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个被霸凌者的记忆里,都有一段不堪的年少青春

李赛可 冰川思享号 2018-12-20


让校园霸凌可见,便在于让它被社会认识、探讨,让曾经的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都能意识到或大或小的霸凌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李赛可


见到朋友圈里有人给新上映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打了6分,且要开写影评,我一查主题,便来了兴致,约友人,一报名字,她说,这不是郭小四的吗?我立即解释,冲着主题去的。


待到观影后看了各类影评,才深觉当时这个解释于友人那也许在传达另外一种含义,即急切于撇开与澄清观影与郭敬明的可能关联。因为,俨然该电影所改编原著的作者郭敬明一段时间来风评不好,甚至可以说很不好,也成为了许多观影者评价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过,若孔子川上所望河流,依然“逝者如斯夫”,什么又是静止不动的呢?青春会成为回望的时段与经历,而一个人的创作水准、风格、甚至品行,也是会变化的。


但这里无意去细细爬梳郭敬明的创作历程,我之所以对这部影片感兴趣,单单在于它的主题聚焦的是校园霸凌。


1


将受害者衣服扒光、强迫吃沙子、用烟头烫伤身体……这是2015年轰动一时的中国留美学生校园霸凌案中受害者遭遇霸凌的细节。因为所谓争风吃醋,十余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对另一名中国女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虐待,手段残忍令人震惊。


事实上,这些手段也常见于近年来被曝光的诸多校园霸凌事件中。一向关注公共事务的学者李银河最近提到,国内的校园霸凌事件相当普遍,成为青少年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校园霸凌之所以成为问题,除了因其普遍且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在于其迄今并未获得社会的充分关注与探讨。而一个议题的可见度不够、探讨不充分,必然会导致社会对于这个议题的认识含混、惩治乏力。


▲《悲伤逆流成河》片段


如就前文提及的2015年中国留美学生霸凌事件,几位霸凌者依照美国法律被判以重刑,且霸凌者有可能面临终身监禁,消息传至国内,一时舆论哗然,因为这显然与国内“常识”对比悬殊。


国内对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一般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往往是教育部门将这些霸凌作为“事故”“个案”处理,学校和家长协商解决。有媒体对近年发生的“霸凌视频”处理结果作统计,多数施暴者因为是未成年人仅被批评教育,或受治安管理处罚。


另外,对于什么构成霸凌行为在认识上也是含混的。有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同“拳打脚踢”之类的肢体上的暴力行为属于霸凌,而接近半数的人并不觉得“散布谣言扩散”“讽刺挖苦”属于校园霸凌。


回首自己的中小学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在乡村与小县城求学,也许是因为运气很好,一直都只是看到校园生活单纯美好的一面,虽曾于伙伴们窃窃私语里耳闻过一些叛逆男生如何打架群殴、女生之间争吵搏斗,也都当成了新奇少有的传说。及至社会成为关注的对象,对校园霸凌这个议题有些接触后,才逐渐恍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自己看不到,即使有时候眼睛看到了,心灵也理解不到。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在那个自以为单纯美好的求学时代,国内校园霸凌现象其实是颇为普遍的。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城市中小学霸凌发生率普遍超过20%,而过去十多年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所产生的大量农村寄宿制学校里,校园霸凌水平更是高达31.5%。


除了威胁恐吓、拳打脚踢,还包括司空见惯的散布谣言、讽刺挖苦、恶作剧。而长相美丑、个性脾气、成绩好坏、家庭贫穷等都可能引致霸凌。肢体冲突之外,这些言语霸凌行为又何尝没有构成伤害呢。

2


每一个被霸凌者的记忆里,都有一段不堪的年少青春。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也更不知社会与现实,因其涉世未深,因其敏感青涩,尴尬、恐惧、伤痛也更为刻骨铭心。只不过在社会的无意识下,伤害被轻慢忽视,伤痕常常只能个体自己舔复。


被看见是一种力量的赋予,意味着探讨、改变的可能。正是近年来,借助于手机、微博、微信等诸多便捷的拍摄传播手段,国内霸凌事件频频爆出,那些曾经隐匿于流言背后的施暴赤裸呈现眼前,带来极大的震惊度。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就在身边,这个青少年面临的社会问题又因为一度不可见、不被重视,压迫和伤害得以持续进行。


在2015年,评论人沈彬曾提议将“霸凌问题”上升为国家议题。藉此以让国家与民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从法律上保护被欺凌伤害的孩子,并拿出完善的应对机制来直面、解决问题。


▲《悲伤逆流成河》片段


如何以更多手段与途径让一个社会问题可见?如何让个体获得一种心智品质,可以看清世事、增进理性,获得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事情的清晰全貌?


