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两类错误所带来思考

2017-04-07 hoptop 生信媛

假设检验

统计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叫做假设检验,用于判断抽样的结果是否符合事实的本质。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空假设(null hypothesis, H0),一个是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Ha).

以法官判案为例,他的空假设就是被告(嫌疑人)无罪,随着原告(公诉人)不断给出证据,他开始否定空假设,接受备择假设,也就是认为被告有罪。

以医院医生看病为例,他的空假设就是认为每一个看病的人都是没有病的,然后通过望闻问切,各种设备的报告,选择是否认为你有病。

以PCR扩增目的片段为例,我们的空假设就是扩增的样本不存在目的片段,电泳之后发现有条带,我们就拒绝空假设,认为该样本有目标片段。

所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假设检验,处处都是条件概率,我们都戴着一副有色眼睛看待世界,有着自己的先验概率,如果这个世界运行正常,我们就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世界真的就是我们出生后的样子么?

两类错误

从理论上而言,表象对事实有两种表现形式:正确反映或错误反映;你面对表象也有两种判断,认可或不认可表象所传递的本质。正如康德所说,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物自我在现实世界的投影。
在统计学上可以用下图进行表示上面说的情况:

我们每当作出一个判断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比如说我们都希望法官能够把犯人绳之于法,让好人不被冤枉,遗憾的是一直有冤假错案的产生。所以说我们每当作出一个判断的时候都可能会犯错,这种错误可以分为两类:

  • I型错误:实际上为H0,你拒绝,接受Ha。也就是看病的人没病,你认为他有病。

  • II型错误:实际上为Ha,你拒绝,接受H0。也就是看病的人有病,你说他没病。

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错误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降低I型错误的发生,会导致II型错误的增加。降低II型错误的发生,会导致I型错误的发生。

法官不希望自己误判一个好人,所以他需要原告提出很强的证据,但是因此会放过坏人。
由于某些疾病早期迹象很不明显,一旦到了后期,就难以治疗,所以医生希望能够及时发现,但是这样子,他就会很容易拒绝Ho,认为病人有病,所以病人需要多次复诊。

其实我们也可以同时降低这两类错误发生,刑侦的技术不断升级,医院的仪器不断改进,让表象非常的显著。在统计推断的时候,增加样本数目,有更好的实验设计。

由此的一些思考

我们生长的环境,成长的经历会让自己不可避免的带上偏见,或者叫先验概率。所以每当做出一个选择都不可避免都会犯错,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修正自己先验概率,而认知升级就是抛弃固有的模型,使用更好的模型。

进一步的思考

今天看公众号,采铜说他有三个看重的品质:

  • 对察觉自己无知的欣喜

  • 善于在信念与怀疑之间的区域停留

  • 放弃的才华

我们已知的圈越大,未知的圈也就越大。发现自己的未知应该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让自己的偏见影响自己的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