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中部医都”武汉的医院为何也扛不住?

白晶晶 冰川思享号 2020-08-22


白晶晶

媒体人

专栏文章:《在陪娃写作业面前,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5万买套鹤岗房”的李海,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李子柒做饭,袁隆平理发,娱乐面前人人平等》

《章子怡拼着生二胎,90后为何一胎也不想生》《男人为什么爱看傻白甜“撒欢儿”》



疫情蔓延,每天几十次点开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的人不在少数。新习惯养成的背后,既是关切,也是焦虑,更有恐惧。


01
此时,如果感觉头疼脑热、咳嗽流涕,该不该去医院就诊,似乎进退维谷。
放在平时,多数中产阶层的选择,是网上挂号,选择最近的三甲医院就诊。但今时今日,这样的决定并不好做。
是否该去医院就诊,是一个因地制宜的选择。
对除武汉以外的其他城市而言,虽然确诊和疑似病例均在上升,但确诊病例的增长速度,和武汉地区相比尚低。
绝大多数确诊病患,均与武汉地区有直接关系。其中,截至北京时间1月25日下午4点20分,确诊人数较多的是广东省(78例)、浙江省(62例)、重庆市(57例)、湖南省(43例)。

▲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较于这些省份的医疗资源而言,收诊目前确诊病例人数应该几无难度。从当前其他地区确诊新型肺炎感染的速度来看,除武汉外,其他地区省份确诊速度、隔离速度都很快。
如果患者此前并未去过武汉,症状也相对温和,应先进行自我隔离。如果一位患者身处湖北疫区以外的其他省份,此前也有在武汉地区生活工作的经历,症状相对严重,认为自己有成为疑似感染者的可能,还是应当尽快到当地医院就诊,及时排查,化验是否属于感染者,尽早接受治疗,并将自身密切接触者名单提供给当地疾控中心,将消毒防疫工作做在前面。

02

但如果出现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的咽痛等症状的患者,身处武汉呢?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似乎并非最明智的选择。
近来,武汉各大医院医疗物资紧缺、门诊人满为患,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的接诊能力似乎都接近承压的极限。

▲疫情之下,武汉当地医院门诊部的人排起了长队(图/网络)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武汉患者“一进医院就拍了个视频,在发热门诊排队的人已有几百个”“拿药排队排了一个小时”。
在健康类公众号“八点健闻”的采访中,“武汉市第五医院的急诊室内,挤满了发热病人。普通发热病人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挤在一起,他们不管是否符合入院指征,都在等待尽快住院。”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普通流感患者、普通肺炎患者,和潜在新型肺炎病毒携带的病患,大量涌入同一家医院,混合就诊,极易增加被感染的概率。

▲武汉一家医院等待排队挂号的人们(图/网络)


去年,伏尔泰的一句话被翻出来,成了网红金句——“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换种说法,“当人面临死亡恐惧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能冷静的。
在武汉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患者对病情知之甚少,谣言四起加剧了恐惧,甚至成为“次生疫情”,恐惧和无助,让大量疑似患者涌向医院,虽然从心理角度可以理解,但对治疗却是有弊无利。
作家韩寒也在微博上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类似武汉这样规模的大城市,就算没有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这样的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是否至少也会有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发烧感冒,若大家都在恐慌中挤入医院检测肺炎,就如同银行遇到了挤兑,任何医疗系统都难以承受。

“并不盲目鼓励一发热就去医院查肺炎。在减少人口流动和聚集的前提下,医疗系统若运转正常的地区,则发热不适就去医院,而在医疗系统明显超负荷面临崩溃的地区,刚发热先自我严格隔离,按照感冒观察一下,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医疗系统恢复良性循环。


▲韩寒的微博截图(图/网络)


网上有一篇题为《居家治疗攻略丨疑似感染新冠病毒,自我隔离四天好转,同济医院周医生怎么做到的》的帖子刷了屏。
文中讲述了武汉市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回家自我隔离,口服药物一周后,自我康复的经历。
张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如果患者发烧低于38度,可自行退热,无呼吸困难,不需要吸氧,视为轻症。对轻症患者来说,居家隔离口服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医院重症患者居多,如果轻症患者住院,会导致交叉感染,对康复不利。此外,医院隔离患者不允许家属探视,患者自身情绪也不好调节。
在一份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紧急指南中,也提到因住院条件不允许或不安全,如治疗能力和医疗资源不足时,应考虑包括家中隔离等替代性隔离方法的使用。
其中,症状温和(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的咽痛)且没有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疾病、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家中隔离。
不久前,武汉协和医院也发布了疫情防治《协和解决方案》,其中有针对此次病情的判断的相关指标,也提到轻症患者应以在家隔离为主。

▲武汉的医院医护人员正为病人治疗(图/网络)


就武汉地区当前的医疗超负荷状态而言,轻度患者在家接受隔离,自我药物治疗,可能比盲目去医院接受交叉感染要好。

03

值得一提的是,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千万人口,近五百万流动人口,从人口绝对数量来看,确实对医疗系统造成很大压力。
但此前,武汉一直以医疗资源力量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对外宣传的亮点。
据2013年6月25日《长江日报》报道,早在2009年武汉就提出打造“中部医都”的概念,经过三年的努力,武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稳居中部地区龙头地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当地官方媒体《长江日报》提及,武汉已从“中部医都”、“全国医都”迈向“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图/长江日报官网)


2019年4月15日《长江日报》在《武汉密集打开世界主场之门》报道中提及:从‘中部医都’到‘全国医都’,武汉向外界宣告: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我们来了!”


同样据《长江日报》报道,不完全统计,2018年,同济、协和、省人民、中南等四家省部属医院所接诊的外籍人士遍布五大洲,年接诊量近5000人次。武汉的医疗资源,号称辐射半径从中部地区、国内开始扩展到全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赵剡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称,如今武汉无论从医疗技术、设备还是药品,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2018年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排行榜(图/网络)
在一张题为《2018年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排行榜》中,前十名医院就诊量,武汉入选三家。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将全国四大医疗中心,定义为北上广武。湖北周边的河南重庆湖南江西山西安徽,多个省份的居民都倾向于跑武汉看病。
可以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武汉医疗资源紧缺。
但疫情暴发后,医院物资紧张的消息就铺天盖地而来,先是官方媒体“湖北之声”发布《武汉紧急求援》,指出多家医院物资紧张,可能只够维持3-5天,紧接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内的众多三甲医院通过官微、微信群直接发布海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一些处在抗击一线的医院越过官方专门机构卫计委和慈善组织,直接向社会“喊话”求援。
从医疗资源相对雄厚到捉襟见肘,背后有没有患者恐慌扎堆就诊,加剧医疗机构承载能力,乃至于加重交叉感染和疫情蔓延等问题,值得反思。
从这也可看到,在面对大规模疫情时,如何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集中力量在疫情防控上,也非常考验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对付瘟疫,人类社会努力几百年的结果有何不同?


中世纪欧洲人如何逃离黑死病噩梦


男人为什么爱看傻白甜“撒欢儿”


学校越成功,孩子越平庸,你该怎么办?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