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从未谋面的主角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细究《红楼梦》许多人物,按说他们两个人本来同属一个生活圈子,最应该有交集;但曹雪芹却始终不让他们见面。这类人物大约有两种特征:要么品性相似或相反;要么社会地位相同或很不同。如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我称之为分身法互映法


或许是曹雪芹的写实,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比如盛唐诗坛王维孟浩然是趣味相投的诗友挚友,李白孟浩然又是难分难舍的铁哥们;孟浩然与他们之间,都有过诗作答酬,并且关系亲密。但我们似乎从未见李白王维之间有什么交集。再比如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学坛,王阳明吴承恩之间也应该有交集,但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他们有过交流的半点痕迹。闲言少叙,且看红楼梦故事如下三对人物。

一、宝琴和妙玉

前文已详:妙玉和宝琴,人生遭遇相似,只是所处战祸时段不同。她们学识相近、思想境界相当。邢岫烟评说妙玉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正是她不拘小节的自由思想的外在体现。


与宝琴一样,经历了战祸之苦的妙玉看透了世态浇漓和人情冷暖,表面已经超脱。在常人看来,她们自然都有些神秘感。但因为要生存,她们必须挣扎和拼搏。离乱之世的女子生存下来,都锻炼得如同红梅花一样坚强而美丽。


妙玉无耐寄身寺庙,却始终怀着正常人的情感。她自称槛外人,却一直关心槛内人喜怒哀乐。妙玉借宝玉的生日,默默遥祝心中深藏的情郎;宝玉天生理解女孩子,自然明白其意。妙玉和湘云、黛玉作诗之时强调,最终须回归到闺阁本来面目上去;就是因为她的心中,还有一段无法了断的红尘情孽


妙玉和宝琴,都是处于末世更替时代、战乱之际的优秀女子;南国的红梅和蜡梅,是她们永恒的坚强和美丽。梅花有不同颜色,红梅是红色的梅花。腊梅也有不同颜色,有花开红色的腊梅。红色梅花与红色腊梅,品质相似却并非同类。在蟠香寺修行之际,妙玉的家乡花就是红梅;栊翠庵栽种的、即宝玉借来为宝琴等人作诗所用的,就是红梅。而赖大婶送给宝琴的家乡花,是红色腊梅。晚唐时代以李商隐为代表,诗人称其为寒梅。梅花和腊梅虽非同类,但其美丽外形和坚强品质却极其相近。

前文推断:妙玉和宝琴,都是前朝遗贵家庭女子。妙玉的出身和地位应该更高一些,当为前朝品位较高的文职大员皇亲。而宝琴的地位和出身稍低,应该是军旅中地位较高的文职官员;比如负责军队给养的军需官。

如此推断,就比较附合她们之间经历的差别以及言行表现的差异:比如宝琴怀古诗中记载的、从小与父亲走过的许多地方,都是地理上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有文化古迹。而妙玉收藏的珍奇,竟然异常名贵,都是历史文化人曾经使用、收藏的高级文物器具。

虽有如上不同,但妙玉和宝琴的社会地位修养学问人生遭遇相似。她们如同红梅和腊梅,尽管并非同类,但都具有相似的美丽姿容和高洁风骨。


进一步推断:不惜以重大牺牲劫走妙玉的那个情郎,应该亦如同柳大侠一样,是前朝世家子弟中的民族志士。妙玉情郎的出身与地位,应当比柳湘莲更高。他或他们,不但是颇具血性和风骨的民族好汉,而且是知情重义、忠贞不愈的耿耿男儿。他们值得妙玉、宝琴这样才艺品貌俱佳的中国汉族美女时时深切的挂怀思念。


四十九回,贾母评说《艳雪图》的一段描写,曹雪芹再次大展春秋笔法。仇十洲的《艳雪图》也叫《双艳图》。顾名思义:其画面,应该是一个美丽女子和半树红梅;背景,是冬天的白雪;所以即称艳雪、也称双艳

但这幅画,已成历史文化疑案。曹雪芹借此疑案要赞美的双艳,正是宝琴和妙玉。但因她们在时空上存在不少差异;所以曹雪芹又很清醒,坚决不让她们见面。最贴近的一次,就是四十九回的雪中赏梅。贾母老眼昏花看不清;而你重新品读后再说:站在红梅花底下的两个美人,究竟是宝琴和宝玉?还是宝琴和妙玉?真是美的朦朦胧胧。


