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初唐遗恨:跳槽白脸宋之问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一一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一、宋之问真是人才

初唐才子宋之问,祖籍山西汾阳;又说是河南灵宝人。他原本出身平庸,门第低微。其父宋令文天生神力、文武皆通;原是乡间小吏,到高宗时发迹,武达骁卫郎将,文达东台详正学士。所谓骁卫郎将,大约皇家禁军类的武官,六品上下。东台详正学士,是门下省负责监察、纠正皇帝诏令的文官;应在五六品之间。武后弄权之际,皇家官职、职称、权限较之从前均有很大变化,如今已经很难分辨这些官职究竟是什么玩艺。但无论如何,宋令文能够在朝立足,可见他果然真才实干,能力非凡。


宋之问继承了父亲许多优点,身材伟美,相貌轩昂;青少年时代文章诗词皆出不凡,颇得时人称道。于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时值一十九岁;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专制时代的仕途职场,人的运气一旦降临,鬼都挡不住。宋之问初入仕途,恰逢高宗沉迷内帏,武氏正摇神器。心机深远的美大婶武则天,很早就有意识破格提拔了许多出身寒微的平民才俊;诸如杨炯、宋之问、陈子昂之流。显然,她就是为以后的变天登基在搭桥铺路。


在皇后武媚娘的特别关照下,宋之问等人一路飚升。短短十数年间,他与杨炯等人足不出朝,位居五品学士,统领东宫教授事务,得意非常。倘回头来看,他们的职责说不定就是暗助武氏给太子洗脑,也未可知。应该说,宋之问其人还是颇具真才实学;不但思路文章出众,复兼工于心计。就是说,他能够胜任这份有些危险性的吹拍工作


不消说,在此期间,他为武氏及其内帏的权贵要人如男宠二张之流,行尽谄媚附庸之文人能事。宋之问以自己天生才华,伺候得武皇眉开眼笑,舒舒服服。据说,他曾因为几首才情不凡的马屁诗,差点儿上了武大婶的龙床。相较之下,前文提到的陈子昂就显得义气呆笨了些,难怪最后只有哭丧之状,念天地之悠悠了;当然,主要是因陈子昂的学艺不精之故。


学术领域,宋之问与沈佺期并肩,完成了六朝近体诗唐式格律诗的过渡与革新;带动唐式格律诗的韵律化创作进入崭新局面。宋之问工于五言律,亦长七言律。他在人生前期的创作相当精湛;诗文语言描述真挚清晰流畅,比兴对仗手法细致入微。


但在思想革新方面,宋之问并无多少象样成就。加之他媚事武周以来,不自觉地陷入武李两家的政治漩涡;所以只好专心媚附,尽情歌唱。其间,更难免神气消沉,意志堕落;终于使才华褪尽,文章失色。武皇退位之后,他被复位的中宗李显新政所弃,贬放岭南。

二、大明宫里走马灯

接下来,更合该宋之问要倒楣。同理,专制之下一个人要是倒楣,仍然鬼都挡不住。武皇退位后,武周与李唐政权转型的舞台上,主演和演员,犹如走马灯似的变幻穿梭,直叫人眼花缭乱。在太平公主一手策划干预之下,先是中宗李显结束了辛酸的流放生活,二次登基复位。之前,饱尝权力血腥和政变苦楚的李显,本来对皇位已无兴趣。但李氏家族的女眷们,大约是受到婆婆言传身教的因素居多,可谓个个酷似武则天


李显之妻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先不说本事如何,但性情和志向,并不亚于武氏和太平公主母女;她们屡屡代李显问政行权,涉足朝纲。你们一家倒是安乐了,太平公主安得太平太平精明的目光又瞅上弟弟李旦,亦即母亲武皇的小儿子。


李旦自幼目睹母亲和哥哥们在权变舞台的生死游戏,对皇位更是心灰意冷。但其实这次李旦错了。太平公主看好的,并不是李旦本人;而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据说,李隆基这个李氏与武氏血脉合成的嫡亲品种,从小就展露出李氏和武氏两家共同的优良基因。当大唐李家亲王被武则天一个个如摘瓜般地几乎要摘绝之时,幸好还留下李旦这条不大惹眼的藤蔓面竟然结着李隆基这枚优良瓜种


正当此间,韦后与安乐公主,不知哪根神经走了岔路,竟灭绝人性地毒杀了李显。是可忍熟不可忍。弑君之罪岂是儿戏?这是逼着太平公主剿灭她们。除掉韦氏安乐一党,太平公主又把弟弟李旦扶上龙座。不消说,此举就为李隆基之后的当政奠定基石。那么,这段时期的大学士宋之问,他在哪里呢?

