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说红楼:略论红楼梦中梦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曹雪芹画像

一、红学的主要派别

首先要说:世间的中国书可能惟《红楼梦》读后感难写。倘不怀着敬畏和热爱之心,写出来的不是不尽人意,就是走调跑偏。有两句俗语说得好: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罢红楼梦,天下再无书。这两句通俗易懂的评语虽说略嫌夸张,却总能够说明:《红楼梦》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无比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两个特征,勿庸置疑。而今不自量力略论红楼,以慰半生读诵思嚼体味之愚衷。


自《红楼梦》诞生至今,历来是百人百说,所见各异。以往的文化、文艺、文学大家自然都对《红楼梦》多有评议,他们同时多成为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家。

新索隐家蔡元培先生

红学的主要派别,先说索隐派。前清的旧索隐家,出于封建士大夫的趣味、良知或狭隘的民族精神,把《红楼梦》看作宫廷佚事传奇或悼怀亡明之作;清末民初新的索隐家,以蔡元培为代表,本着时代变革的特点和宗旨,赋予《红楼梦》民族革命宣言的特别意义。


再说考证派。清末的旧文学考证家,把《红楼梦》看作纳兰家事、和珅家事等如同王侯将相家谱的传记小说;新考证派以胡适为代表,就是当今流行并被多数读者认可的曹雪芹家事之说。以至当今,考证派依然马不停蹄;比较有名的研究成果,还有郑成功说、洪昇说、谢氏家事说等等。


此篇我仅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丁点感想,略略述说。因红学派别和争议太多,文中主要概念,仍然沿用通行本大众说。

王国维先生

各家红学派别中,要特别说明的是王国维先生的美学说。王国维先生从哲学、文学、文化角度对《红楼梦》解剖。他认为,《红楼梦》旨在描写人生痛苦和解脱之道;此论貌似略带偏颇,但明显把红楼梦的终极之味提升到文化高度;使其文化价值和文明内涵,焕然一新。


当今红学的最新成果,当数刘心武先生的秦学;据说是周汝昌先生的毕生心血。秦学集众家之长,以红楼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素材为线索,以文学创作的思路,把红楼故事内涵引向中国文化各个领域辨证求证;基本可以自圆其说。秦学开辟了从政治斗争方向揭开红楼悲剧之先河。凡此种种不无道理。


最精辟的当数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精妙评论,把中国各色人等的文化心境描述得一目了然。他说,一部红楼单是命意,因读者的眼光便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在句末用了省略号,可见留给读者随自己的意添加。故而,我再加一句:史学家看见史。当然,我不是史学家,只是出于喜爱历史的一个读者之兴趣,因热爱《红楼梦》略述己见。

近代国学大师鲁迅先生

二、红楼故事的内涵

说《红楼梦》写历史,是曹雪芹站在文明文化的高度,主要着眼于对中国历史变迁、更替、变革时代的感悟和反思;他把历史文化革新作为远景,深深藏在红楼故事情节背后,让社会各色人物登台表演。他以文学艺术家独到精锐的目光,把处于动荡变革时代主导中国历史文化命运的各类人物一一他们人生的苦痛、喜悦、困惑、迷茫、麻木、痴愚、忠义、奸馋;挣扎、拼搏、逃避、游戏、艰辛、泪水、超脱、堕落等各种特征,通过一个个悲剧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故而能在《红楼梦》中体味民族先贤精英引导民众如何在华夏文明真与假、虚与实的道路上曲折艰难地挣扎求索;他们之中的勇士,如何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一步步迂回般地推进着华夏文明的悲壮进程。因此,说《红楼梦》是中国文明文化社会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而无所不及;事实并不为过。


说《红楼梦》写社会,是曹雪芹以社会学家般的智慧,在其故事布局情节流变中体现的,是他从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角落的现象来思考其中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纠缠的种种矛盾;最终,他站在人性高度逐步理出头绪,把矛盾焦点置放于腐朽僵化的社会各种制度之上。难能可贵的是,曹雪芹对这些历史文化悲剧和社会人生悲剧,并不单纯做出人性批判道德定义;其意其旨,更在于引发人们的反思觉醒。所以,曹雪芹的写实艺术,虽说其大部分故事情节描写封建社会高端的贵族群体,但还是令各个阶层读者从中体味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

新考证家胡适之先生

说《红楼梦》写生活,是曹雪芹以艺术家的绝妙感思,立足于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之上,把生活中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方方面面的不同感受、纵横交织的恩怨因果,用生花妙笔组织成一桩桩曲折连环、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描绘成一幅幅生动逼真、情景相融的风俗图画,一并呈现给读者。最为绝妙的是,曹雪芹竟如得道高僧,把生活中各种看似无关的偶然性零碎事件,都能悟出其必然性的因缘和因果;以使不同层次、雅俗各别的读者,几乎都佛仿身临世相人生大观园,在其中不停寻觅、感受、探求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人生结局以及自身的爱情命运。