和香菱一样,妙玉和宝琴都是姿容艳丽、品质坚强而不幸生逢乱世的优秀女子。以曹雪芹第五回排列司命薄的要旨而论,既然她们属于同类,只需要出现一个代表即可。于是,他选择遭遇战祸更早的妙玉上榜。金陵十二钗正册,既然有了妙玉,也就无须再明确地出现宝琴。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曹雪芹以分身互映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创作,是一条条上下贯通纵横分明相互辉映的纲目。他的头绪和笔锋所指,就是极权文化与极权制度对文明和女性的残害。

黛晴PK图

二、黛玉和晴雯

批书人晴为黛影的内涵及寓意,读者历来认为,是晴雯与黛玉之间性格和身份的互补。晴雯的正戏有三节:撕扇、补裘、遗嘱。晴雯死后,曹雪芹借宝玉之手为她写下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祭文《芙蓉女儿诔》。


论晴雯之时已详:晴雯补裘及之前打审坠儿,是她真诚无邪、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品质的体现。前文亦详:林黛玉评价《芙蓉女儿诔》是可与《曹娥碑》并传的又一首绝妙好辞。其思想精髓,是曹雪芹把自然真诚的晴雯精神延伸放大到中华文明发展、变革、进化之高度进行讴歌;同时沉痛祭悼史上不幸为之勇敢牺牲、守道殉节的美丽亡灵;从而寄予晴雯形象最高的文明内涵。东汉末年《曹娥碑》的碑文,正是一篇暗反专制礼教、提醒女权意识、重新审视生命价值的绝妙好辞


晴雯撕扇之前,她与宝玉、袭人展开一场激烈的口角争锋。前文已判明:是宝玉误会了晴雯好意。其实林黛玉较缺乏忧患意识,有时候不如晴雯有心;黛玉以为:自己有老太君支持、又能抓住宝玉的心,木石姻缘必然成功。当宝晴袭三人口角过后,黛玉进来,还高兴地叫了袭人几声嫂子,拉了袭人一票。

从清虚观回来,黛玉泪荐血誓表白成功、到晴雯撕扇这一时段,是林黛玉心情最好之际。但通过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王夫人端午设宴,晴雯却看到危机依然存在,就故意跌破扇坠子提醒宝玉。不久发生的金钏儿跳井事件,说明钗黛暗斗形势依然严峻。足以见证晴雯的聪慧与敏锐。


过后宝玉终于想明白了,晴雯默默地替自己的婚姻大事操心。他幡然悔悟:红尘之物,不过尽人之兴;最后,让晴雯把一箱扇子全都撕了玩。宝玉和晴雯之间相互体贴的情感,明显超越物欲;宝黛之间的精神恋爱也有如此特征。


曹雪芹绕来绕去、精心设计的晴为黛影之内涵,把代表人性本真、代表人权意识自由平等意识的自然真诚爱情寓意,置于无比崇高的文明地位。晴雯和黛玉地位不同,却具有相似的品质,她们都徘徊在宝玉身边;但曹雪芹始终不让她们见面。


黛晴的第一次矛盾,实属偶然误会;具体故事在二十六回之末:黛玉到怡红院看望宝玉,竟然吃了晴雯的闭门羹,黛玉便疑心在宝玉和宝钗身上。葬花之后,黛玉似有所悟,但却含笑质问教唆宝玉说:你的丫头,也该教训教训一下了;指的就是这件事。黛玉悔意、醋意俏皮,尽在言中。

撕扇之前、宝晴袭三人口角过后,黛玉进来叫了袭人几声嫂子,就有报复晴雯之意;但此时晴雯早已离开,并未听见。金钏儿事件之后,宝玉挨了痛贬;接着还有一出隐晦、苦涩的好戏:晴雯送帕;就是宝玉让晴雯到潇湘馆给黛玉赠送两条旧手帕


三十四回的晴雯送帕,是晴雯和黛玉两人接触最为贴近的一次;但两人几乎还是没能见面。宝玉支晴雯到潇湘馆送旧手帕之意,一是向黛玉说明:自己相思依旧、不改初心。二是向黛玉暗示:晴雯,是最忠于木石姻缘的史家党成员,希望黛玉能够理解晴雯;别再发生金钏儿那样因误会而导致的惨剧。黛玉终于悟透宝玉苦心,但又无法容忍晴雯,像金钏儿对待宝玉一样的热情。爱情中的醋意,就是如此残酷。


