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MU展讯丨大漆为媒——张温帙漆画艺术展


佛山美术馆联盟发布联盟成员馆动态、国内外美术信息。

      

展览基本信息


大漆为媒——张温帙漆画艺术展


主办单位 丨 悦艺美术馆

协办单位 丨 广州感知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丨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艺术广东组委会、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

策展人 丨 武少宁

出品人 丨 冯小保

展览日期 丨 2019年8月11日— 8月25日
展览地址 丨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路一号南海天安数码城五栋B座7楼




艺术家简介



张温帙,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国国立首尔科技大学公共艺术美学博士;首尔东方大学院大学校公共艺术美学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漆艺家、陶艺家、公共艺术设计家、学者。撰写了《公共艺术系统论研究》《新人类》《漆的世界》《二元性》等专著。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负责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的筹建与设立。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苏必烈湖学院任教。在漆艺、雕塑、陶艺、公共艺术等领域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卓有成效的探索,独创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展奖项。多件漆艺作品与陶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纽约市亚洲艺术馆、广州大剧院、丹麦王国女王玛丽二世(Margrethe Ⅱ)、纽约苏富比拍卖全球营销市场前总监艾米•托德•米德尔顿(Amy Todd Middleton)等众多知名机构与知名人士收藏。 


《张温帙雕塑园》于2015年6月在纽约市市立大学QCC美术馆落成,是纽约市首家以华人艺术家名字冠名的公共雕塑园,受美国国会表彰并获纽约州议会以及纽约州众议员联署杰出贡献表彰。



展览前言


艺术家张温帙博士可以被视为艺术复兴的女性。她的艺术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她以她的直觉和感知,以及在她社会成长经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为动力,采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创造她独特的艺术形式。张温帙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一种美的表现,更应该作为一种美的存在来审视,是她的自我与个性以及她对人生的基本立场在她艺术作品中的统一展现。


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寻求和发展艺术表现的形式。张温帙博土在这个漫长而神圣传统的道路上到达了另一层面,她的社会阅历为诠释艺术的意义增添了新的内涵。在这里,没有什么比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赞扬张温帙的话更合适来评价她了,他说张温帙博士通过她非同凡响的艺术拉力来努力向我们传达她内心的艺术世界。在她的作品中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和材料来生动鲜明的表达了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她的审美视野。


张温帙的每件作品都讲述了她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启迪着我们去感悟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张温帙的创作风格已经超越了某种特定的意义,她的每件作品在整体上都有自己的位置,然而每一件作品却又都能独立存在。正如她自己描述的,她工作室中有一种类似于一个大家庭的感觉。而她就如那个慈爱的母亲,尽全力用心的创作着她的作品,并努力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向我们展示着生命中艺术之美的意义。


福斯蒂诺·昆塔尼拉 博士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QCC美术馆 馆长



参展作品赏析


“还乡者”之“漆语”言说

——张温帙的现代漆画艺术


文 / 皮道坚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美术批评家

在现代陶艺领域耕耘近二十年,艺术成就斐然,国内、外都广为人知的张温帙,以两年多时间的潜心钻研、辛勤劳作,打造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漆画艺术作品。她说这样做是为了不至于愧对自己的恩师中国著名漆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蔡克振先生。因为她的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本是漆画艺术创作,且毕业创作成绩优秀,业内反响甚佳。但却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工艺繁复、劳作艰辛、回报甚微的漆艺创作而转向陶瓷艺术领域,辜负了导师的殷切期许,她一直心存愧疚。言下之意是现在条件好了,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从心所欲,她才得以重又选择这样一条艰辛劳累的回归之路。没有丝毫理由怀疑回归大漆世界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艺术选择。然而即使单从作品的视觉呈现看,也不难发现张温帙的这批现代漆画创作无疑应该有远比作者自述更为丰富、也更加复杂的文化与心理内涵。


《风景线1310》

 天然漆、色粉、木、麻布

 80cm x 100cm x 6cm

 2014年


天然漆是古老的东方传统艺术媒材,它的单纯而又含蕴沉缅的视觉效果,往往给人难以言表的艺术体验和感知,与一些现代艺术媒介如油画、丙烯、金属材料、综合材料乃至装置、影像等相比,它不仅更令人心境平和舒坦,也因其质朴单纯、言简意赅而能生发更多的艺术想象,这便赋予了漆艺媒材极为别致的艺术表现力。更由于它直接来自于大自然,人对漆的运用是一种循其自然本性的和谐利用,无论就材质还是工艺而言它都承载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包括胎质制作、髹涂、罩染、刻划、贴箔、揩清、研磨等等复杂工序在内的漆艺劳作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与人格的修为,与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天然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运用有数千年历史,无数流传至今的古代杰出漆器艺术作品,或高贵典雅、丰润端庄;或平静内敛、素以为绚,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


