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宝琴怀古诗释疑(上)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的内涵和寓意很明显:主要在于对古迹及其所关联历史往事的缅怀。下面用三篇文章逐个解读。

一、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东汉末年,湖北赤壁曾发生重大战役;为三国时代南北对峙、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火烧赤壁,成就了周瑜、诸葛亮等一大批乱世英雄。赤壁之战,也曾引北宋末年文史大家苏东坡的深切感怀,成就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神话。赤壁之战涌现的末世英雄,千年之后填词的苏东坡,都是历史变迁之际和人生变故之时的英豪。


此时的苏大学士,不幸遭遇政治打击和同僚构陷被贬到湖北黄州,差点儿送命。黄州赤壁原本不是三国战场的赤壁。苏轼故意把黄州赤壁和三国战场的赤壁联系起来,他坐在江边举杯对月出神,以周郎自比感慨人生如梦。而薛宝琴则把自己比作苏东坡,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这段历史。


以宝琴谜诗的寓意观照,她对三国英雄的业绩均持以接近否定的态度。所谓喧阗一炬悲风冷,就是说:这场历史变故,从根本上讲是整个中国的灾难。徒留名姓载空舟无限英魂在内游,就是对他们所谓历史业绩的否定和可怜。到头不过一梦而已。


但薛宝琴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如同她的咏红梅花寓意一样,把重新审视历史目光投向人本和生命终极意义的高度,而并不关心英雄们的谁败谁胜江山的谁得谁失。宝琴诗意的境界,比苏大学士还略高一眉,从而为她的十首怀古诗定下基调。

二、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今之越南河内。汉唐时代的河内,只是中国南部一个边区政府。初唐诗杰王勃的父亲曾任交趾令。王勃因太子李贤失势,作为太子幕宾被逐出长安。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洪洲)之时,写下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闲言少叙。交趾之战曾在历史上发生多次,主要在汉唐两代之末;最惨烈的一次在唐末的唐懿宗年间。即将败落的大唐王朝,与南部一个反叛小政权在交趾发生长期消耗战。可怜的唐懿宗李漼,如同历史动荡之际的许多末代皇帝一样,是背负扭转乾坤使命的帝王。唐王朝已名存实亡。


诗的前两句是泛指:说有一个气吞山河平定天下的将领,治军有度、才能卓越,征服蛮夷、声名远扬。而诗的后两句忽然转向:貌似与唐朝无关,溯及前汉朝廷两位勋爵名士。一位是东汉初年为刘秀平定天下的大将军马援,另一位是西汉初年帮助刘邦建立王朝的军师张良


马援,即马伏波;史称伏波将军,陕西兴平人。马援生活于两汉交替时代,曾被西汉之末反臣王莽重用,后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所赏并委以重任。马援多次平定边垂之乱;其中一次,就是东汉政权与交趾反叛政权的战役,马援功不可没。


子房,即西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字子房。也就是劝学篇《汜桥三进履》中那个有志、有礼、有才的小青年。至今中国及陕西境内有关张良的遗迹甚多,仅我家乡之邻小小地域就有三处;但大多无考。这些现象,正好应对了李纨之后对宝琴谜诗的评语。


张良曾“遥控”陕南汉中,助刘邦成就霸业在历史扬名。张良祖籍已无法考证,据说他是先秦韩国的贵族青年。因亡国之仇,青年时代血气方钢的张良曾买通江湖侠客,以大铁锤击杀秦始皇未遂潜逃。张良这一猛志,曾得史家和文家歌颂。元人陈孚有诗赞曰: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害怕六国报复,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铁人竖立在咸阳秦国人民广场。而秦始皇的千秋万代之梦并末如愿,先是被张良锤击,接着刘项起事,让十二金人之举变成历史笑谈。张良击杀秦始皇失败后,又走上依靠武装反秦之路。后来结识刘邦,最终助其成就霸业。