应该是曹雪芹安排好的:出于对晴雯的愧疚之感,或者妒火依旧燃烧,黛玉早早就让丫头春纤,把潇湘馆的灯火全部熄灭,自己有意无意还用一块丝绢蒙在脸上、躺在床上思忖。这时,晴雯进来。


黛玉和晴雯,终于在灯火黑暗中相遇;她们是一条命运之藤上两个苦命的姐妹,又是心照不宣的情敌。黛玉和晴雯,相隔一条深不见底的主仆嫡庶沟壑;黑暗的潇湘馆里,两人仅有几句简单冷漠的空中对话。


这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晴为黛影之特殊场景;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不同的地位相同的爱情,晴雯和黛玉,根本无法交流。不知为何,读这段情节时特别害怕,我的背后隐隐发凉。

宝玉贾琏PK图

三、贾琏和宝玉

往日的红袖论坛,曾有一位红学考证家北山客先生,他读红楼梦资历较深;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切中红楼谜团的要害,具有点穴点睛之功。他曾对我说:贾琏和宝玉的原型,应该是同一个人。北山客的理由是:贾琏和宝玉,几乎从来没有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更没有同时出现在凤姐或黛玉面前。北山客的判断令人惊喜,无意中与我的分身互映法不谋而合。


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颇具立体感特征,两个主要人物似如互照的两个镜面,其中会产生无数个相似影像。同时,人物形象之间又具有平面感特征,以代表人物为中心,似如水面的涟漪效应,从不同角度向社会各个阶层辐射波动


立体式观照:真假两个宝玉相互映照,便会映射出无数个末世王孙公子形象。钗黛的互照,便会映射出无数极权之下的美丽佳人形象。

平面观照:以贾府权力代表贾母为中心,向上可以辐射元妃、南安太妃;向下可以波及王夫人、凤姐。以邪正兼备的宝玉形象为中心,向邪恶的方向,可以辐射贾琏、贾珍甚而忠顺王爷;向正气的方向,可辐射柳湘莲、冯紫英甚至北静王爷。等等。如此以来,人物形象相似相异的多样性,才能体现生活丰富多彩的特征。


倘如此判断,北山客先生的认识,就具有合理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物原型,应该具有正邪的两面性;正气的一面,表现为贾宝玉,邪恶的一面,表现为贾琏。倘从所谓“情、色”主线条的角度观照,宝玉是的化身,贾琏则是的化身。通俗地讲:贾琏是生活形象,宝玉是精神形象。

以此类推,简明地讲:钗黛,其实是一个佳人的两个分身;宝钗是生活形象,黛玉是精神形象。再以黛玉为中心,向外围多层面辐射:权力的黛玉形象,就是凤姐;女奴的黛玉形象,就是晴雯;庶出的黛玉形象,就是探春;而中下层姨娘的黛玉形象,就是赵姨娘;等等等等。

我之所断曹雪芹分身互映法的要义,正在如上。如此以来,便能在《红楼梦》中看到一大群形象相异相近的美丽佳人。


果然如北山客所言,贾琏和宝玉两个形象,如果是同一个原型;那么,他们就永远不能相见、也不必要相见。以此为证,六十四回下半阕,就是伪作无疑。因为六十四回下半阕开始,贾琏和宝玉不但相见,并且还携手共迎贾母。虽然可能是伪作,但六十四回下半阕,尤氏二姐妹的故事,却大有嚼头。


以某之琴学进一步推断:如果把黛玉林家,确定为前朝抵抗贵族;把宝钗薛家,确定为前朝归顺贵族;那么,尤氏姐妹一家,应该就是前朝投降派。自来的投降派,新政之下大约不会有较高地位;何况依然在皇帝儒家治下,横竖要受节烈之辱;其中之节烈者,大约就是尤三姐的命运;而甘愿附庸者,大约多是尤二姐的下场。


即便把六十四回定伪;然而伪作者能以尤氏姐妹的故事代替妙玉和宝琴的故事,却在于伪作者能够认识中国历史与中国文明文化的轮回性特征。妙玉判词曰:可怜金玉质,又陷泥潭中。轮回循环的皇帝儒家治下,无论哪个派别集团、无论哪种性情品格的人物,都像金玉之质的妙玉一样,又会陷入新一轮极权的泥潭。皇帝制度和其治下的奴性文化,乃是红楼悲剧总祸根。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红拾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