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震惊!8年时间全国记者队伍流失1/4,年轻记者减少近2/3

传媒见闻 2022-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娱华 Author 娱华传媒

来源 :上海娱华

作者:上海娱华总经理   杨冰


标题真没错!


你没看错!我们也没写错!


在2014-2021年八年期间,全国持有有效新闻记者证人员,总量从25.8万人减少到19.4万人,流失6.4万人,流失近1/4(精确数字为24.81%);30岁以下年轻记者从4万人,下降到1.4万人,下降2.6万人,下降近2/3(精确数字为65.00%)


5月16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2年)》,上海娱华传媒研究中心对比首份《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4年)》,八年时间全国记者队伍变化令人唏嘘不已!


根据上述公开资料,上海娱华传媒研究中心对2014-2021年期间全国记者队伍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论简单又令人痛惜!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战士”-记者,人员少了!队伍老了!


一、层级结构:地方媒体记者流失比例高达25.9%!


表1:全国新闻记者队伍分析:中央媒体/地方媒体


从2014年到2021年,八年期间全国新闻记者队伍从25.8万人下降到19.4万人。其中:中央媒体从2.6万人下降到2.2万人,流失比例为15.4%;地方媒体从23.2万人下降到17.2万人,流失比例为25.9%。


在地方媒体当记者,能坚持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二、行业结构:报纸出版与广电行业是难兄难弟!


表2:全国新闻记者队伍分析:报纸出版/广电行业


从行业结构分析,报纸出版(包括报纸出版单位、期刊出版单位以及通讯社)与广电行业(包括广播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重点新闻网站、融媒体中心)两个细分行业记者流失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报纸出版流失比例为29.1%,广电行业流失比例为21.6%。


前些年,报纸出版行业更早步入下降通道,报纸关停并转力度更大,因此记者流失比例更高。


2022年,广电行业首次享受“特困行业”扶持政策,记者队伍未来流失压力会越来越大。


大哥不说二哥,难兄难弟保重!


三、性别结构:女记者顶过了半边天!



从性别结构分析,男性记者从14.4万人下降到9.6万人,流失4.8万人,流失比例为33.3%;女性记者从11.4万人下降到9.8万人,流失1.6万人,流失比例为14.0%。


全国记者队伍“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女性记者占比从44.2%提高了50.5%,女记者顶过了半边天!


媒体同行们,请对男记者好一点吧!


四、学历结构:学历需要匹配高工资



从学历结构分析,大专学历从6.9万人下降到2.2万人,下降4.7万人,下降比例为68.1%;本科学历从17.0万人下降到14.9万人,下降2.1万人,下降比例为12.4%;研究生学历(包括硕士与博士)从1.9万人上升到2.3万人,上升0.4万人,上升比例为21.1%。记者队伍学历结构快速提升。


在近年来媒体行业人才流入放慢与流失加快的大背景下,大专学历记者下降高达68.1%令人费解,可能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大专学历的“非在编”身份记者加速离开媒体;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了从大专到本科的“学历跃迁”。


工资不能再低了,不然对不住记者们的高学历!


五、年龄结构:记者队伍真老了!



从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记者从4.0万人下降到1.4万人,下降2.6万人,下降比例为65.0%;30-40岁记者从10.0万人下降到7.5万人,下降2.5万人,下降比例为25.0%;40-50岁记者从8.2万人下降到6.6万人,下降1.6万人,下降比例为19.5%;50岁以上记者从3.6万人上升到3.9万人,增加0.3万人,增加比例为8.3%。


从2014年开始,媒体融合成为行业有改革主线,新型主流媒体成行业发展目标。


但在不经意的八年间,30岁以下年轻记者减少了65.0%,40岁以下中青年记者减少了36.4%,记者队伍真老了!


六、记者队伍:人员少了!队伍老了!


作为创新创意性行业,媒体的核心资本不是设备,不是资金,而是以记者为核心的专业人才!


当下,传统媒体正处于发展转型的“特困时期”,记者队伍的流失与老化,将使媒体发展转型之路更为艰难。


毛主席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媒体作为主流舆论阵地,“人才空心化”已成为行业最大的危机。


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请多关注一下记者队伍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