俗物自然不再重要。


从历史角度看,宝琴十首怀古谜诗所勾勒描绘的主题线条,就是秦汉时代清初红楼梦时代的一部中国简史。从文化角度观照,宝琴十首怀古谜诗的思想精髓,就是控诉极权专制、向往自由平等的一曲悲歌


简明地讲:包括《红楼梦》在内,前面列举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线条,就是中国历代文化人不断追求爱情自由向往婚姻自主渴望人权平等的梦想之路。可悲可叹的是:中国人的这条梦想之路,竟异常辛苦悲壮,一追就是两千多年;似如海市蜃楼,故称红楼之梦;真不愧一部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血泪史诗。上述之旨,将在后文宝琴十首怀古谜诗及其它诗词详细解读之时进一步说明。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宝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