《圣书·金6》

 天然漆、金箔、木、麻布

 68.5cm x 68.5cm x 10cm

 2012年


从1995 年开始,张温帙即频繁往来于中国和美国,并游历世界各地,丰富的阅历与开阔的文化视野造就了艺术家在冲突中融合的文化理想,这一文化理想曾生动地体现在她此前的陶塑与铜塑作品《二元性——陶与铜的对话》之中,(按:笔者曾就此撰文论述,详见拙文《冲突中的融合——张温帙的陶、铜二元世界》)。应该说也正是这一文化理想让张温帙发现了天然漆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媒材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新的可能性。漆艺媒材的差异性特质,它的随机性、多义性、模糊性及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与另一种东方传统艺术媒材水墨异曲同工。


《千鸟归巢》

 大漆、螺钿、木、纻麻、瓦粉

 60cm * 60cm * 4cm

 2015年


今天如何重新激活传统的媒介,让它体现当代的人文精神,是当代的艺术家应承担的时代责任。在张温帙的漆画作品中,从《风景线》到《圣书》再到《新圣书》都可看出作者对这一时代责任的认知与担当。张温帙的漆艺回归表面看是对导师的感恩,就里乃是一段艺术家精神还乡的旅程。从最初的《风景线》系列开始,张温帙的漆画艺术就是作者情感与体验的当下表达,是一个精神“还乡者”的“漆语”言说。如果说《风景线》中那一条条漆色变幻的直线上闪烁着的生命光采,是对上古楚艺术惊彩绝艳、瑰丽流畅、富于形式美感风格的回望与呼应;则《圣书》与《新圣书》中的非字书写就是对大唐风范与气度的景仰与崇尚。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温帙的漆艺回归正好顺应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媒材进行当下视觉创造的潮流,其中蕴涵丰富的文化思考,有着其内在的历史感、现实性和独特的创作方法论。


《圣书·银19》

 大漆、银箔、木、纻麻、瓦粉

 120cm x 120cm x 6cm

 2012年


《风景线》、《圣书》与《新圣书》中的历史感与现实性首先表现为对世界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还乡者”张温帙以一种全新的融汇东西古今的漆画语言来表达这种认同与自信。她打通东西方文化的隔膜,连接对传统的回望与对当下的认知,激活漆艺这一古老的东方传统艺术媒介以表达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精神。她将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语汇和语法自然地不露痕迹地揉进她的“漆语”言说里:《风景线》的抽象美感与传统漆艺变涂技法的完美结合,是对普遍现代性与东方神韵的绝妙诠释,也是对“另一种现代性”的提示;《圣书》与《新圣书》在大漆制作的抽象硬边构成空间里所尽情展示的非字书写,是对传统的回望和大胆改写,文字与书写性的剥离强化了书写的精神性特质,尤其是对大漆媒材特殊物性的匠心独运的发挥,赋予了“书写”这一中国文化特质新的生命。


《云时代·国云4号》

 大漆、螺钿、色漆、木、麻布、瓦粉

 40cm x 60cm x 4cm

 2018年



《云时代·国云1号》

大漆、螺钿、色漆、木、麻布、瓦粉

 40cm x 60cm x 4cm

 2017年



《新圣书·金7-A面》

 天然漆、金箔、银箔、铜箔、色粉、朱砂、木、麻布

 240cm x 260cm x 6cm

 2013年


书法文字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运用,张温帙虽不是第一人,但像她这样大胆地将文字与书写性剥离,把原本与传统文化语码、个人修为符号交织混融在一起的书写性,单独抽离出来植入到由西方开启的现代艺术中,形成别具一格的东方式抽象,所见还不多。这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创新的勇气,也为现代艺术开拓一个新的呈现情感与表达观念的维度。张温帙的现代漆画艺术,无论在艺术媒材、艺术理念以及艺术的言说方式上都有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源远流长的艺术史文脉、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文脉的当代性呈现,可为我们揭示当下中国新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也以个案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媒材的当代化历程。她的艺术实践在中国当下的文化情境中,具有某种“范型”的意义。相信这些现代漆画艺术作品在美国的展出,可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积极利用获得更为广泛的认知。






——END——

来源:张温帙艺术

佛山美术馆联盟(微信ID:fsartmu)整理发布


更多优质内容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ID:fsartm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