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厉害!回乡探亲的高要菜农说,我们一休息悉尼没菜吃

2017-02-03 高要发布


    春节假期,旅居悉尼的高要人纷纷回乡探亲。其中,以回龙人为主。他们对乡亲自豪地说,我们高要人掌管悉尼95%以上菜园,高要人一休息,悉尼菜市要瘫痪。

    据资料介绍,目前,悉尼由高要人掌管的菜园近3百个,占了当地菜园总数的95%以上,所生产中国菜蔬几乎占新南威尔士州(简称纽省,省会悉尼)的85%,总值为3000至4000多万澳元。

    广东高要人在悉尼种菜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谈起威水史,澳大利亚纽省华人农业协会的钟先生感慨万分:1988年至1996年,许多高要人投亲靠友移民澳洲,由于语言和资金关系,只能以务农为业、种菜为生。“开始时,悉尼的菜园由欧洲移民耕种,高要人帮他们打工。后来,凭着华人的勤劳和种菜经验,慢慢有了自己的菜地。既种植欧洲移民喜欢的蔬菜,还从高要大量引种新品种。走到今天,逐渐掌管了悉尼95%以上的菜园。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一天不种菜,悉尼就没有菜吃”。

    由于高要人的农耕地位,钟荣介绍,纽省政府农业局专门聘任一位华人顾问,担任指导菜园生产运作,并参与政府农业方面的联系。

    “悉尼机场附近有一块高要人辛勤耕耘100多年的菜园,虽然这些年地价骤升,菜地周围高楼林立,虽然这块菜地与周围城市环境格格不入,但是澳大利亚政府仍然将此菜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让悉尼市民铭记高要人对悉尼蔬菜市场的巨大贡献。”钟荣一说完,突然跳上一辆卡车,开到仓库前等着装货。“在海外的华人老板什么都亲力亲为,跟工人们一起劳动,不像国内那样,指挥手下干就行了。”

      他说,每年都有300多名高要回龙镇人来悉尼帮助乡亲种菜。他们一般跟农场主签订4年合同,到期还可以续签。现在,大概有1000多名高要回龙人在这边种菜。虽然辛苦、生活枯燥,但是赚钱多,一般1个月除税后可赚2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0多元。

    高要回龙镇人,多是种菜好手。他们不怕辛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悉尼菜市场上站稳脚跟,有“悉尼菜农半高要”的美称。你知道吗?正是高要人的引种,让悉尼人认识和开始食用莲藕。而远在悉尼的高要人,最盼望的除了能有粤剧团到澳大利亚演出外,就是可以回家和家乡人团聚。

    高要回龙镇是著名的侨乡,镇里现有常住人口2.7万人,但海外侨胞多达3.6万人,其中的绝大部分旅居澳大利亚。他们很多人,在异乡,用勤劳的双手赚到第一桶金。


回龙人在澳大利亚闯荡的历史


出发:

  很多回龙人以种菜起家

  回龙镇人闯荡澳大利亚的历史由来已久。据有关史料记载,1850年至1856年间,仅回龙镇就有300多户、3000多人到澳大利亚谋生,主要从事筑路、种胶、耕田、开矿、种菜等苦力工作。

  由于早期移居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回龙人文化水平较低,英语能力差,因而他们大多选择在澳大利亚种菜或者在中餐馆工作。而随着他们的后代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就业面随之宽广。


(图为高要人在悉尼耕种的菜园)


  华人在澳种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个种菜的回龙侨胞都倾向雇请乡亲帮忙。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回龙籍澳大利亚移民从事种菜工作。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高要人在澳大利亚菜农人数中占据绝对地位。据估计,华人种的菜目前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州)蔬菜供应市场的六成,而高要人更独占其中四成,所以有“悉尼菜农半高要”的美称。

  有一组数据能说明高要回龙人对种菜这一工作的热情。据估算,在悉尼的3万多高要人中,有四成仍然在种菜,而这些人中又以回龙人居多。



辛苦:

  每星期只有半天可以休息

  在澳大利亚种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尽管澳大利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耕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可由机器代劳,但收菜还是要靠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菜农们平日里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一天的工作量等于在国内的4天,每星期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通常有人认为出国工作只是年轻人的事。但今年70多岁的高要回龙镇黎槎村村民苏聚芬,1995年却以53岁的年纪来到悉尼。