影视艺术在促进社会问题的可见度以及心智品质的锤炼上具有巨大空间。作为现代流行的艺术门类,电影以其能调动多维感官、直观形象而具有广泛的受众规模,审视这个视觉时代,某种程度上,确如英国文化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现代的大众是通过影像来建构‘社会知识’的,并运用这种‘知识’来体味他们过往的生活。”就此而言,影视作品是否以及如何对社会议题发声,关乎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否完整。


无论中外,对社会的观照、批评一直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其介入社会的功效存在。


依然记得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直击网络暴力及其危害的社会问题,引发强烈共鸣,从各类影评以及其他相关文本都可以见到影片带来的反思。


▲电影《搜索》


在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中,导演李睿珺揭示了土葬传统与火葬政策的冲突,老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在荧幕上直观感性呈现,也引发了社会对土葬与火葬两者的理性探讨。前不久有人评论殡葬改革中的粗暴执法事件时还引述了这部影片。


由此可见,电影可以与其他的社会探讨一起,激发、型塑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


就校园霸凌而言,欧美日韩的校园青春片对于校园霸凌的呈现与反思是较为普遍的,我国台湾地区以校园霸凌为主题拍摄的微电影近年来也有崛起之势。


而回看大陆,尽管校园欺凌事件这些年来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一度成为热议的公共议题,却依然鲜见于荧屏。大陆青春电影往往聚焦爱情、理想,如今《悲伤逆流成河》少有地聚焦于校园霸凌,许是为何李银河会公开力荐这部影片的原因。


影片导演落落提到,校园霸凌是长期被忽略的社会问题,这促使她下决心拍这部影片。在当年该书的发布会现场,郭敬明曾讲述这个故事创作的初衷,一个关系很好的女生向他讲述了遭遇的霸凌,他陪着她经历了这一段,后来便动心写这样一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有很多遭遇了不好事情的女孩子,或者受到欺负的女孩子,我特别希望当她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身边的家人、学校各方面能给她的是温暖,而不是不理解、疏远甚至冷暴力,这反倒比那件事情本身更加会伤害到她们。”



3


尽管从拍摄制作表演等角度上评价不高,这部影片却确实打开了观众理解社会、审视现实的一个重要窗口,仔细爬梳聚集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上的影评,可以感受到影片就像一块石头,深深浅浅地,在人们内心里激起层层浪花。


有人回顾曾经因为与男生一起打篮球,而遭遇到指指点点的窃窃私语、谣言与孤立,在有所感知后,篮球从此离开了这位受害者的生活。


有人讲述朋友的经历,因为先天性遗传病在外貌上留下的明显特征,从小学到高中遭受到各种校园暴力,家长让孩子远离她,同学扔她的书包,还被扒过衣服。因为这些,这位朋友从小不愿上学、不愿社交,高中没读完就选择了辍学。


有人将目光投射到影片里那个一直与欺负易遥的女生们一起的马尾姑娘身上,觉得“那个人就是我。我就是那个人”。影片里马尾姑娘对加诸易遥身上的霸凌行为流露出反感并尝试帮助易遥,但多次止步,直到易遥跳河自杀,她才猛然抽了欺负易遥的女同学一巴掌。


这位观影者讲述了她少年求学时的一段经历,身边一位同学因为较同龄人来得更早的生理期而遭遇各种校园霸凌,而她虽然同情却终究未敢为其发声。


“我将一辈子困在软弱者俱乐部,成为一个永远永远,有愧于心的人。”她如此反思。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还有一位观影者写道,“如果真的有人能站出来,或许就真是她生命中的光。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那些心里太苦的人”。


……


观影者的喃喃自语,透过键盘与屏幕,如卷席的波涛般,讲述个体在不同时空下的遭遇,又如兴起的春汛般,传来希望的讯息。


我们的希望在于人性,我们的恐惧也在于人性。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这样的人性从未离开过人类生活。就校园霸凌而言,它之肆虐,与亲子、师生、同学关系息息相关,它之救治,同样系于亲情、友情、师生等各种情谊,系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这场校园霸凌,除了带头的唐小米,还有许多其他同学,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其中。就像易遥自杀前呐喊的,“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如果说霸凌的施暴者与旁观者一起导致了易遥的自杀,呈现的更多是人性中魔鬼的一面,同样关注校园霸凌的影片《奇迹男孩》则更多讲述了人性中天使的一面。小男孩奥吉因天生脸部畸形,内心自卑孤独,在学校受到孤立,被同学欺负。然而这部影片里所有人的本心仍是纯真美好的,最终奥吉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融入大家、被爱包围。


让校园霸凌可见,便在于让它被社会认识、探讨,让曾经的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都能意识到或大或小的霸凌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有时候,当社会结构看起来巨大且难以短时间撼动的时候,它首先可以在细微的地方孕育改变,譬如,从个体开始。当每一个个体具有理解社会的心智品质,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勇敢温暖地行动发声,如一团温暖善意的阳光,黑暗寒冷便也能逐渐被驱散了。


这自要寄望于社会各个群体的合力,让校园霸凌成为可见的,不管是社会研究、新闻报道,还是影视艺术,以更为立体、全面、深入的方式来呈现、探讨,触动启迪每一个社会个体,由此找到解决的路径。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最近更新


最贵夜总会变身学而思,消费降级焦虑升级?


北京商场“抢孩子”是误会,但打击人贩子仍须重锤


我在澳门逛赌场


国庆景区一泡尿,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