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 | 中国古代诗人为何普遍高寿?

2017-05-12 @ 菠萝因子

文|菠萝


(一)

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说自古以来,能活到70岁以上的人很稀少。


即使生活最优越的皇帝,也很难长寿。从秦始皇到光绪,中国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唐宋是中国的盛世,皇帝操心少一点,寿命稍长。唐朝皇帝平均46岁,宋朝平均47岁。


但唐宋诗人群体,惊人的长寿。


我们最熟悉的诗人:陆游85,白居易74,苏辙73,王安石65,欧阳修65,曾巩64,苏轼64,李白61……都远超生活更优越的皇帝。


这些并不是个例,《唐诗鉴赏辞典》中有寿命可查的80位诗人,平均寿命60岁,《宋词鉴赏辞典》里寿命可查的有137位,平均寿命高达64岁。[1]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80位著名诗人中,70-90岁的居然有17人,占总数的21.3%。


人生七十古来稀,对其他人适用,但对于诗人来说,却一点也稀罕。


问题来了,为什么诗人的寿命这么长?


(二)

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分析85岁的陆游和74岁的白居易,咱们可以总结出五点重要原因。


第一,诗人多乐观豁达,不纠结。


陆游一生超脱,在狂风暴雨,饥寒交迫中,还能放声高歌:“昨夜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白居易也写到:“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白居易更在64岁时写出《览镜喜老》:“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多生时。”对生命的理解无比深刻,乐天知命,一生平静安宁,不长寿都难。


第二,诗人多注意养生,饮食清淡。


白居易是素食主义者:“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


陆游也喜欢素食,尤其喜欢吃山药:“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玉延就是山药,据现代科学分析,山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它含的黏液蛋白,能预防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各种癌症。


第三,诗人喜欢户外采风,运动较多。


白居易名诗《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主题就在这个“行”字上。白居易不仅喜欢逛西湖,而且“行不足”,来来回回逛了好多遍。


陆游更有趣,不仅户外运动,而且在家也不闲着,酷爱做家务。居然写了首《扫地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气。”又省钱,有健康,难怪陆游长寿。


第四,读诗让人放松,甚至能治病。


陆游有名句:“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药都治不好的病人,听完诗就醒了!这不奇怪,很多病其实是心病,诗歌能让人放松,治病能治本。


这不是中国独有。去过意大利的朋友或许知道,那里药房里陈放着很多精美的药盒,里面装的不是药,而是一首首精美的诗篇。说明书明确标有诗篇目录,主治病症,以及需要朗诵的遍数,据说疗效颇佳,很受患者欢迎。[2]


以上四点,都是唐宋诗人普遍长寿的重要因素,值得我们每一位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深刻学习。


但这还不够,下面这第五点,才是重中之重。

                           


(三)

第五,我刚才讲的四点都是扯蛋。


如果你刚才觉得有道理,那很抱歉,你不过喝了一大碗“伪科学菠萝鸡汤”。

 

怎么可能有人具体知道为啥一千年前的陆游和白居易长寿呢?任何分析肯定都是瞎猜。


但是,“唐宋诗人看起来整体长寿”是事实,也确实有原因。只不过,真正的原因和我刚才讲的4点,心态,饮食,运动啥的,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那到底为啥?


其实,我们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不是因为他们是诗人,于是长寿;而是因为他们长寿,才成为有名有姓的“诗人”。


唐宋诗人并不比普通人长寿,但“我们知道的唐宋诗人”平均肯定比普通人长寿。因为再有才华的诗人,如果挂得早,多数不会被后人知道。


李白是“诗仙”,因为他活了61年,留下了近1000首诗。我相信肯定有隔壁的张白,王白,赵白,同样是很有天赋的诗人,但因为留下的作品不多,成为了被历史遗忘的“无名氏”。


比如,唐朝一位天才女孩,七岁就写出名诗《送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惊艳!不过这女孩,现在叫“唐朝某七岁女童”,根本不列入统计。


只有活得久,而且持续写诗,才可能被历史记住。


这是统计中典型的错误:“取样偏差”。只不过,“取样”的不是人,而是历史。


你可能会问,菠萝,你有任何证据么?


有!


《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一共217位知道寿命的诗人,不仅长寿的多,而且30-39岁的居然断档!唐朝0个,宋朝仅1个!


唐朝没有活30-39岁的诗人?!这显然不正常。


说明了什么?


说明活不到40,你就几乎没机会在21世纪被统计为“唐宋诗人”。


所以,“诗人比普通人长寿”,纯粹是幻觉,完全是因为不长寿的诗人都被历史湮没了。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你就会被灌各种“诗人养生鸡汤文”。


说起诗人寿命,还有好玩的事儿。


前几年有人研究了各文科专业人士的寿命,结论是哲学家活得最久,诗人活得最短。他们的解释是因为诗人感情过于丰富,容易多愁善感,憋出毛病来,更有强烈自我毁灭的倾向……


很显然,蛋,正反两面都可以扯。

 

(四)

不仅是诗人,任何主要靠经验积累的行业,著名人物都普遍长寿,因为英年早逝就没人记得你。


政治家就是一类。


经常有人说:“凭啥中央领导普遍长寿?肯定因为他们吃特供食品,有高端空气净化器,私人保健医生好……”


这些或许都有一丝丝的关系,但全是瞎猜。我认为中央领导长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身体不好的人,根本不可能在长期高压环境中工作,熬过漫长的政治阶梯,成为中央领导。


作家也一样。


试想一下,假如金庸35岁就挂了,就没有《神雕侠侣》,没有《倚天屠龙记》,没有《天龙八部》,没有《笑傲江湖》……江湖地位肯定大打折扣。


相反,音乐家主要靠天赋,多数音乐家成名很早,年轻时就写出了大量优秀作品,所以35岁挂了也能被历史记住。


莫扎特就只活了35岁,《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


为了长寿,最后写首诗吧。


《咏寿》

清酒刚斟满,

鸡汤已喝完。

若是想长寿,

多吃菠萝饭。

 


参考文献:

1:《唐宋诗人年龄寿命分析》,《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中老年养生诗话》,ISBN: 97875019688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