  他说,虽然对英语一窍不通,普通话也讲不好,但因为有老乡们照顾着,因此工作和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的不便。他先在一家农场种菜,一天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周薪最少1000澳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左右。但他每天早上5时就要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12时,只有下午3时到5时可以休息一下,主要的工作是种菜、摘菜、洗菜、装车。



(图为无土栽培的蔬菜)

转变:

  种菜积累的资金开餐馆

  凭借多年辛苦经营,回龙籍华侨华人在悉尼蔬菜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用种菜积累的资金,转营餐厅,创办回龙餐厅、星湖餐厅、肇华餐厅、高要餐厅等100多家。回龙人从事澳大利亚餐饮业的人数较多,一部分是中餐馆老板,一部分是打工者。相对菜园工作,餐馆的工作更为轻松一些。

  苏聚芬后来到一家亲友开的中餐馆帮工,洗菜、切菜、帮厨师打下手,一天也要工作10个小时。现在他年纪大了,半休半做,周薪有400多澳元。

  当地的中餐馆比较多,竞争压力大,不过粤菜还挺受欢迎。在当地的华人餐馆,甚至还能吃到从肇庆引种的莲藕。“以前,澳大利亚是没有莲藕的,是高要乡亲苏泰年1996年从肇庆、中山、斗门引种到澳大利亚的,还颇受这里人的欢迎。”



思念:

  盼粤剧团到澳大利亚

  工作是辛苦的,空闲时,在外打工的回龙人,很多会感到寂寞,很想念家乡。

苏聚芬说,闲下来的时间,他会去看电视、打麻将、打扑克。他那里可以看到中国各个地方的电视节目,唯独看不到广东台的节目,很遗憾。而国内的杂技团、曲艺团等艺术团体经常到澳大利亚演出,一般的票价要250澳元,上座率都不错,他们盼望着能有粤剧团到那里演出,缓解思乡之苦。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会到澳大利亚最大的“唐人街”。春节时那里到处是舞龙舞狮贴春联,端午节有粽子吃。不过放鞭炮管得很严,只有在墓园里才允许放。

苏鉴基是回龙镇为数不多出外打工后又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他说,“在那里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余的时间都是老板的,挣得也不是很多。”他的话,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后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声。

  据悉,现在国内到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大都是去留学读书或者投资移民去的,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餐馆打工或种菜了。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高要人在澳大利亚菜农人数中占据绝对地位。据估计,华人种的菜目前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州)蔬菜供应市场的六成,而高要人更独占其中四成,所以有“悉尼菜农半高要”的美称。

    有一组数据能说明高要回龙人对种菜这一工作的热情。据估算,在悉尼的3万多高要人中,有四成仍然在种菜,而这些人中又以回龙人居多。

    高要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海外华侨达2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祖籍高要回龙、白土、新桥、蛟塘、金渡、大湾等镇居多,而旅居地则多为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到了澳大利亚的高要同胞于1880年创立澳洲要明洪福堂同乡会,以造福侨胞、增进乡谊为宗旨,是一个以在澳洲的广东高要、高明两地乡亲为核心的非营利性质的纯慈善机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共捐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支持高要各项事业的建设,并在加强两地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家乡发展。

(图为澳洲要明同乡会侨胞的合影)


    悉尼菜农在他乡拼搏,心系故乡。在高要回龙镇,历史悠久的八卦村和美丽的澄湖村,总会引起人们浓浓的乡愁。游客走进这些古村,也能领略高要侨胞的奋斗史。



回龙黎槎村:布局精巧,底蕴深厚

有一个古村落叫黎槎八卦村,有一种旅行叫不忍错过。

黎槎村成村于南宋,初时为周姓人居住,明永乐年间苏、蔡两姓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处,逐渐发展为大姓。

这些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形排列,呈贺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机重重,风格独特。村中有主巷十五条,横巷八十四条,共九十九条巷道。整个古村呈大围屋、古屋、村道分布走向状似八卦圆形,周边是个圆形的护村池塘与环村大道,仅有南北两个出口与外界陆路相通,又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回龙澄湖村:中西结合 独具特色

澄湖村位于回龙城镇东面,是高要著名的侨乡,建村历史800多年。现存古村屋2200间,保留完整的石板路约2公里。村内建筑特色以岭南风格为主,结合中西文化特色,各种风格的碉楼10间,有中西特色的洋楼47座。

为勤劳自信的高要人点赞!!



高要发布:传播高要好声音,凝聚高要正能量!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