宝琴引用马援和张良的典故,多少含有对二人的敬仰,但并非全是。马援、张良及第一首赤壁怀古诗中的三国英雄,观其胸襟,都颇具统一江山之志。他们都生活在政局动荡的历史变革时代。但他们也有不同:马援、周瑜、诸葛亮等人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将仕,而张良不同。


张良虽有治国之才,却在刘邦霸业成功之后逃避隐居,为后世留下许多神密猜想。当然,张良隐退,也是为保全自己性命。因此,后世各种类型的民众貌似都对张良佩服不已。所以说:铁笛无烦说子房。所谓铁笛,就是不朽之笛,意在长久。,是乐器,有歌颂赞美之意;即人们对张良最后逃避式的选择,都不厌其烦地赞颂。


宝琴又有讽刺人们不断赞美张良之意。张良因看透了皇帝专制的虎狼本质,所以他选择逃避。而韩信的悲惨命运结局,使得后世之人对张良逃避的抉择会更加敬仰赞叹。宝琴认为:相对这种结果而言,张良前期助刘灭秦的行为,不过就是报自己“秦灭韩”的私仇;刘邦专制秦始皇专制既然没有区别,那么张良当初何必要锤击秦始皇、何必还要继续助刘灭秦?而无论是秦王朝还是汉王朝,对天下苍生又有何益?


总之,张良的逃避以及人们对张良逃避不断赞美,与宝琴在红梅赋、咏雪联句中表达的大爱情怀格格不入。因此说,宝琴交趾怀古的诗意,基本点透了后世人们对张良不断赞颂的糊涂之处:是他们只看到逃避的所谓高明和好处,却看不到皇帝专制吃人的本质

铁笛无烦说子房,是点睛之笔,是对张良的质问和讽刺,是对糊涂世人的嘲讽和唤醒;同时指出,世人皆看不透:张良逃避,是因皇帝专制杀人吃人的根本。

三、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今之南京紫金山;南京的代称。南京是六朝古都,又是前明、南明弘光政权旧都;历史往事太多。想要猜到具体的所指,还真的比较难。以文学史观照,古文观止里记载有一篇六朝古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其中有关于钟山的信息。南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说: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后周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以讥之。这则文献记载的文帝,即南北朝时代刘宋政权的宋文帝刘义隆。


东晋刘宋政权,是南北朝时代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由宋武帝刘裕建立,都城是建康,即今天之南京。文中的周颙,字彦伦,汝南人,《南齐书》中有其传。他一生仕宦不绝,并没有隐而复出的事。其立隐舍于钟山,系在京任职时供假日休憩之用。孔稚珪所作,乃寓言体游戏文章,假设山灵口吻斥责周颙,以讽刺当时隐士贪图官禄的虚伪情态,未必都有事实根据。就是说,周颙所受之斥责,都是莫须有的事。然而,魏晋南北朝的史中隐士,大多都是因战乱不齿新政的骄横、丧德、辱礼而隐居。


引此两则文献,因早有红学家猜测该诗关系李纨原型即曹颙发妻马氏一说,可以参照。倘如此,贾宝玉或曹雪芹小时候的原型就是书中的贾兰。当然这样会越论越乱。但也有考证派说曹雪芹是曹颙马氏的遗腹子。这样比较通顺,但也会与书中产生相应矛盾。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还是以史为鉴高明。余以为:宝琴此谜,是讲宋文帝刘义隆的故事。南北朝之初,宋武帝刘裕在南京建立刘宋政权,东征西伐拓展疆土,又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巩固刘宋政权打下基础。


武帝刘裕病死,因太子刘义符即宋少帝无能,刘宋王朝的大臣擅自废黜宋少帝,迎接时任荆州剌史刘义隆回到南京继任皇帝,刘义隆即是宋文帝。这个历史事件应该就是诗中第二句无端被诏出凡尘之意。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之后,一方面忙于抚政和征讨,但始终不能容忍擅自行废立大事的大臣;故而,后来又斩杀了迎立自己当皇帝的臣僚。另一方面他又笼络政敌;在位时励精图治,开发治理江南功不可没,创建了史称元嘉之治的升平局面。但宋文帝因斩杀良臣忠奸不辨,致使后来北伐战争任用失察而失败,从此,刘宋小王朝国力渐衰。之后又因秘谋废黜太子之事不慎,因走漏消息反而被太子所杀。这两桩失误,落得史家不断抨击和嘲笑。诗最后一句莫怨他人嘲笑频,即有此意。