说《红楼梦》写人生、写爱情;是曹雪芹做为一个天才的诗人、恐或又是从仙界下凡的文曲之星;他似乎常常如泣如诉般地扫瞄着多彩人生里的悲喜和歌哭,憧憬着如梦如幻般美妙爱情中的诗意和真谛。故使读者如同身处社会人生的现实中,常常于歧路两难之境不断彷徨、留连、顿悟、求索。虽说人生多艰、爱情易逝;但曹雪芹思想和意境的高明在于:多彩的人生看似穷途末路却未必完全悲观;爱情的梦想无须寄托于突如其来的柳暗花明。他更像自由之神,着眼并立足于生命存在、演绎、进化之高度,富于诗意般地看待人生,充满诗意般地讴歌青春和爱情。故而,红楼故事的精髓于平凡中更见奇伟。

红学家俞平伯先生

三、红楼艺术及地位

显然,红楼故事的经典,已经成为后世经久不息的传唱,一直并永远感动她的读者。《红楼梦》写故事,更趋于自然。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和情感纠纷,相互交融、相互推进;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缓缓波动;如同一江春水之中的大小涟漪,一边相互激荡着一边共同向前奔涌恰似缈缈太空之上的日月星辰,一边相互辉映着一边相互不停旋转。曹雪芹以有条不紊的匠心和笔调,使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又错落有致,扣人心弦而纯朴自如,明媚清晰却朦朦胧胧;真令人欲进畏难、还欲罢不得。这些特点,正如现实生活带来的情致感受和心灵震撼,把读者领入绝妙独特的艺术天地。


红楼梦的艺术天地,似假似真、亦真亦幻;真假相依、实虚相糅,非常迷人;如同一坛陈酿香醪,浓郁醇美令人回味无穷。其写景抒情,发自心灵,自不必细说。其描绘自然风光,壮丽雄伟,有目能睹。其刻画事件人物,落地有声,有耳可闻。精妙的情节布局,和镶嵌其中精准的文化感悟和历史反思,发人深省;等等等等,如何敢一言述之?


倘好中挑好,即是红楼梦文学创作艺术之一绝:其描写人物的对话及心理逻辑、描述人物各自语言和心思特征的写实艺术,竟然与其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心情等等因素,不无关联,极其对景儿;语言文字组织运用的精炼、精辟和精准,美轮美奂;以致达到雅俗共赏、几乎令人神同叹之境界。


从而,社会生活人生中包含的人性之美、蕴藏的诗一般的艺术之韵,无不在曹雪芹美心美境和生花妙笔之下尽情绽放;通过一个个清纯优美、栩栩如生、形象相近又相异的红粉女郎的青春绚丽光彩,呈现、传递给她的读者并久久地感染着他们。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

仅以《红楼梦》的艺术之美而论,高鹗的后四十回,基本继承了曹雪芹以语言和环境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文化特质的主要手法;尽管多有瑕疵,其中的观点和见解与曹雪芹相比也存在极大反差和局限,但仍然是从前和以后的文学家难以达到、无法超越的一个高度。或许仅此而论,正是文明文化在发展演化进程中具有的两面性,于现实社会体现的多重效应。高鹗以另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完成了一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珍品的辛苦雕琢,或多或少地填补了人类天生具有追求完美特性的心灵空白。


科技的进步以至当今,文学艺术通过舞台艺术的演化,已经更大程度发展成为银幕屏幕艺术。近半个世纪以来,不但以往匆匆流行过的港台剧、南洋剧、日韩剧与红楼梦的艺术之美相比,又何足挂齿?就是被当今艺术大佬争先恐后向往的、被其粉丝稀里糊涂追捧的好莱坞和诺贝尔两大世界艺术品牌,其中的大作几乎都无法与红楼艺术之美相比抗衡;红楼悲剧故事终极之味反映的朦胧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


然而可惜的是,《红楼梦》竟然曾被一些无聊的或别有用心的读者,荒唐地评说为情书甚至淫书;这是民族文化的悲哀。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临终前无奈叹息:读中国书无用;正是委婉抒发与曹雪芹相似的感慨;抒发对中国文明轮回循环停滞不前的悲痛。而如果当曹雪芹凝睇的中华文明文化价值精华中民主自由平等之梦实现之后应当肯定:人类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文学之林,《红楼梦》不愧是一颗靓丽的文化文学瑰宝,作为中华文明文化的代表作品可以与世界其他民族文明文化代表作品争奇斗艳并同放光辉;继而一同带动人类文明向更加高尚的层次不断迈进。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略论红楼梦,代序

秦学创立者刘心武先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