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 | 如何做好“准研究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研究生 Author 中国研究生

如何当好“准”研究生

“通”——了解资讯,知己知彼


现代社会,信息为先。虽然许多同学在报考学校、初试、复试的过程中已经对所读的学校有所了解,但很多具体的细节及学习节奏并不了解。在入学前的这段缓冲期内,建议大家尽可能地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首先,提前了解即将入读的学校、学院及专业发展情况。读研期间,自身所选专业的具体方向与接下来两三年的学习生活、导师选择等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结合自身兴趣点选择具体的方向。那么,为了保证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准”研究生们心中要有一杆秤,对被录取学院的导师情况、专业情况、就业情况等进行一一了解。

常言道,选好导师是读研的第一步。每位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了解清楚每个导师的具体情况便于读研期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考方式。除了从学院官方网站、介绍资料等官方途径了解具体信息,许多学生也选择从师兄、师姐等渠道入手,所得的信息更有现实价值。此外,如果有的院校在复试的已经分配好了导师,“准”研究生们也可以积极主动与“准导师”建立联系,了解他的课题或项目,并且尽可能地提前参与其中,缩短自己将来的读研适应期。

那么,建议“准"研究生了解专业情况和就业情况又意欲何为呢?这两方面情况的掌握利于“准”研究生对未来的学习、就业早作打算。当然大学并非职业培训机构,不能以就业率和培养专业技能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但大学也不可能脱离就业。我们可以将人才大致分为研究型和实践型两种,提前掌握专业的学习技巧和重点,了解就业形势和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能够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两种类型的人才可以区别选择自己的重心,过好研究生生活。

其次,掌握所读专业研究生的奖助贷学金体系,了解往届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随着每年研究生人数的激增,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近一两年来,由于国家在提倡大力发展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许多高校也纷纷设置了某些专业型学位授予点。虽然研究生群体人数在增加,但奖助贷学金的增加仍显滞缓,尤其是受惠比例较小的专业型研究生。因此,在入学前了解清楚奖助贷学金体系,对于“准"研究生而言是门必修课。如果入读学校的奖助贷学金比例较小,那么“准"研究生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规划如何填补这部分的资金空缺,或者提前备好各种手续。

此外,通过该专业正在读研究生的师兄师姐们了解当前的学习、生活情况也是可行他们的生活就是自己将来生活很好的参照,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将来要遇到的问题,早做准备,多与人沟通,能够帮助“准”研究生们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学习环境,融入新群体中。

最后,做好本科毕业相关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虽然考生已经通过了学校复试,但在正式报名入学之前还是要小心应对。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办好毕业前的各种手续,并且要时刻注意被录取学校的相关通知,及时邮寄公文函件等,以免耽误以后的入学。在这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所读专业和以往专业相近或相类似,那么建议在做毕业论及设计时多下力气做扎实,争取能够通过这篇论文亲身实践做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读研写论文开好头。如果经过努力的毕业论文可以达到发表水平或者能够评选上优秀奖,那就更好了。

“预”——做好研究生生活规划


研究生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能对各种资源善加利用、学有所成,那将大有裨益。一份合情合理的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研究生们有目标、有动力地学习,能够让生活更加紧凑、高效、充实。

研究生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学术型研究生与实践型研究生两种,其具体内容可分为学习、校内实践、校外兼职、人际关系、感情经营等方面。人的精力始终有限,所以视个人情况不同,每个人在以上各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也不同。但总体来说,学习、人际关系都是作为一个研究生应该重视的部分,这两项关系到学习成绩的考核、学习能力的增长、学校奖助贷学金的评选,也涉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融人社会的能力等,至关重要。

固然考研的紧张学习状态已经成为过去,但紧凑的学习节奏仍然是需要规划的。如果按照时间进行规划,研究生们可以按照周、月、年三个层次来进行计划,针对不同周期安排不同的任务和规划。按照常理,大多数研究生可能需要一个月至半年左右的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那么准备入校的"准”研究生在规划中也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缓冲期,然后再安排定期的小目标和大目标。所谓小目标,如看完一本书、完成一门作业、打理自己的生活等,大目标则如出国、考证、发表论文、提前毕业等。所谓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如果能制订一个良好的规划,按照计划行事并加以反思,长时间地坚持便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往往让研究生生活过得踏实又轻松,收获连连。

而对于学术型和实践型两种不同的研究生生活,在制订规划中也要区别对待。对于学术型的研究生而言,做学术课题或项目、写论文将是面临的主要工作,往往需要在制订规划中更多地将时间侧重于读书、思考、写作中;而对于实践型研究生而言,重在日常学习中将实习与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利用好兼职导师这项资源,面向社会,所以可能需要在规划中侧重于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等。


