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琴妙的互映关系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一、宝琴形象的特征

观《红楼梦》结构布局和主要人物形象特征,均有一大特色:曹雪芹笔下,从无孤立的人物形象;如果对其中一个主要人物确立鲜明观点,其他相关人物的观点必须跟着变动。这种创作之法,我称为分身法互映法;即如前序所说:如同一江春水之中的大小涟漪,一边相互激荡着一边共同向前奔涌;又恰似缈缈太空之上的日月星辰,一边相互辉映着一边相互缓缓旋转。这是曹雪芹最为高超的艺术特征,亦即所谓涟漪效应,或说蝴蝶效应。细究现实生活的本质莫不如此。超强的写实艺术,成就了《红楼梦》的新鲜意旨。


随着薛宝琴亡国丽人形象的逐渐明确,还能够从文化角度与其他人物形象的解述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认识论述体系。再经过深入细致的论述,或可称之为琴学。其论述论证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建立在对中国文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剖析基础之上,以《红楼梦》文本自身的矛盾、逻辑与故事情理进行推演。如此之法,可以避免以往红学索隐家的硬影强对以及考证家的牵强附会。因此所谓论证,就是对照现实社会生活与中国历史文明文化,毫不保留地说出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所有感思。


以红楼主要人物形象的种种谜团与人物形象自身的矛盾出发;以《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为基础;如果把原来贾府以外人物如香菱、秦可卿、黛玉、宝钗、妙玉以及后面迟到的薛宝琴、邢岫烟和李氏姐妹的形象,假定为明末清初或之后南明某朝一批亡国丽人,竟然能解释《红楼梦》后半部及全书的许多迷惑。特注:再把这一思路放大到中国历史的兴替、变迁、变革之时代,竟还可以做为总纲贯通全局;甚至还可以解释近三百年来《红楼梦》造成的文化困境与哲学领域的某些两难悖论。


具体以妙玉为例:对照薛宝琴南明某朝亡国丽人的代表形象,如果把早先登场的妙玉,设定为前朝末世高级官宦人家子女;那么,妙玉经历和形象中的迷惑均可解开。但妙玉和宝琴的形象又有不同:妙玉的父母应该是颇具佛道文化修养的先知先觉,早在战祸之初他们就把妙玉送进空门寄身,随后通过空门高人又把妙玉送往京都长安,继续假以修行躲避战祸。妙玉的师傅临死之前,还嘱咐妙玉不要回苏州老家,留下来等待时机以寻求出头之日;再后终于被贾府聘用。如此以来,就把妙玉平时表现出来的怪癖言行及其形象中的迷惑与自身矛盾解释。

二、宝琴与众钗形象的互映

四十九回之初,当香菱写好尾联为搏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咏月七律,正在被大家传阅赞赏之时,薛宝琴、邢岫烟及李氏姐妹来到荣府;她们从南向北纷纷到荣府逃难投亲而来。天下又一次因为战争灾祸导致无数儿女陷入离乱之苦。此后的情节,大观园众钗的咏红梅诗、咏雪联句、桃花行、柳絮词等等诗词作品,皆能体现乱世离殇境界和内涵。


曹雪芹创作采用的时代大背景,主要是历史上王朝更替动荡时代或皇权交接政变之际;他把这一历史画面底色,深深藏于故事背后做为远景,让各类人物登场尽情表演。因此,红楼众钗的绚丽风采和人生悲剧命运,显得既相异又相近。


以此观照,如果把薛宝琴定位于南明时代末期;那么,贾府以外女性主要人物的身世,从出场的先后顺序及其年龄、都可以做出基本明确的判断;她们大致所处的时代背景分别如下:秦可卿、晴雯遭难落孤,应是前朝末世的内乱、以及接踵而来王朝更替的初战时期;而秦可卿病危至死的突发事件,应当是大战稍息、政局初定之后的政变清洗。所以说,秦学的大旨,有其合理性;但无法解释红楼梦后半部分的迷惑。回到文本开局继续推断:香菱遭拐、妙玉修行,应当是南北对峙时代战祸初临之际。


进一步推断:黛玉和宝钗都是前朝遗贵。所谓黛玉进京、以及稍后宝钗选秀,只是作者的障眼法;事实是:二人北上投亲,以来躲避战争向南推进时期的战祸。若以人物不同性格观照:黛玉的林家,应该是前朝抵抗贵族;而宝钗的薛家,就是前朝的归顺贵族。由此扩展,再行继续判断、推断尤氏家族:尤氏二姐妹的故事和形象,就显得不再突兀;她们代表前朝的投降派。历来的投降派,于新政之下大约不会有较高地位;何况依然轮回在皇帝儒家治下,横竖要受节烈意识的摧残。其中之节烈者,大约就是尤三姐的结局;而甘愿附庸者,大约多是尤二姐的下场。

三、宝琴和妙玉形象的互补互映

前文已断:妙玉和宝琴,都是前朝遗贵家庭的女子。妙玉的出身和地位应该更高一些,当为前朝品位较高的文职大员或皇亲。而宝琴的地位和出身稍低,应该是军旅中地位较高的文职官员比如负责军队给养的军需官。如此推断,就比较附合她们之间经历的差别以及言行表现的差异:宝琴怀古诗中记载的、从小与父亲走过的许多地方都是地理上的军事要塞。而妙玉收藏的珍奇,竟然异常名贵,都是历史上文化人曾经使用收藏的高级文物器具。虽有如上不同,但妙玉和宝琴的社会地位、修养学问及人生遭遇相似。她们如同红梅腊梅,尽管并非同类,但都具有相似的美丽姿容和高洁风骨。


