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丨中国一社区 每隔百米一个教堂(国际社会点赞)
今天,齐鲁佳音带你领略一个最有名的中国社区,这个社区面积仅有1.8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学校园那么大。但就是这个不大的社区里,差不多每隔二百米就有一个基督教堂,这个社区因此刚被国际社会,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社区就是: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
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是厦门的一座小岛,如果步行的话,一天就能环绕小岛走一圈。这座小岛上,有八座美丽的基督教堂。这座小岛每年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最多的一天能接待12万人。很多读者后台留言,这座小岛上都是有哪些基督教堂,他们的具体地点在什么位置呢?本刊同工深入考察,终于拿到第一手资料。
一、协和礼拜堂(上图),这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据说,当代文学大师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1919年曾在此喜结连理。地址:鼓浪屿思明区鹿礁路。
二、三一堂(上图),可容一千多人聚会,门口有一棵木棉树,花开时分,很美很美。周六教堂才会对外开放,很多人做礼拜,也有唱诗班,门口会有接待人员邀请大家进去坐坐。不管信不信基督耶稣,进去感受一下都不错。地址:鼓浪屿安海路67号
三、天主堂(上图),这是鼓浪屿最美的一座教堂,也是年轻人拍婚纱最常去的地方。天主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无论外观还是内部,造型都极具感染力。地址:鼓浪屿鹿礁路34号。
四、复兴堂(上图),这是唯一在解放后建造的教堂。三角形屋顶建筑,简单大方,红色外墙很显眼,仿佛一座固定的地标,每时每刻都在为旅行找路的人指明方向;而教会里的基督徒,总是为心灵迷茫的人指明生命的方向。地址:鼓浪屿思明区复兴路2号。
五、福音堂(上图),英式风格,如今,教堂已相当老旧,油漆驳落,天花板残垂,亟待维修。地址:鼓浪屿晃岩路40号。
六、安献堂(上图),鼓浪屿唯一以条石堆砌而成的三层方块建筑,干净利落而又不失庄重与神圣,由美国安息日会1905年建造。位于鼓浪屿鸡山路18号。
七、讲道堂(上图),文革中该堂曾被占用,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墙体上有很多文革时期的痕迹。地址:鼓浪屿公平路18号。
八、四纵松礼拜堂(上图),这是鼓浪屿社区里最难找的一个建筑,为小群会所建,地址:鼓浪屿内厝澳路354号。
鼓浪屿,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太久,元末时期才开始有人居住,最初是一个少人居住的荒芜岛屿,今天能成为一个风景宜人、名胜众多的璀璨明珠,与外国宣教士的付出,密不可分。1842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满清中国的大门,中国这头雄狮在战火中慢慢苏醒。厦门,被迫开辟为中国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与此同时,美国多位宣教士进入厦门,他们踏上了鼓浪屿的这片土地,开启了鼓浪屿近代宣教的序幕,宣教士深刻改变了这个小岛的面貌。
鼓浪屿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材料中指出:西方传教士以此为基地,向更广阔的内地传播基督教。西方传教士纷纷建设教士住宅、教堂、礼拜堂,推动教会学校与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利用这些事业促进基督教的传播。外国人的建筑和设施建设,改变了鼓浪屿的面貌,使这座小岛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容纳了多国居民与各地文化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之一。
2017年7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一条好消息: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这既是对鼓浪屿的肯定,也是对当代中国的肯定。看一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024qnrbm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厦门作为港口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早在明末时,已有传教士前来厦门传教,在清代开放口岸通商后,更多的西方传教士,纷纷进入中国厦门传教。基督教的氛围在厦门愈来愈浓厚。中西方文化互相碰撞,留下了许多具有西方各国建筑特色的教堂,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就是最好的实例。
当代中国,没有对这些教堂进行强拆强建,而是完好无损保留下来;当代中国,不再把宣教士们说成文化侵略,而说宣教士改变了这个小岛,这正是当代中国的进步,也正是我们感恩的地方。我们一起为厦门祷告,我们一起为中国祷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