三、宋之问贼胆过人

前面说过,宋之问其人颇有才学胆识,复兼工于心计。被贬到岭南的宋之问一刻都没有闲逛,始终与洛阳保持联系。他此时见朝政多变,定有可图;竟不顾抗旨之罪,偷偷跑回洛阳,藏匿在好友张仲之家里。天可怜见,此时的张仲之,正在与一伙同僚密谋除掉仇人武三思。


当时武皇虽已退位、李显复位;然而,武三思等人经营朝纲良久,人脉广大深邃,依然拥有绝对性的人事组织势力;并不是一般人能够随便图谋。这哥几个真呆,总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也不想想:人家太平、李显、李旦与武三思那可是嫡系的姑舅亲戚,难割难舍。如果没有武皇最高旨意,岂是你们一伙奴才能够夯动的么?


宋之问入仕以来,一开始就在大唐高层出入,自然明白就里。于是他不顾情义暗中支人告发了张仲之。结果不用多说,张仲之一伙反被武三思逮捕斩杀。而宋之问抗旨私回洛阳之举,非但无罪而且有功;还被武三思逐次提拔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专门监督考核朝中官吏;这是一个肥缺要职,宋之问首次跳槽即如愿以偿。此后吏部任上,宋之问又向太平公主谄媚,继而被太平一党重用。宋之问屡屡得意,主要因其确实才华不凡。


喜好谄媚之人如杨柳风花,终无常性。接着当韦氏、安乐母女得势,宋之问竟又把不住心旌动摇,向韦氏一党暗抛媚眼。这下他彻底看走了眼,惹怒一个真正的雌老虎。显然,宋之问虽有才华,但就极权政治而言毕竟属于奴才屑小之辈。他小看了表面柔美而比武则天实不相让的太平公主。


韦氏、安乐一党的得意忘形,皆在太平公主的预料和胜算之中。那么,宋之问又如何能跑出她的手掌?可怜聪明一世的宋之问,这次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十九岁从政以来,他附武氏、附张氏兄弟、附武三思、附李显、附太平公主、附韦氏安乐母女如此不停跳槽,他哪里知道自己所有的这一切活动,皆是专制权力游戏场上如同一枚小小棋子在棋盘跳动;而自己或上或下的命运,皆在主子一捻之间。太平公主显然很生气,宋之问先是被李显贬到越州,后来又被李旦流放岭南钦州。

四、宋之问的真实才学

客观地说,流放时期的宋之问,经过越州和岭南的几回飘零,因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加之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新的认识,上天还是成全了他的才华和天资,激发他写下了一些思想相当新颖的诗作。比如最后这次流放钦州,途经梅岭时,就写下了著名的《题大庾岭北驿》。


该诗巧妙引用雁过梅岭之典,把自己比作冬月的一只南迁孤雁;回顾一生际遇,当时胸中因失意、飘零、忧闷、苦愁而生的感慨一发借雁、江、潮、林、瘴、乡、梅诸景纷纷传递出来。情景的搭配、交融和抒发,虚实相间,十分得当,真不愧初唐五言律诗中的精品。该诗被后世频频推举评赏,收编在唐诗三百之中。


但宋之问做为极权政坛的一条文化走狗,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清醒。该诗立意,他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梦想继续跳槽复归盼望自己的人生命运能像南岭陇头的梅花一现,再次出现转机。说穿了,就是预备着又向李隆基乞怜自荐。


可怜的宋之问,一生不知向各主子团队献过多少花,唱下多少曲,吟了多少诗;死到临头都没看透专制者的虎狼本质,竟然还做着明朝复归的春秋大梦。此时的大唐舞台,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作,经过宫廷血战剿灭韦氏残党及武氏余孽,恢复李唐国号,彻底结束武周时代。


李隆基正位之后,立马逼死曾着力扶持自己上台的姑母太平公主;何其果断呢哈!也正是这位后来逼娶儿媳杨玉环、被后世史家吹捧为中国封建史上明君的吾皇李隆基,当初也不知怎么想起宋之问。一道圣旨飞向岭南,宋大学士被赐死于钦州流放之所。


据说,当圣旨宣毕,宋大学士身抖如筛糠。自此,宋之问伴随岭南陇头的一缕梅香,终于做完了他的明朝复归之梦。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宋之问的跳槽情结

  链接阅读

  初唐遗恨:幽怨面首陈子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