进一步推断:不惜以重大牺牲劫走妙玉的那个情郎,应该亦如同柳大侠一样,是前朝世家子弟中的民族志士。妙玉情郎的出身地位,与柳湘莲相似,但应当比柳湘莲更高。他们不但是颇具血性风骨的民族好汉,而且是知情重义、忠贞不愈的耿耿男儿;值得妙玉、宝琴这样才艺品貌俱佳的中国汉族美女时时深切挂怀思念。


四十九回之末,贾母评说《艳雪图》的一段描写,曹雪芹大展春秋笔法。仇十洲的《艳雪图》也叫《双艳图》。顾名思义:画面应该是一个美丽女子和半树红梅;背景是冬天的白雪;所以即称艳雪、也称双艳。但这幅画已成文化疑案。曹雪芹借此疑案要赞美的双艳,正是宝琴和妙玉。但因她们在时空上存在差异;所以曹雪芹又很清醒,坚决不让她们见面。最贴近的一次,就是四十九回的雪中赏梅。贾母老眼昏花看不清;而你重新去品读后再说:站在红梅花底下的两个美人究竟是宝琴和宝玉?还是宝琴和妙玉?真是美的朦朦胧胧。


和香菱一样,妙玉和宝琴都是姿容美丽、品质坚强而不幸生逢乱世的优秀女子。以曹雪芹在第五回排列司命薄的要旨而论,既然她们属于同类,只需要出现一个代表即可。于是他选择遭遇战祸更早的妙玉上榜。金陵十二钗正册既然有了妙玉,也就无须再明确地出现宝琴。曹雪芹以分身互映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创作,是一条条上下贯通、纵横分明、相互辉映的总纲。他梳理的头绪和笔锋所指,就是极权文化与极权制度对文明的残害。

四、宝琴和妙玉的相似结局

妙玉才华绝伦,与宝琴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相当。劫持妙玉的强盗头目,应该是妙玉早先在苏州蟠香寺邂逅的情人;他是前朝一位精通武艺的王孙公子。当妙玉进京找他寻求依靠之时,他因战争已经南迁;南迁后又暗回京都,从事反抗活动;筹措经费劫持荣府之时,他看见和惜春下棋的妙玉;无意间的奇遇重逢,让他不顾危险和牺牲,第二夜又一次潜入大观园劫走妙玉,一同投奔南海。非如此而不能前后自圆。


妙玉随情郎投奔南海而去的结局,也可以照映宝琴的人生命运:妙玉的情郎南迁继续抵抗活动,宝琴的未婚夫南迁杳无音讯;而当他们复仇一旦成功,新一轮皇帝治下的悲剧故事又将重演。妙玉判词之末可怜金玉质,又陷泥潭中两句的寓意是:无论她们的文化修养多么绝纶,但又会陷入皇帝儒家治下轮回的悲剧之中。此论,论妙玉之时已有详解。本篇不再展开。


虽然把宝琴故事的时代背景确定在南明末期,但宝琴和红楼众钗的艺术形象,却并不仅仅限于明末清初;而是可以放大到中国历史上所有更替、变革和动荡时期。如此以来,既可以勾勒出附合《红楼梦》逻辑模型、贯通全局故事情节流变的明确线条;又可以解释中华文明发展进化中的曲折困惑与中国文化轮回式的悲剧根源。就是说:余之琴学的思路,基本能够解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血泪之旨和终极之味。


目下的宝琴,遭遇和处境虽然十分贫寒艰辛,但她无比高贵完美的品质,就像红梅花一样坚强明艳。宝琴的高贵完美,源于她高深的文化修养,来自她深刻的学识见解中体现出来的自由平等与博爱意识。以上结论,在宝琴、妙玉与红楼众钗美妙绝伦的诗词意境和诗词内涵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但很可惜,无论宝琴和妙玉具有多么绝伦的文化修养和崇尚境界,也无法见容皇帝制度带来轮回悲剧。宝琴和妙玉的形象,就是一种互补互映关系。七十回,琴黛合作的桃花行,借用南唐李后主的艳词,暗含败丧之音;作完同样不乐观的柳絮词之后,宝琴被评为最差。


宝钗柳絮词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当此时,整个大一统的时代背景,并没有送贾府上青云;贾氏捆绑的利益集团,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也无好力可借,又遭逢更为严重的政治危机;他们让贾府献出优秀的庶出女子探春,不得已打出和番牌以求暂时稳定。


七十回之末众钗放风筝,更是一段乐中见悲的情节。宝琴放的风筝,名为红蝙蝠;红蝙蝠生性嗜血,隐隐具有血腥的味道。从此,宝琴基本失踪。后面的文字偶尔有几句说,宝琴与馒头庵众尼亲近,之后再不见音讯,仿佛有了和妙玉相似的特点。


前八十回,妙玉从凹晶馆栊翠庵,续完黛湘联句之后也基本了局。后四十回,妙玉故事结局的寓意比较隐晦:她被情郎劫持投奔南海而去,昭示新一轮悲剧重新开演;中国历史上民族主义者的作为和使命,不过大抵如此而已。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宝琴妙玉合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