“调”——树立正确心态面对新生活


无论是“通”还是“预”,看起来似乎都是比较“功利”的规划与资源利用,但在做好这一切的背后却有个大前提——我到底为何读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够在入学前好好想清楚的人往往不多,在入学的想清楚了但在读研期间一直坚持的人更不多见,而读研结束后认为自己实现了当初目标的人便更少了。

“准”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应该警惕以下两种极端:

第一,将读研视为“混文凭”的跳板,天天忙于兼职或者“不学无术”混日子。扩招带来的是研究生人数的大量增加,教育质量堪忧。在研究生群体中,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冲着读研好找工作,读研能给自己镀金,读研能混个好文凭的想法进校的,他们并非真心想要好好读书或者做研究,加上研究生学习主要靠自主、自觉学习,导师也无暇时刻盯着学生学习,这部分人便更加随性起来。平日看不见上课,整天躲在宿舍睡大觉或者打游戏,要交论文和作业时就临时到网上下载来复制、粘贴凑数。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严重破坏了整体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败坏校风校纪。还有一部分学生也是将读书当成是副业,将兼职、赚钱当成主业,往往造成精力分散,上课打瞌睡,下课没时间思考、看书、做作业,校里校外忙得不可开交,但一年下来除了赚到了一些生活费外,收获甚微。

      身为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以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性格为先。不应拿“混文凭”的心态,认为读研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在校园里待上两三年,毕业时除了文凭一无所获的话,还不如当初就不要选择读研。其实,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很多时候是相通的,专心读书和专心做研究所学到的技巧与经验是人生的财富,并不妨碍进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逃避心态。读书并非死读书,而是活学活用,更多的是锻炼一种学习、做事的能力。有的人将校园当成暂时逃避工作压力的避风港,其实这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一方面,学校也是个小社会,里面也涉及功名利禄、人际关系的问题,学生组织锻炼更是考验一个人组织能力的难题,许多问题始终都要面对;另一方面,研究生生活也有终点,毕业后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到那时仍要面对社会。暂时的逃避带来的不是平静,而是将来更加难以融入社会、调整心态的尴尬。所以,“准”研究生在入学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想清楚为什么读研,应该如何既结合知识又不脱离社会地读研。

因此,“准”研究生们要杜绝以上两种极端的心态,及时调整自己的错误想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入学以前,建议每个“准”研究生注重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明确研究生学习与本科生学习的区别,以更加自主、自立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来对待新生活。

“备”——做好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没有根基的大厦,最终会倒下。研究生学习就如建立大厦前打地基,钻得越深,基础越牢靠。因此,扎实的基本功是每一个“准”研究生必须尽力做好的事情。只有在对所读专业在纵横方向上的知识发展都有了积淀,才能更好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老师授课是从专业的宏观层面上建构学科框架、理清学科条理,课后需要学生自行对所讲内容进行补充,尤其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要沉下去。那么,对干许多通过复试的尤其是要跨学科读研的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便直接影响以后学习的效率和深度。因此,在这段准备时期,对于基本功的补充、复习和拓展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由于现行学科的发展往往并不再仅限于本学科。如,新闻学可以拓展到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相关领域,并且这些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又是热点间题。许多院校的导师提及当代研究生中存在的不足时,多次指出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所以,在入学前的假期,如果“准”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情况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广泛阅读经典著作,补充相关学科知识,扩大自已的知识面,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大有益处。这样,不仅利于他们做学术研究时厚积薄发,也利于他们逐渐培养起读书的好习惯,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所有的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仍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的人由于缺乏良好的心态和清晰的价值观,浑浑噩噩,每当遭遇挫折便责怪、悔恨当初的选择,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地继续混下去。有的人一开始雄心勃勃,为未来勾画了美好的图景,但没有清断地认识到所读专业、所在院校或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好高骛远最终遭遇重重打击,收获甚微。而有的人一开始就保持谦逊、谨慎、低调的作风,以务实的态度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做好良好的规划并保持日有所思,最终学有所成。

因此,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合理的计划和有规律的生活,以放眼社会的眼光与沉入书本的专注,结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当好“准”研究生及研究生。


作者:熊晓艳,系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卫华

文章:《中国研究生》杂志

责编:雅琨

来源:中国研究生



-END-




快速导航

 官方微信平台有偿征稿

2019,来福大就对了




往期精选 

 教育部今年将抽检6000篇学位论文

 图解 | 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0年

 招聘丨省内共140个岗位虚位以待,就是现在!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 | 福大赛队西安分区决赛夺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