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挂出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该通知显示发布时间为4月29日,但于6月2日推出。据此业界分析,“可能是为了提振文旅业的士气”。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分为13章,在建设 新时代 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等体系,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了发展规划。 该发展规划首先肯定了“十三五”的成果,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表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第一 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 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贰
建设3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该发展规 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我国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具体为目标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 100%,建设 30 个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 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全国各类文化设施数量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演出场所)达到 7.7 万,文化设施年服务人次达到 48 亿。展望 2035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叁
文旅融合的实践进入实质阶段,
迈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的实践进入实质阶段,并将迈入城市更新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具体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发展规划指出了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肆
推广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模式
以信息化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
首先是加强 国家 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基地 )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和辐 射带动作用, 国家 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 50 家, 国家 文化产业示范 基地 达到 500 个。 国家 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达到 30 个,建设 60 个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加强指导支持和动态管理。 建设 200个以上 国家 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扩大夜间消费规模。 推进 国家 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提质扩容, 国家 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达到 10 个。 推广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模式,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达到 20 个。 征集遴选 150 个“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国际 合作 重点 项目,对入选项目给予投融资、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支持和服务。 同时也提出了强化数据挖掘应用,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监测、 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信息化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 伍
完善国民休闲和带薪休假等制度
引导各地制定实施门票优惠补贴
其次是深入推进大众旅游,完善国民休闲和带薪休假等制度,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惠民措施,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力度。 推动完善国民休闲和带薪休假等制度。 引导各地制定实施门票优惠补贴等政策。 聚焦旅游目的地建设,创新全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质量。 发展夜间旅游和 假日经济,拓展旅游时空范围。 强调了“ A 级旅游景区评定和复核机制,有序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 再次是,鼓励发展旅游新业态,包括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和线路建设。 发展海洋及滨海旅游,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实验区)建设。 推进低空旅游、内河旅游发展。 发展康养旅游,推动 国家 康养旅游示范 基地 建设。 发展冰雪、避暑、避寒等气候旅游产品。 认定一批 国家 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发展老年旅游,提升老年旅游产品和服务。 提升 300 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 展质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教育。 研学旅行示范 基地 创建: 开展 国家 级研学旅行示范 基地 创 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 基地 。 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业态。 发展工业旅游,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培育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 促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培育研学旅行项目。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基地 )。 此外,文旅融合发展在“科技创新培育和标准化建设”方面也有明确目标:规划开展 30 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 50 项应用示范,实施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合作,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出乡村旅游 重点 村镇和精品线路”。 要推动文旅融合,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把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魅力乡村。”具体提出了“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
记者了解到,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推动力。途家发布的官方数据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分散式的乡村民宿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截至2020年年底,途家平台的乡村民宿房源量超过54万套,相较2019年增长约2.4倍;2020年乡村民宿实现价量齐涨,途家平台的乡村民宿累计接待超过570万名房客,为乡村房东创收超17亿元,是2019年创收的3倍以上。 疫情虽然对民宿造成冲击,但很多高品质、灵活多变的民宿也经受住了考验。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宿房东开始意识到线上渠道推广和专业运营的重要性,纷纷拓展并上线途家等线上售卖渠道,积极参加平台的培训和活动来为自家民宿引流,乡村民宿主们运营开始向着民宿服务、品质、特色等核心要素来下苦功夫,以增加民宿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