无论如何,宝琴这首谜诗也关系王朝更替的乱世时代。其中人物,不论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还是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父子二人都曾是有志有为之君王,但因专制的轮回法则而最终依然成为历史笑柄。一千多年后的红楼梦时代,刘宋王朝的历史故事,又在南京重新上演,即南明小王朝的弘光政权;从此,中国陷入如同南北朝时代的南明列国时期,南中国百姓遭受战火涂炭长达四十余年。回顾中国分分合合的历史,最后两句也能解释。


有人猜测谜底是摆钟,意即刘宋朝政局摇摆不定;可比宋文帝理政态度摇摆不定。这样解说显得牵强。还有人猜谜底是皮影或木偶。从诗的表面之意基本可以自圆。所以说,重点应当着眼于对历史的感怀才有意义,如果一味猜谜真不会有结果。

四、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该诗缅怀的历史人物,是与张良、萧何并称西汉三杰的大将军韩信。韩信早年随项梁起兵反秦,原是项王账下的警卫头子,叫执戟吾。执戟吾算是小军官,相当于霸王帅帐前的警卫队长;正营级干部。韩信一直不得项羽重用,比较郁闷。


鸿门宴之时,张良偶然发现韩信是个将才,暗中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另加一个信物,叫他有机会去汉中找刘邦谋职。这里顺便强调几个历史概念:鸿门宴之后,项羽重分天下;他自封西楚霸王,烧了阿房宫拉着从咸阳掠夺的金银财宝和大批美女回彭城老家享乐去了。他叫刘邦去汉中做汉王;叫张良去河北伺奉韩王。目的是要分化刘邦的力量。


韩信拿着张良的信件和信物,偷偷离开项羽去汉中刘邦的帐下谋职。但因他性情高傲,并未出示张良的信件和信物给刘邦看。所以,韩信也不得刘邦重用。刘邦只给韩信一个相当于仓库管理员的小职务。后来,因故由萧何保荐,韩信才做了个后勤处粮饷管理主任的小官。


来到汉中几次不得重用,韩信心中不爽,于是逃走了。萧何闻讯赶紧去追,追回来交给了刘邦。刘邦对逃跑官员历来十分气恼,于是亲自审问。韩信这才把张良保举之事全盘说出,并出示信件和信物。刘邦大喜,彻夜与他交流带兵点将之法,大叹得信太晚;从此对韩信言听计从,封他做大将军。在汉中南城至今设有刘邦的拜将坛,刘邦在此授韩信大将军印。

后来的事实证明,直到西汉建政,韩信的功劳都可与张良萧何等比,故称西汉开国三公,史称汉三杰。韩信功高震主。刘邦死后,他被吕后裙带诬陷设计谋杀,留下一桩历史奇冤。近代兵家民国将领祝绍周题诗叹曰:

 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韩信有将坛。


韩信,江苏淮阴人。他投奔刘邦之后一生屡建殊勋,位居齐王;西汉建国后封淮阴侯。但他发达之前混得很不好,十分狼狈。韩信落魄之时经常被人欺侮,跨下之辱,就是说他,即诗的第一句:壮士须防恶犬欺。甚至韩信混得经常食不裹腹,曾被一个老嬷嬷可怜赏饭,即诗中所言一饭之恩。韩信是生活于乱世末世、处在历史变革时代、正值王朝更替之际的英雄人物,因功勋卓著功高震主,最终被刘邦夫妇谋害冤杀。


究其根本,韩信是皇帝极权治下典型的牺牲品:年幼时饱受离乱之苦几乎食不果腹,成年后虽然成为平乱建政的英豪,但又会死于新一轮皇帝专制的屠刀之下。中国自来乱世英雄的人生命运结局,大抵如此。未完待续。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宝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